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色彩明快而協調的白族服飾

白族服飾最明顯的特征,是色彩對比明快而協調,挑繡精美,有鑲邊花飾。白族男子服飾差別較小,簡潔樸實;婦女服飾懸殊較大,既鮮艷,又素雅華美,往往是上身和頭飾比較花俏,而下身又較樸素;姑娘和小孩服飾比較艷麗,中老年服飾比較淡雅。在顏色方面,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為尊貴。大人小孩均喜披羊皮。約在本世紀三十年代以前,內地城鎮婦女,多有纏足者。 小孩服飾中的帽子,有繡花的獅子帽、虎頭帽、兔子帽、老鼠帽、青蛙帽、雞冠帽、魚尾帽、姑娘帽等,一般都釘上銀飾物。一頂帽子往往要幾十個工才做成。衣褲有僧衣,繡花口水兜,繡花撐腰,繡花圍腰,繡花 ...

妙趣橫生的獨特民族風情---白族婚禮

對於白族婚禮有人曾概括地說,在大理地區參加白族人家的婚禮,不僅能品嘗到白族的名優特產食品、佳肴,看到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而且還能體驗到一次難得的妙趣橫生的獨特民族風情。 白族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制。過去婚姻多由父母包辦,男方要付昂貴的聘禮,舉行婚禮時還要花費很多的錢財。現在雖隨時代的發展有很大的改進,但至今還保留有傳統的古老的風情習俗。 男女經過自由戀愛或經人介紹,經定婚確定關系後,在舉行結婚時,男方要在正喜日(即結婚日)之前,請人搭好彩棚。並在結婚正喜之日前一天晚上,要邀請鄉寨中會唱演戲的人來唱戲(俗稱板凳戲,即一人拉琴,幾人扮不 ...

冬至與測日影

冬至對於古人十分重要,因此要正確地判斷冬至的時間。《周禮·地官·司徒第二》記載以土圭日影測量土地的方法。它是一根直立於地面的杆,太陽位置不同,影子長短與方向不同,可知季節變化和地區方位。夏季日影最短,冬至日影最長,能較正確地測定冬至日期。隋煬帝《冬至日乾陽殿受朝》有句“圭影正八表,道路均四方”,就說明了圭表的作用。《史記·天官書》還記載有“懸土炭”,以炭動定冬至的方法。集解引孟康解釋說,在冬至前三天,把土和炭懸掛在衡的兩邊,使其平衡,冬至日陽光至則炭重。便失去平衡。《史記·天官書》還從物候變化如鹿解角、蘭根出、泉水躍來感知陽光以判 ...

蒙古族的喪葬習俗

蒙古族的喪葬習俗,經過元、明、清各個朝代,有了許多變化。特別是喇嘛教傳入後,在草原牧區出現了天葬。人死了以後,給死者穿上新衣服、新靴,用白布纏身,然後把屍體放在勒勒車上(也有的不用勒勒車,而是用馬或駱駝馱),用鞭抽打牲畜,不用人駕馭,讓它任意奔走,任意顛簸。死屍掉在哪裡無人管,車走到哪裡去也無人管。直到第三天才沿車轍去找屍體。找到屍體後,如果屍體已經被野禽、野獸吃掉,就認為已經升上了天堂。要是禽獸沒吃,就要請喇嘛來念經,給他贖罪。 也有的天葬和這種葬法略有不同,就是裝屍體的車要有人駕馭,但也是讓車子任意顛簸,或是趕車向山上走,屍體 ...

藏族禮儀簡介

藏族是一個十分講究禮儀的民族。民風純樸,禮讓謙恭、尊老愛幼、誠信無欺是自古傳下來的純良禮俗。松贊干布制定的《十六淨法》中,把孝敬父母、恭敬有德、尊長敬老、誠愛親友、正直無欺等作為重要內容,對藏族的倫理禮儀習俗的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獻哈達 獻哈達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種禮節。婚喪嫁娶、民俗節慶、拜會尊長、拜佛,迎送賓客等等場合,通常都要獻哈達。哈達是一種生絲制品,長短不一,獻哈達是對人表示純潔、誠心、忠誠的意思。自古以來,藏族認為白色像征純潔、吉利,所以哈達一般是白色的。獻“哈達”的動作因人而異,一般來說,要用雙手捧哈達,高舉與肩 ...

藏族年節介紹

藏族年節文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地域的不同,表現出多樣化的特點,並且在藏族年節文化中蘊含著深邃的內涵,它的系統性、多樣性、喜慶氣氛,充分地顯示了藏民族務實求真,誠摯友愛,內聚親合的精神和性格。 ●燃燈節 藏語稱“葛登阿曲”,藏歷十月二十五日是燃燈節。藏傳佛教格魯派祖師宗喀巴在這天圓寂。這天晚上,寺院和俗家屋頂均要點亮無數盞燈,轉經隊仁川流不息,信徒們紛紛反手持的桑枝投入大昭寺前的香爐,祈祝神佛為自己帶來好運,來年風調雨順。 ●春播節 又叫播種節、試種節,是給第一次學耕地的小牛套上軛木,試耕土地。每年正月的某一個吉祥日舉行。 在春播節前 ...

關中風俗與地理環境

民俗具有地域性特點。俗話說,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風俗的地域差異是劃分文化區域的主要指標,也是構成一個地區直觀和特色文化的因素。班固在《漢書·地理志》中說:“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剛柔緩急,音聲不同,系水土之風氣。”此言點出了風俗與地理環境的緊密關系。 風俗包括的內容較為龐雜,各地的風氣習尚、婚喪禮儀、迷信淫祀、民歌俗諺無不包含其中。總的來說,風俗的內涵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區域文化性格,即人的性格、氣質、意志、語言和社會意識、社會觀念、行為方式、生活習慣;二是風俗的形成、發展和變遷受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制約和影響。其中自然環境、社 ...

亞洲各國的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其實,一些亞洲國家也過中秋節。但各有不同。 ●韓國——秋夕節 韓國的秋夕節在農歷八月十五,在韓國,中秋節是和春節元旦同等重要的大節日,從農歷八月十四日開始全國上下就要接連放假3天,慶祝中秋佳節。韓國中秋節最重要的是全家人要團聚到爺爺奶奶家,首先是祭拜祖先,然後全家人一起喝酒、打麻將、跳舞、賞月等。中秋節習慣吃“松糕”,這是有點類似月餅的食物。 ●日本——月見節 日本的月見節是1000多年前從中國傳去的。以前的日本人有一邊觀賞月色一邊聚會慶祝的習俗,因為秋季是農作物豐收的季節,也有向大自然表示感謝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