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軍略地理

人文地理

導讀按:摘自台灣編寫《軍略地理》的有關台灣戰略位置的一部分,對原文沒有改動。僅供參考: 第一節 台灣軍略地理概述 壹、台灣本島之戰略要域: 一 、台北要域: 以台北市為中心,包括此一盆地周邊地區之基壟大屯山、林口台地、三峽、坪林及其 附近要點。本區為本島之政治中樞及軍、經之重心,區內有軍、民用機嘗港口,為陸空交通之樞紐,海運之重地,乃攻守必爭 ...

按:摘自台灣編寫《軍略地理》的有關台灣戰略位置的一部分,對原文沒有改動。僅供參考:

第一節 台灣軍略地理概述

壹、台灣本島之戰略要域:

一 、台北要域:

以台北市為中心,包括此一盆地周邊地區之基壟大屯山、林口台地、三峽、坪林及其 附近要點。本區為本島之政治中樞及軍、經之重心,區內有軍、民用機嘗港口,為陸空交通之樞紐,海運之重地,乃攻守必爭之地,得失足以決定全般作戰之成敗。

二 、蘭陽要域:

以宜蘭、羅東為中心,包括金面山、棲蘭山、蘇澳之三角地帶,為東北部政經中心及兵力機動之樞紐,乃進出台北盆地及山區之要衝,並策應北、東兩地區之作戰,深具戰略意義,得失足以影響台北要域之安危。

三 、湖口要域:

以湖口台地為中心,包括中壢、大溪、關西、竹東、新竹、大小圓山及其附近要點,此一地區雖由丘陵、台地、平原、水網組成,惟因海岸徐緩,幅員遼闊,尤以中壢平原附近交通發達,機動空間良好,適宜諸兵種聯合作戰,乃西北部進出台北及山區之戰略要衝,其得失足以影響全般作戰之成敗。其中湖口台地尤為控制南北交通之要隘,為攻守必爭之地。

四 、尖山要域:

以尖山為中心,包括竹南、尖筆山、鬥煥坪、三灣、錦水周邊諸要點。其中竹南、頭份為城鎮交通中心,為尖山及三灣之間,為縱貫山、海線鐵公路交通之彙交處,且為西部平原最狹窄部份,堪稱本島之咽喉,其得失嚴重影響南北之戰略機動,乃本島地形上一大要害,為攻守必爭之地。

五 、苗栗要域:

以苗栗大坪頂為中心,包括尖山、龍港,獅潭、虎頭山、火炎山諸要點,其中以火炎山 脊最為重要,可瞰制附近海面,為維護縱貫山、海線,鐵、公路交通與屏障山區安全之要地。

六 、台中要域:

以豐原為中心,包括鐵砧山、尾山、後裡台地、東勢、台中市、中興嶺、大肚山周邊諸要點,其中大肚山尤為中部關鍵之地形。此一地區控制山、海線;鐵、公路南北並行,東西串連,為進出中部橫貫公路之戰略要衝,乃中部主要之交通中心,且大肚山又為西海岸之屏障,故此一要域之得失,足以影響本島全般兵力之轉用及山區之安危,戰略地位至為重要。

七 、梨山要域:

以梨山為中心,包括谷關、思源埡口、關原、霧社各處隘路。此一地區為本島腹地交通之樞紐,尤為溝通東西交通之捷徑,戰略地位至為重要。

八 、埔裡要域:

包括埔裡盆地周邊諸要點,此一地區為本島之心髒地帶,亦為中部地區內陸交通調節點及重要電源所在,乃為戰時理想之後勤基地,為本島內陸決戰攻守必爭之地。

九 、嘉義要域:

以嘉義為中心,包括竹崎及大林之三角地帶及其附近諸要點,此一地區為縱貫鐵公路南北交通及進出阿裡山山區之要衝,居嘉南平原之中央位置,得失可左右嘉南戰局。

十 、旗山要域:

以旗山為中心,包括玉井、新化之三角地帶及附近諸要點,為貫通南北及進出南橫公路之要衝,本地區之得失,對南部地區有舉足輕重之影響。

十一、高雄附近要域:

此一地區包括螺底山、半屏山、壽山、鳳山山脊。螺底山、半屏山可屏障左營港,封鎖彌陀海灘及控制岡山機場;半屏山更為阻止由彌陀海灘登陸之敵軍向高雄右旋,威脅高雄側背之地形;壽山、鳳山山脊為確保左高兩港、阻敵進出旗山、控制高屏必爭之地,更可分割敵軍,為本島西南平原反擊之支撐。其得失對南部戰局具決定性影響。

