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

地理雜談

導讀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的雲岡石窟,有窟龕252個,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紀至6世紀時中國傑出的佛教石窟藝術。其中的曇曜五窟,布局設計嚴謹統一,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傑作。 中文名稱:雲岡石窟 英文名稱:Yungang Grottoes 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III)(IV),雲岡石窟於2001年12月入訊世界遺產名錄》。 雲岡石窟位於中� ...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的雲岡石窟,有窟龕252個,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紀至6世紀時中國傑出的佛教石窟藝術。其中的曇曜五窟,布局設計嚴謹統一,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傑作。

中文名稱:雲岡石窟
英文名稱:Yungang Grottoes

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III)(IV),雲岡石窟於2001年12月入訊世界遺產名錄》。

雲岡石窟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裡處的武周山南麓,集中了大批的佛像雕刻群。石窟始鑿於北魏興安二年(公元453年),由當時的佛教高僧曇曜奉旨開鑿。大部分完成於北魏遷都洛陽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則一直延續到正光年間(公元520~525年)。石窟依山而鑿,東西綿亙約1公裡。現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最大者達17米,最小者僅幾釐米。雲岡石窟與甘肅敦煌莫高窟、河南龍門石窟並稱“中國三大石窟群”,也是世界聞名的石雕藝術寶庫之一。雲岡石窟的造像氣勢宏偉,內容豐富多彩,堪稱公元5世紀中國石刻藝術之冠,被譽為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按照開鑿的時間可分為早、中、晚三期,不同時期的石窟造像風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曇曜五窟”氣勢磅礡,具有渾厚、純樸的西域情調。中期石窟則以精雕細琢,裝飾華麗著稱於世,顯示出復雜多變、富麗堂皇的北魏時期藝術風格。晚期窟室規模雖小,但人物形像清瘦俊美,比例適中,是中國北方石窟藝術的榜樣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樂舞和百戲雜技雕刻,也是當時佛教思想流行的體現和北魏社會生活的反映。北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曾記錄了當年雲岡石窟的壯景:“鑿石開山,因岩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煙寺相望,林淵錦鏡,綴目所眺”。

雲岡石窟分為東、中、西三個區,東區有4個窟,中區有9個窟,西區有40個窟,此外還有許多小窟。在這些石窟中,比較有特色的有:第三窟是雲岡石窟中最大的石窟,前面斷崖高25米,中上部鑿有12個方形石孔。窟分前後兩室,後室雕一佛二菩薩像,兩頰腴潤,體態豐滿,形態自然,衣紋流暢,從雕造手法判斷,應為隋唐時期的作品。第五窟和第六窟是一組雙窟。第五窟為清代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建造。窟內中央端座佛像一尊,是雲岡石窟最大的雕像,高達17米,佛像的膝上可站立120人,一只腳上可站立12人。大佛的周圍雕滿小佛,蔚為壯觀。第六窟,中央是連接窟頂的兩層高達15米的塔柱。每層四面有雕像,周壁雕有佛、菩薩、羅漢、飛天的造像。窟頂有33天神像和各種騎乘。壁上,塔柱上面,雕刻有釋迦牟尼佛傳教事。是雲岡中具有代表性洞窟。第七窟,窟前建有三層木構窟檐,窟內分前後兩室。後室正壁上層刻有菩薩坐於獅子座上。東、西、南三面壁上,布滿雕刻的佛龕造像,南壁門拱上的六個供養菩薩,形像優美逼真。窟頂浮雕飛天,生動活潑,各以蓮花為中心,盤旋飛舞,舞姿動人。第八窟,窟內兩側有五頭六臂乘孔雀的鳩摩羅天,東側刻有三頭八臂騎牛的摩醯首羅天,這種雕像在雲岡極為罕見。第十二窟,正壁上端刻有伎樂天人,手執弦管、打擊樂器,神情迥異,形像生動。他們手中的排簫,箜篌等古典樂器十分珍貴,是研究我國音樂的重要資料。第十三窟,正中端座一尊交腳彌勒佛像,高12米多,左臂與腿之間雕有一托臂力士像,這是雲岡石窟僅有的一例。第十五窟,雕有一萬余尊小佛坐像,人稱萬佛洞。第十六窟,與後面四窟是雲岡最早開鑿的“曇曜五窟”,窟形橢圓,中間主佛立於蓮座上,周壁雕有千佛與佛龕。第十七窟,正中有交腳彌勒佛倚於須彌座上,東西兩壁有佛龕,東邊是座像,西邊是座像。第十八窟,題材為“三世佛”,主尊為釋迦,兩側為過去佛和未來佛。在主像與過去、未來佛之間,各雕一尊菩薩像,菩薩像的上方,各雕五位弟子像,是為釋迦之十大弟子。這組弟子像頭部離開牆壁面,身體和下肢漸漸沒於牆壁,這種安置方式為印度佛教犍陀羅藝術的直接影響,在雲岡石窟中不多見。第十九窟,正中雕有一尊巨佛坐像。第二十窟,露天造像,主佛胸以上部位保存較完整,臉型豐滿圓潤,雙耳垂肩,雙目有神,面目慈祥,雕飾精美,剛健雄渾,是雲岡石窟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

遺產價值

雲岡石窟作為一個宏大的佛像雕刻群,不僅突出反應了北魏時期佛教造像的工藝特點,而且還形像地記錄了印度及中亞佛教藝術如犍陀羅藝術向中國佛教藝術發展的歷史軌跡,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國逐漸世俗化、民族化的過程。多種佛教藝術造像風格在雲岡石窟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融彙貫通,而雲岡石窟也成為了中國佛教藝術發展的轉折點,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中的北魏時期造像均不同程度地受到雲岡石窟的影響。因此雲岡石窟在當時的時代具有典型的佛教內涵和突出的藝術價值,符合文化遺產中的真實性要求。另外,雲岡石窟作為一個整體的造像群,不僅突出地展示了北魏時期佛教文化的各方面風貌,而且保存完好,基本上沒有什麼破壞,完整地體現了其地域特色和時代特色。雲岡石窟作為一個整體的佛教造像群,完整地體現了北魏時期佛教文化的興盛狀況,具有一種文化上完整性,因此符合文化遺產中的完整性要求。


精選文章: 地理雜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