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女記者科爾文
法國攝影師奧奇力克
奧奇力克獲獎作品
“能讓我自己滿意的工作是記下這個時代重要的事情,而不是追求一時的舒適和溫暖。”“我越發認識到,戰爭這個機器是人構成的,戰爭就是地獄。”這是去年在利比亞戰場遇難的兩位美國知名記者克裡斯•洪德羅斯和蒂姆•赫瑟林頓對於戰地報道的生命感悟。
如今,又有兩位記者在戰地結束了自己的使命,他們出生入死不是為了勛章和名譽,而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向世界傳遞著戰爭血淋淋的真相。
***美國獨眼女記者終在炮火中殉職
2月22日,美國著名戰地女記者瑪麗•科爾文和法國年輕的攝影師雷米•奧奇力克在敘利亞城市霍姆斯的炮火中喪生。
科爾文現年56歲,出生於紐約。她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剛出道時是美國紐約州一家小報的記者,後來成為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的戰地記者,在倫敦供職近30年。2001年,科爾文采訪斯裡蘭卡內戰時,被手榴彈碎片擊中失去一只眼睛,從此“獨眼龍”眼罩成了她的標記。科爾文過去30年裡報道過數場戰爭,包括科索沃戰爭、車臣戰爭、阿拉伯地區的動亂等,其間獲獎無數。她去年曾親歷埃及和利比亞的變革,還采訪過卡扎菲的兒子賽義夫。
2010年在一場紀念殉職戰地記者的儀式上,科爾文道出了她不顧生命危險報道戰爭的決心:“我們的使命是准確客觀地報道戰爭和災難,我經常會問自己,我寫出來的東西到底值不值得冒生命的危險?”
這朵“鏗鏘玫瑰”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采訪時曾坦言,敘利亞是她經歷過的最凶險一役。21日,科爾文在她發回的最後一次報道中說:“敘利亞霍姆斯城裡2 .8萬名平民,男人、婦女和孩子在炮火中絕望地尋求避難所,這是我見過的最慘的景像。”科爾文死前數小時還在作最後的報道——通過電話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一名兩歲男童死於炮彈碎片。遇襲身亡前一天,她在臉譜的個人主頁上寫道:“我感到很無助。天氣也很冷!但我會繼續跟蹤報道(敘利亞動亂)。”
據科爾文的母親22日回憶,女兒致力於工作,新聞報道就是她的生命。“她原本應該離開敘利亞,她的主編告訴我,他昨天給她打電話說局勢太危險,他們要把她帶回來。但她說正在進行一個故事報道,很重要,必須完成。”
在利比亞戰場上殉職的美國記者蒂姆•赫瑟林頓
在利比亞戰場上殉職的美國記者克裡斯•洪德羅斯
***法國年輕攝影記者曾獲世界級大獎
與科爾文一同殉職的法籍攝影記者奧奇力克年僅28歲,8年前輟學開始戰地攝記生涯。奧奇力克是一名自由攝影師,曾采訪過海地衝突、剛果民主共和國戰亂,近期還到過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亞采訪,照片多次刊於《華爾街日報》、《時代》等。
去年,他在利比亞石油重鎮拉斯拉努夫拍的一名反政府民兵在戰地垂首蹲在反對派旗幟前的照片,贏得世界新聞攝影展(World Press Photo)一般新聞類別冠軍。
***“把戰爭的真相告訴世界”
兩名記者遇難的消息傳出後,立刻引發全球新聞界的極大關注。美國《時代》周刊網站稱,這次悲劇讓聚集在那裡的記者感到震驚,也凸顯了報道敘利亞衝突的風險。根據非政府組織“新聞問題運動”最新發布的年度報告,2011年在世界上39個國家至少有106名記者被殺害。
19世紀初誕生於歐洲的戰地記者迄今已經有200年的歷史。他們貫穿了整個近現代新聞史,也貫穿了200年來的戰爭史。可以說,戰地記者的歷史實際上是一部獨特的新聞史,也是一部獨特的戰爭史。
這是一群經常與死神擦肩而過的人,也是一群與戰爭無關的局外人。作為面對槍口的戰地記者,他們選擇了義無返顧。他們同樣年富力強且忠於職守、同樣才華橫溢且已有建樹,卻在同一日、同一地血灑疆常他們寧願放棄國內舒適安逸的生活,而來到這些戰火紛飛的異域他鄉,接受血與火的挑戰。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利比亞戰爭……這些世界裸露的傷口就是他們工作和生活的場所。他們冒險、衝動、熱情,充滿責任感,他們的工作就是力爭在被不可預料的槍擊、炸彈、導彈或地雷奪去生命之前,用文字、聲音或圖像將戰爭記錄下來,向世界真實傳遞戰爭的殘酷。“如果你沒法阻止戰爭,那你就把戰爭的真相告訴世界”,這是戰地記者永遠的格言。
***那些出生入死的戰地記者
英國人威廉•拉塞爾曾因報道1853-1856年的克裡米亞戰爭而長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著名戰地記者。從那時候起,拉塞爾就是全英矚目的媒介人物,他對英國遠征軍傷並衛生狀況和傷亡的報道引起英倫三島的悲傷和震驚。他的文章產生了巨大影響:英國內閣倒台、英軍司令易人;南丁格爾小姐走上前線,創立現代戰地護理制度;英國桂冠詩人丁尼森在作品中大段大段引用拉塞爾的文句。拉塞爾曾因他的戰地報道而成為“拯救一支軍隊的人”,他一生采訪過十余場戰爭,最後一次從事戰地報道已是59歲高齡。
“戰地記者手中的賭注就是自己的性命,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離炮火還不夠近。”這是著名戰地記者羅伯特•卡帕留下的名言。他曾跑遍二戰各個戰場,並在41年的短暫生命中留下大量令人難忘的照片。有評論稱,看卡帕拍攝的照片,人們也許感覺不到太多的攝影技巧,但一定會感受到一股置生死於度外的勇氣。
2000年5月24日,在距離塞拉利昂首都弗裡敦80公裡處,美國著名戰地記者庫爾特•肖爾克被炮彈擊中頭部身亡。在此前不久,他剛被授予自越南戰爭以來世界上最偉大的戰地記者的稱號。肖爾克40歲那年,突然決定成為一名記者。哪裡有流血衝突,哪裡就留下了肖爾克的身影。他把發生在斯裡蘭卡、庫爾德地區、阿富汗、波斯尼亞、車臣、科索沃等地的重大事件在第一時間告訴了世界。他待在戰場上的時間比任何人都長。美國派駐薩拉熱窩的另一位記者布蘭德回憶說,有一次他正和肖爾克一起用餐,突然炮彈落到了距離他們不遠的地方,布蘭德的第一反應是趕快逃命,而肖爾克的第一反應是開車向炮彈炸落的地方跑去。
2002年,美國《華爾街日報》記者丹尼爾•珀爾被極端組織以極為殘忍的方式斬首,記錄整個過程的視頻還在網上流傳,轟動一時。他被剝奪了生命的尊嚴並受到不人道的待遇,這讓世人大感震驚與憤怒。珀爾的遺孀、自由記者瑪麗安•珀爾在聽到珀爾被斬首的時候,她的精神崩潰了。幾年之後,瑪麗安出版了自己的著作《堅強的心》。她在書中寫道,心也許是堅強的,但肉體異常軟弱,很容易就會消失。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著有《老人與海》的海明威也是一位偉大的戰地記者,他先後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報道,被炸成重傷,膝蓋被打斷,身上所中的炮彈片和機槍彈頭就有230余塊,一共做了13次手術,換上了一塊白金做的膝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