十二、花蓮要域:

以花蓮為主,為控制花蓮港、扼花東縱谷及海岸鐵、公路交通,與進出中橫之要衝,得失關系花東走廊與本島側背之安危。

十三、台東要域:

以台東為中心,包括加路蘭山、知本、檳榔三角地區各要點。可控制台東附近港口、機場及支援東南離島,並扼進出花東縱谷及東楓公路之要衝,得失影響本島側背之安危。

發台灣海岸線灘岸狀況:

一 、蘭陽地區:

本地區南起蘇澳,北迄頭城以南,全長三十一公裡,沙灘平直,後岸坡度適中,底質良好,並有適度縱深,適於大部隊登陸作戰。

二 、南坎溪至中港溪地區:

本地區海岸全長七十五公裡,適於登陸之海灘計有竹圍、觀音、蚵殼港、紅毛港、鳳山、南寮及香山等處,本地區海灘之後岸有足夠之縱深,交通狀況良好,便於岸勤作業及大部隊運動,尤以竹圍附近直逼中正機常其余地區因前岸水深急流,水文狀況不良,不適兩棲艦艇搶灘,且觀音至鹽水港間海岸多沙丘,腹地多水池、魚,加上鳳山、頭前兩溪穿錯其間,內陸復多瞰制地形,不利於登陸作戰。

三 、中港溪至大安溪地區:

本地區中港溪至大安溪口,全長四十九公裡,其中水尾子、白沙屯、新埔等處登陸後立可截斷南北交通。

四 、大安溪至大肚溪地區:

本地區除大安溪海灘內陸平坦開闊、交通便利,到處可登陸外,其余海岸沙灘遠淺,登陸甚為困難,不適大部隊作戰使用。

五 、大安溪至西螺溪地區:

本地區的鹿港及台西附近海灘勉可供師級部隊登陸。由於內陸地勢平坦,交通便利,登陸後發展容易。惟一般海岸沙灘遠淺,且鹿港附近魚池、鹽田及防風林交織密布,對登陸部隊初期作戰不利。

六 、西螺溪至曾文溪地區:

本地區因大部沙灘遠淺,外海又有外傘頂洲、海汕洲、及海豐島附近沙洲之橫亙阻隔,登陸不易。且沿岸鹽田、魚、防風林等交織密布,部隊運動困難。尤以西螺溪口南岸,自許厝、台西、三條侖迄飛沙村間,從每年十月到次年三月因受東北季風影響,風力強勁,飛沙走石,不利於兩棲登陸。

七 、曾文溪至高屏溪地區:

本地區可供登陸海灘以白沙侖、彌陀、桃子園、西子灣、鳳鼻頭附近海灘較為適宜,為大部地區沿海池沼交錯、鹽田密布,不利初期登陸作戰。彌陀以南各海灘,因有螺底山、壽山與鳳山諸高地瞰制與封鎖,益增登陸困難。

八 、高屏溪至南勢湖溪地區:

本地區可供登陸海灘以水利村、番子寮、枋寮、嘉錄村及平埔附近海灘較為適宜。惟本地區西受高屏溪之阻礙,東有春日、嘉錄等高地之限制,致使登陸部隊向兩翼發展困難。

九 、南勢湖溪至大竹篙溪地區:

本地區可登陸海灘以墾盯中港、大武及大竹篙溪等附近為適宜登陸海灘,其余沿岸多岩石、暗礁,加以內陸林木茂密,山嶺層疊,除小部隊勉能登陸突擊,不適大部隊登陸作戰。

十 、大竹篙溪至秀姑巒溪地區:

本地區除台東至知本間海灘適較大部隊登陸外,太麻裡以南為中央山脈東側,山勢直迫水際,灘岸狹窄,不適登陸。

十一、秀姑巒溪至大濁水溪地區:

本地區除七星,化仁、水璉尾附近海灘適團級以下部隊登陸外,其余海岸乏利用價值。

參、金、馬島群地理形勢,對我防衛作戰之影響:

