地理雜談



世界文化遺產——明清皇家陵寢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明清皇家陵寢依照風水理論,精心選址,將數量眾多的建築物巧妙地安置於地下。它是人類改變自然的產物,體現了傳統的建築和裝飾思想,闡釋了封建中國持續五百余年的世界觀與權力觀。 中文名稱:明清皇家陵寢 英文名稱: Mausoleum of the ming and Qing Emperor 2000年明顯陵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I)(VI)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清東陵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I)(IV)(V)(VI)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清西陵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I)(IV)(V)(VI)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3年明孝陵和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歷代封建王朝提倡“厚葬以明孝”、“事死如 ...

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並流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三江並流是指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這三條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大江在雲南省境內自北向南並行奔流170多公裡,穿越擔當力卡山、高黎貢山、怒山和雲嶺等崇山峻嶺之間,形成世界上罕見的“江水並流而不交彙”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觀。其間瀾滄江與金沙江最短直線距離為66公裡,瀾滄江與怒江的最短直線距離不到19公裡。 中文名稱:三江並流 英文名稱: 根據世界自然遺產遴選標准V,三江並流於2003年7月入訊世界遺產名錄》。 三江並流位於我國雲南省,跨越了雲南省麗江市、迪慶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9個自然保護區和10個風景名勝區。總面積35 ...

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

中文名稱:澳門歷史城區 英文名稱:The Historic Centre of Macao 澳門歷史城區於 2005 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 C(ii)(iii)(iv)(vi)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 澳門歷史城區是一片以澳門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其間以相鄰的廣場和街道連接而成,包括媽閣廟前地、亞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嘗白鴿巢前地等多個廣場空間,以及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聖老楞佐教堂、聖若瑟修院及聖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教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主教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裡吒廟 ...

世界文化遺產——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高句麗項目符合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六個標准中的五項。包括:它體現了人類創造和智慧的傑作;作為歷史早期建造的都城和墓葬,它反映了漢民族對其他民族文化的影響以及風格獨特的壁畫藝術;它也體現了已經消失的高句麗文明;高句麗王朝利用石塊、泥土等材料建築的都城,對後來產生了影響;它展現了人類的創造與大自然的完美結合。 中文名稱: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英文名稱: Capital Cities and Tombs of the Ancient Koguryo Kingdom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於 2004 年 7 月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 C 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高句麗政權始於公元前三十七年,止於公 ...

世界文化遺產——皖南古村落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西遞、宏村這兩個傳統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著那些在上個世紀已經消失或改變了的鄉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風格,古建築和裝飾物,以及供水系統完備的民居都是非常獨特的文化遺存。 中文名稱: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英文名稱: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 Anhui - Xidi and Hongcun 西遞、宏村於1999年12月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IV)(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皖南古村落是指安徽省長江以南山區地域範圍內,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歷史傳統村落,具有強烈的徽州文化特色。皖南山區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態相近、特色鮮明的傳統建築及其村落 ...

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的雲岡石窟,有窟龕252個,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紀至6世紀時中國傑出的佛教石窟藝術。其中的曇曜五窟,布局設計嚴謹統一,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傑作。 中文名稱:雲岡石窟 英文名稱:Yungang Grottoes 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III)(IV),雲岡石窟於2001年12月入訊世界遺產名錄》。 雲岡石窟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裡處的武周山南麓,集中了大批的佛像雕刻群。石窟始鑿於北魏興安二年(公元453年),由當時的佛教高僧曇曜奉旨開鑿。大部分完成於北魏遷都洛陽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則一直延續到正光年 ...

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龍門地區的石窟和佛龕展現了中國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間,最具規模和最為優秀的造型藝術。這些詳實描述佛教中宗教題材的藝術作品,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中文名稱:龍門石窟 英文名稱:Longmen Grottoes 龍門石窟於2000年11月30日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III)入訊世界遺產名錄》。 龍門石窟位於中國中部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5公裡處,龍門峽谷東西兩崖的峭壁間。這裡香山(東)與龍門山(西)對峙,伊水於山間北流,遠望猶如一座天然門厥,史稱“伊厥”。 隋朝建都洛陽後,因宮城門面對“伊厥”而始稱“龍門”。龍門石窟就密布在伊 ...

世界文化遺產——青城山與都江堰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屬於道教名山。建福宮,始建於唐代,規模頗大。天然圖畫坊,是清光緒年間建造的一座閣。天師洞,洞中有“天師”張道陵及其三十代孫“虛靖天師”像。現存殿宇建於清末,規模宏偉,雕刻精細,並有不少珍貴文物和古樹。 建於公元前三世紀,位於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的都江堰,是中國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來,至今仍發揮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愧為文明世界的偉大傑作,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