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根據最新計算機模型得到的阿美西亞超級大陸成型的極射投影示意圖,這一局面預計將在未來5000萬至2億年間出現
2月13日消息,地質學家們認為,大約經過5000萬到2億年之後,地球表面的各大洲將彙聚成一個超級大陸,就像它們在地球過去的地質歷史上反復發生過的那樣。並且,根據一項最新進行的計算機模擬運算顯示,北冰洋和加勒比海將成為這場宏偉變化中最先消失的部分。
這樣的觀點顯然是違背目前主流的看法的,目前一般的觀點是:要麼大西洋逐漸閉合,從而扭轉當初將非洲和南美洲分裂開的趨勢;要麼就反過來,大西洋繼續擴張,而相應的,太平洋逐漸關閉消亡。而此份發表在本周《自然》雜志上的論文則提出了第三種可能的情形。
耶魯大學地質學家羅斯·米歇爾(Ross Mitchell)說:“我們的模型顯示,在每一次超級大陸循環過程中,整個超級大陸的布局都將發生90度的旋轉。這是一次巨大規模的位移,是板塊的位移。”
這項模型研究是基於古代岩石的磁性研究作出的。米歇爾是一位耶魯大學的博士生,他和同學泰勒·基裡安(Taylor Kilian)和大衛·伊文斯(David Evans)教授共同作出這項研究工作。岩石中保留的地磁特性遺跡忠實地記錄了地殼板塊在過去的數十億年間相對於南北磁極發生的位移。研究人員在這些古地磁痕跡中搜尋顯示古代超級大陸成型的循環往復的地磁特征。
米歇爾說:“只要識別出這些圍繞一個穩定軸作來回往復的位移,我們便可以確認這一軸心的位置。接下來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找出擁有來自前後兩個超級大陸共同軸的大陸,這樣一來你就能夠測量出兩次超級大陸出現前後這個軸出現的角度偏移。”
隨後這些參數被輸入計算機程序。它將回溯時間,帶我們回到當初大陸聚合在一起的年代,並讓我們目睹隨後發生的大陸分裂和漂移。科學家們表示,在地球過去的歷史上至少曾經出現過3次超級大陸,分別是大約3億年前的泛大陸(即“聯合古陸”),;大約10億年前的羅迪尼亞古陸;以及大約18億年前的努納古陸。
神奇的阿美西亞
米歇爾和同事們很快注意到一個模式:那就是每一次一個超級大陸形成後,其邊緣的部分岩石就會變成下一次超級大陸的中心。從全球範圍裡看,這就相當於整個地旋轉了90度。比如對於泛大陸來說,其中心點大致位於今天的非洲。而根據這一最新發布的,被稱為“orthoversion”的模型,當下一次超級大陸,即所謂阿美西亞超級大陸出現的時候,其中心點將大致位於今天的北極附近。
新模型顯示,在這一運動過程中,南北美洲將逐漸靠攏,加勒比海將閉合。與此同時北美洲將向亞歐大陸靠近,導致北冰洋關閉;非洲和歐洲將聯為一片,地中海消失;澳大利亞將延續其目前的“北漂”,並最終和亞洲連為一體,位置大致將位於今天的印度和日本之間。而南極洲則將繼續孤立於超級大陸之外,至少在這一進程的初期情況將會是這樣。
米歇爾說:“在這一超級大陸的中央地帶或許將出現厚度很大的冰蓋。”但是阿美西亞超級大陸不會持續處於冰凍狀態,新模型顯示這一新的超級大陸將發生旋轉,導致其更多的區域接近赤道。
這一新模型無法給出阿美西亞超級大陸成型的具體時間,但是根據以往地質歷史時期出現過的超級大陸,它暗示超級大陸的成型進程似乎正出現加速。這一結果讓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們預計阿美西亞超級大陸將會在未來5000萬至2億年間出現。
向前邁出的一大步
布蘭登·墨菲(J. Brendan Murphy)是加拿大新斯科舍省聖弗朗西斯澤維爾大學的地質學家,他評價這份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論文是是“為我們中很多人所困擾的諸多現像提供了一種統一的而又令人信服的解釋”。
他說:“當你越來越深地回溯地質歷史,你的數據庫將會變得越來越模糊,越來越不可靠,這是地質學上常見的。我們真的需要有關我們正在談論的那段地質時期的更加精確可靠的數據。“
對於岩石古地磁學更加精准詳盡的分析最終將幫助證明這一模型,或者最終否定它。甚至也有可能最終會證明各個大陸會遵循多種不同的途徑聚合成超級大陸。墨菲說:“即使這一模型最終沒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在檢驗它的過程中我們也將獲益良多。”
米歇爾表示,研究大陸的碰撞和聚合將為我們了解生物種群在漫長地質歷史時期的遷徙提供參考。舉例來說,泛大陸的出現和分裂對於物種在全球範圍內的擴散和特化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但是在現在這一階段還無法預言,當下一次超級大陸出現時,它將會對地球上的生物棲息地模式造成何種影響。
米歇爾說:“如果人類竟然能夠延續到目睹下一場超級大陸的成型,我將會感到非常驚訝。但至少有一點是肯定的,沒人能活一億年然後去檢驗這個模型。”(晨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