一、距大陸近,能有效掌握共軍動態,利於戰略縱深之爭齲

二、可供為反攻作戰之前進基地,利於戰力增長。

三、為兩岸互動的前哨基地,利於各項政治、心理戰略之遂行。

四、地理形勢受大陸沿岸之包圍,補給易被截斷而陷於孤立。

肆、澎湖群島地略形勢:

澎湖全群島分布範圍,南北長約六0公裡,東西寬約四0公裡,陸地面積約一二七平方公裡。東距台灣台南約四五公裡,西距福建泉州一四0公裡,是連接大陸與台灣的天然橋梁,控制台灣海峽的交通要衝。各島嶼周邊的水深約四0至六0公尺,岸灘地形復雜,淺灘密布,缺少良好的登陸地段。其中以馬公港為最重要的海軍基地,港外奔濤澎湃,港內平靜如湖,是天然的良港,亦為扼控台灣海峽的重要據點。

馬公為台灣省開發最早的地區,是早期大陸移民台灣島的轉運站,一六二二年( 明天啟二年)荷蘭占澎湖,並以馬公為基地,侵擾中國沿海;一六六一年鄭成功以此作為登陸台灣安平的基地;二次大戰,馬公亦為日軍侵略南洋的軍事基地之一。

第二節 台灣軍略地理價值

壹、就大戰略價值而言:

一、台灣位於鏈島防線中央位置:

蔣緯國將軍從亞太地區地緣戰略觀點,提出『日星線』的戰略觀點,即自日本、經南韓、琉球、菲律賓、印尼、以迄新加坡,構成一條東亞地區的鏈島防御線,將中共圍堵在內海之中而無法將勢力擴張至太平洋及印度洋。而台灣居於此防線的中央位置,戰略價值非常重要,台灣一旦淪為中共勢力範圍,則東北亞、東南亞各國將受嚴重威脅,中共亦可順利向太平洋及印度洋擴張其空、海權,而躍居世界軍事強權。

二、台灣海峽為『東方直布羅陀海峽』:

(一)印度洋因擁有中東能源的戰略物資而形成列強矚目的海域,就有人預測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在印度洋,因此若以印度洋為中心則:

1、印度洋向西經蘇彝士運河,而進入歐洲文化、經濟命脈的地中海,從地中海穿過直布羅陀海峽,及進入經濟活動最繁忙的大西洋。

2、若從印度洋向東,則需經麻六甲海峽而進入南中國海,從南中國海經台海,即進入太平洋。

3、上述兩地區不論是地理形勢或軍略價值均類似,故蔣緯國將軍將麻六甲海峽比為『東方的蘇彝士運河』;南中國海比為『東方地中海』;台海比為『東方的直布羅陀』。蘇彝士運河及直布羅陀扼控歐洲與印度洋的經濟與交通命脈;同樣的,麻六甲海峽及台海亦扼控印度洋與東亞的經濟與交通命脈。台海之重要性可見一斑。

(二)美國在印度洋地區的戰略基地極少,海空軍基地集中在印度洋中心位置的狄亞哥加西亞島,美國欲獲得印度洋的優勢,勢必於情勢緊張之際,調動第六艦隊從地中海經蘇彝士運河進入印度洋,及調動第七艦隊從西太平洋經台海、麻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以確保印度洋的優勢,台海實居於戰略航路的要衝。

(三)台灣對於日本而言,其重要性可從兩方面觀察:

1、在直接貿易方面,台灣的工業機具及生產技術長期依賴日本,貿易亦陷長期鉅額入超,且日本在台灣私人的投資額極大,不僅日本從台灣獲取大量經濟利益,而且亦以台灣為輸出東南亞地區產品的基地。

2、台灣的位置正是日本能源、原料及貿易輸出的航道要衝,日本約百分之九十的石油及約百分之六十的原料及約百分之七十輸往歐洲的產品,皆需經過台灣附近海域,一旦台灣落入有敵意國家手中,則日本將任人擺布。

三、台灣為維護東南亞地區安全的戰略要衝:

東南亞在地理上涵蓋中南半島與南洋群島二大部分,在地圖上,如用線條加以範圍,概略可得一正方形,而台灣正好在這正方形上的凸角,就好像一個皮包上的提把或鎖扣,綰轂全局,領袖群倫,台灣海峽尤為其咽喉所在,守護著南中國海的大門,可瞰制中共入侵東南亞,以奪取東南亞豐富的戰略資源及藉此進入印度洋。

發就我國防戰略價值:

