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高句麗項目符合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六個標准中的五項。包括:它體現了人類創造和智慧的傑作;作為歷史早期建造的都城和墓葬,它反映了漢民族對其他民族文化的影響以及風格獨特的壁畫藝術;它也體現了已經消失的高句麗文明;高句麗王朝利用石塊、泥土等材料建築的都城,對後來產生了影響;它展現了人類的創造與大自然的完美結合。
中文名稱: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英文名稱: Capital Cities and Tombs of the Ancient Koguryo Kingdom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於 2004 年 7 月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 C 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高句麗政權始於公元前三十七年,止於公元六百六十八年,曾是中國東北地區影響較大的少數民族政權之一,在東北亞歷史發展過程中發生過重要作用。高句麗政權發韌於今遼寧省桓仁縣,公元三年遷都至國內城 ( 今吉林集安 ) ,四百二十七年再遷都至平壤。桓仁與集安是高句麗政權早中期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所在,累計共四百六十五年,是高句麗文化遺產分布最集中的地區。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國考古工作者在集安、桓仁陸續發掘了多處高句麗王城和貴族墓葬遺跡,對部分遭受自然損害的王陵進行維修,高句麗豐富的文化內涵,輪廓逐漸清晰。
為保護高句麗歷史文化遺產,中國政府於二 00 二年在集安啟動了《高句麗王城王陵與貴族墓葬地保護規劃》。這份規劃共劃定了包括國內城、丸都山城兩個高句麗都城、十二座王陵與好太王碑等兩處附屬建築、二十七座貴族墓葬的四十三處保護區。“保護高句麗文化遺產的真實性與完整性”成為集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矗
此次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主要包括五女山城、國內城、丸都山城、十二座王陵、二十六座貴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將軍墳一號陪塚,位於吉林省集安市和遼寧省桓仁縣。
文化遺產
王城:五女山城、國內城、丸都山城。
王陵:麻線 0626 號墓、千秋墓、西大墓、麻線 2100 號墓、麻線 2378 號墓、七星山 0211 號墓、七星山 0871 號墓、太王陵及好太王碑、臨江墓、禹山 2110 號墓、禹山 0992 號墓、將軍墳及 1 號陪葬墓。共計 14 處。
貴族墓:角抵墓、舞踊墓、馬槽墓、王字墓、環紋墓、冉牟墓、散蓮花墓、長川 2 號墓、長川 4 號墓、長川 1 號墓、禹山 3319 號墓、五盔墳 1 號墓、五盔墳 2 號墓、五盔墳 3 號墓、五盔墳 4 號墓、五盔墳 5 號墓、四神墓、禹山 2112 號墓、四盔墳 1 號墓、四盔墳 2 號墓、四盔墳 3 號墓、四盔墳 4 號墓、兄墓、弟墓、折天井墓、龜甲墓。共計 26 座。
高句麗是中國古代邊疆的少數民族政權,漢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 37 年)由扶余人朱蒙在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今遼寧省新賓縣境內)建國,後建都於紇升骨城(今遼寧省桓仁縣境內五女山城)。西漢元始三年(公元3年),遷都國內城,同時築尉那岩城(均在今吉林省集安境內),至北魏始光四年(公元 427 年)遷都平壤。公元 668 年,高句麗政權被唐與朝鮮半島的新羅聯軍所滅。
作為中國古代東北地區最具特色與影響的民族和地方政權之一,高句麗曾創造了輝煌的歷史。其主要的歷史遺跡大量地存續於中國的吉林省和遼寧省,成為該段歷史無可替代的實物見證,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其中的王城、王陵和貴族墓更彌足珍貴。
1 、王城
在王城中,五女山山城是中國古代東北地區少數民族高句麗創建的第一個都城。作為鴨綠江兩岸現存 100 余座高句麗山城中建造最早的一座,它的規模宏大,體系完備,保存也較為完整。城內分布多處高句麗早期的重要建築遺址及生活、軍事遺跡,文化內涵十分豐富。五女山山城承襲了中國北方民族構築山城的傳統,但在選址布局、城牆築法、石料加工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突破和創新。從而形成了一種不同凡響的山城形式,是中國東北和東北亞地區山城建築進入劃時代階段的標志。在中國古代東北民族建築史上,具有裡程碑的意義。從這裡開始,高句麗民族逐步擴大活動領域,歷經 700 余年,創造了極具特色的文化。
國內城、丸都山城(始名尉那岩城)是高句麗早中期(公元 1-5 世紀)的都城,其特點是平原城與山城相互依附共為都城。在東北亞地區中世紀世代城址中,國內城與丸都山城是都城建築的傑作。國內城是為數不多的地表保存有石築城牆的平原城類型都城址,保存下來的城牆依然堅實牢固而又不失美觀莊嚴,都城風範猶存。丸都山城的布局因山形走勢而巧妙構思、合理規劃,完美地實現了自然風貌與人類創造的渾然一體。通過考古發掘揭露的宮殿址遺跡,仍可顯示原有建築的恢弘氣勢。國內城與丸都山城是高句麗政權延續使用時間最長的都城,透過它們,可以見證已經被歷史長河湮沒了的高句麗創造的輝煌文明。
2 、王陵和貴族墓
國內城與丸都山城城外,在群山環抱的通溝平原上,現存近 7000 座高句麗時代墓葬 -- 洞溝古墓群,堪稱東北亞地區古墓群之冠。它不僅可以從不同側面反映高句麗的歷史發展進程,也是高句麗留給人類彌足珍貴的文化、藝術寶庫。古墓群中以將軍墳、太王陵為代表的十幾座大型高句麗王陵以及大量的王室貴族壁畫墓,是高句麗建築技藝、藝術成就所達高度的一個縮影。矗立於太王陵東側的好太王碑,其漢字鐫刻的碑文是高句麗保存至今最長的一篇文獻資料。尤為重要的是,地方文化底蘊與周邊特別是中國中原文化因素的有機交融在它們身上得到充分的展現,其獨特魅力早已聞名於世,是高句麗文化昭示後人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