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坡子街南宋涵渠遺址保護展示。柳肅 供圖
記者 桑琴
南宋木結構給排水工程是啥模樣?昨日,記者獲悉,在長沙坡子街發現的南宋木結構給排水工程的復原保護展示項目正在進行收尾工作,大約一個月後,市民便可在原址——坡子街悅方商業大廈負一樓參觀其真實面貌。
南宋“木結構給排水工程”出土
2004年,坡子街民俗商業街建築工地上發現了一處南宋時期的地下大型木結構建築遺址,包括木頭搭成的三角形“屋脊”和與之垂直相連的木槽。當時,國內建築考古領域權威專家在實地考察後得出結論:這是南宋時期的“自來水設施”,這樣一個規模龐大的“市政工程”是我國古建築領域的突破性發現。
據悉,在坡子街發掘的這項龐大的木結構建築遺址中,“屋脊”長約30米,東西走向,一直延伸到發掘基坑之外。考古人員經過現場測量發現,“屋脊”在南宋時就是埋在地下的,僅四五米的長度便有40釐米的落差。木槽呈南北向,一端南高北低,一端北高南低,木槽裡面有多道閘門,木槽與“屋脊”構成一個“侗字形,相當於一個錯綜復雜的過濾、給排水工程。
考古發掘全部完成後,為保護好這處國內罕見的木結構給排水工程建築遺址,長沙市決定對這處遺址實行原址復原陳列。隨後,市文物部門多次邀請國內文物專家論證,並制定出木建築構件的脫水方案。據了解,遺址一共發掘出了496塊木建築構件。根據規劃,陳列將對市民開放。
不能簡單地定性為“自來水設施”
近8年過去了,這個南宋木結構給排水工程的復原保護展示工作進行得如何了?
昨日,長沙市文物局局長曹凜向記者介紹,經過國內建築考古領域權威專家再三研究考察,這段遺址不能簡單地定性為“自來水設施”,而應該稱為“南宋涵渠遺址”,這樣更加嚴謹。“它當時的具體用途是做什麼的,到底是負責給水任務還是排水任務,現在還難以下結論,需要進一步研究。為了向大家呈現出這段‘南宋涵渠遺址’的真實原貌,市文物局和市政府花了巨資對當時發掘出的一部分木結構建築構件進行了脫水、防腐處理,然後再運回原址按原貌復原,將對市民開放。”
湖南大學建築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柳肅負責這次坡子街南宋“涵渠”遺址的復原展示設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柳肅表示:“這次復原展示的是南宋‘涵渠’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縱向三角‘涵渠’和橫向的水槽相互垂直交會的‘動字形建築結構。”
柳肅說,如此完整、大規模的南宋木結構給排水工程,國內至今僅發現這一處。考古專家、學者認為,這處工程遺址對城市考古有著很高的價值,也見證了湖湘文明的繁榮。同時,遺址原址復原的保護展示將為長沙古城牆遺址保護以及今後城市考古中發現的重要遺跡保護提供借鑒,有積極的示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