一、就海權而言,馬漢的理論中,特別重視據中央位置的海島。居中央位置可居『節約兵力』及『集中兵力』兩大優勢,而台灣對中國大陸海疆而言,即居於中央位置的優勢,為捍衛大陸海防之重心。

二、就制空權而言,若以台北為中心,二千公裡航空半徑作圓,將包括中國本部精華區,以及韓、菲、日本南部等地;四千公裡航空半徑,更可包括印尼、印度東部、西伯利亞南部及整個中國大陸。這些地區都是東亞洲精華所在,當然也包括麥欽德的『心髒地帶』,和史派克曼的亞洲『邊緣地區』在內。現代的轟炸機或長程飛彈都可涵蓋這些區域,可見台灣的空權條件優越。

叄、就本島防衛作戰考慮:

一、本島防衛作戰之兩大有利因素:

(一)周圍廣闊的海域形成天然地障:

台灣四面環海,敵人欲攻掠台灣,必須先行兩棲突擊作戰,不僅需克服諸多限制,且初期戰力脆弱,而我防衛作戰經多年之戰場經營已臻完備,又居以逸待勞的優勢,必可趁其統合戰力不易發揮、前後或左右分離之際,予以各個擊滅,必能獲致重大戰果。

(二)台灣海峽水深較淺,不利潛艦活動,有利水中部署水底防御工事和擴大灘頭的防御縱深。

1、八十三年五月二十五日,我舉行『漢光十號三軍聯合演習』時,我海軍反潛兵力即成功的偵測到潛伏在台南安平外海約二十三公裡海面下的中共潛艇,並予以鎖定,中共亦受限於台灣海峽陸棚太淺,而無法順利擺脫。

2、西部海岸多淺水沙灘,尤其雲林、嘉義外海的『外傘頂洲』與海岸之間為一片廣大低淺沙灘,適宜構築水底防御工事,並將防御縱深向前延伸,以彌補台灣防御縱深不足的缺點。

3、西部沿岸近海處多人工蚵棚架,亦為敵軍登陸之人為障礙。

二、本島防衛作戰之不利因素:

(一)地形狹長,平原狹小,且中央山脈綿亙南北,作戰空間有限,兵力部署與運用較缺彈性。台灣本島地形狹長,又因中央山脈綿亙南北,將本島劃分為不相對稱之東西兩部。東部平原狹窄,較大部隊之作戰空間有限;而西部地形雖較開闊,但可適宜機動作戰的空間除中壢、嘉南、屏東三平原外,余均甚狹隘。若敵沿本島西海岸任一地區突入十至二十公裡,則本島南北交通就受威脅或被截斷,可容大軍回旋與展開的空間將更為狹窄,南北向兵力轉用亦受限制,東西向又因山脈梗阻,難收相互策應之效,兵力部署及運用缺乏彈性。

(二)河流短淺湍急,且多為東西分流,不僅無舟楫之利,地形遭分割甚鉅,南北交通脆弱,不利兵力轉用與軍勤運輸。

台灣本島河流計八六系,共一八八條,其中主要者有十九條,該等河流因山脈為南北走向,皆東西分流入海,地形遭受分割甚鉅。又河床陡峻,雨季洪水量大,形成天然地障,影響部隊機動,阻礙相互支援。復因南北陸路交通線與河流成直角交叉,對橋梁的依賴性甚重,且初期河流與敵作戰正面成平行,橋梁易受敵威脅或被截斷,如戰時交通線中斷,不僅防線被分割,更妨礙相互支援及兵力轉用與運輸。

(三)中央山脈形成本島東西交通及運補上的障礙。

台灣本島地形狹長,中央山脈縱貫全境,主脈均在三千公尺以上,雖對東部防衛作戰形成天然屏障,然因溝通東西部之主要交通道路( 北、中、南橫公路及南、北回鐵路 )均沿山區修建,不論平、戰時均極為脆弱,對本島東西之兵力轉用及指揮通訊等,均構成嚴重之障礙。

(四)本島與各島相互支援不易,較難發揮統合戰力。

台灣本島與大小離島共八十六個,其中與台灣防衛作戰有密切關系者有澎湖、東引、烏、金門、馬祖等重要島嶼。該等島嶼大多分離、面積孝資源缺乏,一切軍需民用均賴台灣本島支援運補。而台灣本島距各離島近者數裡,遠者百余裡,交通線甚為脆弱,平時運補每因天候影響尚不能保持正常,戰時更會因受敵海、空軍威脅,甚或被截斷,其相互支援更為不易,實難發揮統合戰力。

(五)台灣距大陸東南沿海不遠,空中預警時間甚短,戒備及反制奇襲較不易。

中共距台灣二五0海裡半徑內空軍基地起飛的戰轟機約五至八分鐘即可抵達本島上空;且敵現有M族飛彈之射程均可涵蓋本島全部地區,對於敵空中奇襲( 含飛彈與空中突擊作戰 ),較難作全面與適時有效的戒備與反制。

肆、我國國防之戰備整備現況

我國國防安全最大的威脅仍為中共,尤其近年來,中共戰備部署重點已由中蘇邊界轉移至東南沿海、南海及中印邊界上,因此我國防的戰備整備需依據守勢防衛的戰略構想,配合軍略地理特性詳加部署,以保障我復興基地之安全,茲將我國防戰備整備現況列舉如下:

一、爭取戰略縱深

台灣南北狹長,中央山脈縱貫南北,與大陸僅一水之隔,可供作戰之縱深有限,影響戰力的運用與發揮。為改善此一缺陷,國軍已持續加強以下諸措施:

(一)健全早期遠程警報系統,以現代化高科技電子機具,擴大警戒空間,有效掌握敵軍動態,增加預警與反應時間。

(二)在外島部署制空制海飛彈,向前爭取作戰縱深,使能直接監控,掌握大陸沿海之共軍海空活動,增強國軍空中、海上防衛能力。

(三)積極整建東部海空基地與後勤支援措施,向後爭取作戰縱深,以保存海空戰力,適時用於決勝。

二、保持決勝戰力

決勝是軍事作戰成敗的關鍵行動,必須集中最大之戰力以行之,共軍對我進犯,必竭盡所能,以奇襲、突擊、強擊、阻絕等手段來削弱、摧毀我決勝戰力,為反制此一行動,國軍已采行下列措施:

(一)地下化:於各基地附近或戰術位置,將主要武器裝備、後勤設施構建於地下掩體,使能保存戰力於地下,發揮戰力於地上或空中。

(二)據點化:依據防衛作戰構想與指導,於各重要地形,構建據點陣地,配置有效兵力、火力,使其不僅能固守、分割敵軍,且能瞰制、側擊敵軍。

(三)疏散化:為避免形成敵空中攻擊目標而遭致損害,將三軍兵力部署適度疏散,並提升其機動力,使能迅速集中與打擊。

三、增進快速反應能力

所謂『低度衝突』就是『相互鬥爭的國家或群體之間,一種低於傳統戰爭,卻又超越正常及和平競爭型態之軍事衝突』。由於國內外的『低度衝突事件』,對國家政治、經濟、民心士氣與國防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威脅或損害,已成為當前世界國與國之間,或區域性地區影響安全的一個重要變數。以我國目前環境而言,台海周邊之海域及一些島嶼可能會因主權所有、資源分配等爭執,容易發生此類衝突。國軍為有效處理此類狀況,已就現有兵力結構,檢討加強下列能力,以利應變與快速反應:

(一)小型、機動而且有獨立作戰能力,能達成戰術效果。

(二)三軍聯合且具有海空突擊能力。

(三)能立即快速反應而經常保持高度警戒。

四、建立嚇阻武力

軍事作戰的力量--戰力,為綜合有形要素( 物質力 )與無形要素( 精神力 )而為相乘之關系,因此我國軍一方面積極推動精兵政策及國軍現代化、致力發展自主的國防科技更新武器裝備系統、優先發展海、空軍,使能掌握台海制空、制海,以嚇阻敵人不敢武力犯台。另一方面亦以各種教育啟導官兵,認識國防使命、砥礪愛國情操、嚴肅軍風法紀、培養崇法務實、忠貞愛國的精神戰力,如此兩相配合,必能建立一具嚇阻能力之鋼鐵勁旅。

*問題討論:

一、台灣本島有哪些戰略要域?其重要性如何?

二、試分析台灣本島海岸線,哪些適宜中共登陸?

三、澎湖群島的戰略價值為何?

四、金馬群島的戰略價值為何?

五、台灣在國際的戰略價值為何?

六、就本島防衛作戰而言,台灣有哪些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我國如何改善這些不利因素?


精選文章: 人文地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