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學生給老人送來了她60多年前丟失的護照。
中新網3月20日電 據外媒19日報道,日前,現居巴黎的老人伊麗莎白在一名年輕學生的幫助下,找回了她60多年前在非洲旅游時丟失的護照。
據報道,伊麗莎白60多年前在巴黎求學時,曾和朋友一同環游世界,在北非不慎丟失了護照。她說自己從沒想過會在60多年後又見到自己的護照。
據稱,一名年輕的學生在巴黎的跳蚤市場發現了這本護照,並發現護照上老人當年留的地址正是他現在所住的學生公寓。他覺得這是一種緣分,因此下決心找到護照的主人。這名學生最終找到了護照的主人伊麗莎白,並把這本丟了60多年的護照歸還給了她。
...
美國政府進行了一項模擬研究,模擬華盛頓遭受核恐怖襲擊後可能受到的破壞。如果核彈在市中心引爆,聯邦辦公大樓將毀於一旦,同時遭受巨大人員傷亡,周邊地區也無法幸免遇難
報告中的一幅圖片,展示了引爆點周圍的損傷區
報告中的另一幅圖片,展示了遭受核攻擊後不同地區的破壞情況
這幅圖片介紹了不同月份的輻射塵影響
柱形圖中的柱越高,說明核彈引爆後一小時的輻射劑量越大
3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毫不令人感到吃驚的是,如果美國首都華盛頓遭到核攻擊,必將導致災難性破壞。為了進一步了解這種潛在的恐怖襲擊 可能造成的破壞,美國政府於2011年進行了一項名 ...
幸存的6名探險隊員(從左到右):指揮官維克托·坎貝爾、醫生默裡·利維克、地質學家雷蒙德·普利斯特裡、海軍軍士喬治·阿爾伯特和弗蘭克·勃朗寧、以及水手哈裡·迪克森。
英國著名南極探險家羅伯特·斯科特船長
利維克繪制的雪屋平面圖。
百年前南極探險經歷曝光
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15日報道,在英國著名探險家羅伯特·斯科特船長喪生於南極皚皚冰雪一個世紀之後,有關那次探險中6名幸存隊員求生經歷的照片、文字記錄和手繪圖畫等細節內容將首次公諸於眾,並進行拍賣。
這是一段被遺忘的、鮮為人知的歷史。因為斯科特船長勇於獻身的感人故事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因此其他6 ...
3月14日,一列小火車行駛在嘉陽礦區崇山峻嶺之中。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攝
在四川省犍為縣,目前依然運行著老式窄軌蒸汽火車——嘉陽小火車,它保留了上世紀蒸汽時代最原始的加煤、制動、扳道等手動操作方式。嘉陽小火車在犍為縣已有半個世紀的運行歷史。1958年,為解決煤炭運輸難問題,嘉陽煤礦(四川嘉陽集團前身)修建了總長19.84公裡的芭蕉溝至石溪鐵路,並於1959年7月12日正式通車。由於其軌距為76.2釐米,僅為普通列車軌距的一半,因此也被稱為“寸軌”火車。通車初期,小火車客貨混裝,主要運煤,兼帶載人;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芭蕉溝老礦區的煤采完後,小火車改為完全客運 ...
帶著氧氣管的阿麗達和背著氧氣瓶的吉布斯在一起玩耍。
阿麗達一家
阿麗達深情擁抱吉布斯。
阿麗達和吉布斯都非常喜愛對方。
演出中在學校,吉布斯也陪伴在阿麗達身邊。
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14日報道,人類和寵物狗之間的動人故事一直都在世界各地上演。最近,美國佐治亞州路易斯維爾的寵物狗吉布斯就在經過特殊訓練後,幫助自己的主人、三歲女孩阿麗達·克諾布洛赫嘗到了生活的自由和快樂。
阿麗達8個月大的時候被診斷出患有兒童神經內分泌增長症(NEHI),只能依靠吸氧來維持生命。這種情況意味著阿麗達必須要隨身攜帶沉重的氧氣瓶,否則就不能出門。
兒童神經內 ...
攝影師記錄伊戰退伍軍人艱難生活
“我已經回家,但是我的心仍然在九年前的伊拉克,我是一名光榮的海軍陸戰隊員。我回來了,可我的戰爭遠沒有結束。國家把我訓練成了殺戮機器,唯一的狀態就是戰鬥、戰鬥。可現在我不能傷害其他人,於是我選擇自裁。相信我,我們每個PTSD患者都有一個詳細的自殺計劃。” 斯科特。奧斯特羅姆說。
2007年,斯科特從美國海軍陸戰隊退伍,從伊拉克戰場回到科羅拉多州的波爾德,他的家鄉。但忽然間,斯科特再也尋找不到生命的意義。
戰爭的場面一幕幕在噩夢中重現:“那時候,我們的部隊得到了一個排的步兵支援。我和其中的一個很談得來,我知道我們 ...
圖為比福德鎮唯一居民薩蒙斯
美國懷俄明州小鎮比福德只有一名居民,因此成為美國最小的鎮子。由於這名居民打算退休後遷居他處,小鎮定於下月拍賣,起拍價10萬美元。
比福德位於懷俄明州東南部山區,小鎮可以看到壯美的落基山脈風光,但冬季寒風凜冽。它是懷俄明州歷史第二悠久的小鎮,1866年建成,主要用途是保護在附近修建鐵路的工人。鎮上最多時有2000名居民,大部分是修建鐵路的外國勞工。為此,鎮上1880年建起郵局。後來,小鎮以美國南北戰爭中北方軍陸軍將領約翰·比福德的名字正式命名。
薩蒙斯現年61歲,是如今鎮上唯一居民,也是鎮長。他原本與妻子住在洛杉磯,1980年買 ...
在姆波尼格金礦,礦工們從地面抵達采礦面需要90分鐘時間,返程同樣需要那麼長時間
爆破後會產生大量碎石,礦工們需要將這些碎石收集到一起並送到地面
在軌道上:在南非,礦工們在底下鋪設了總長3.2萬千米的軌道,以運送礦石和設備
匍匐前進:越接近活動采礦面,環境就會變得越惡劣。過道變得越來越窄,礦工們只有彎著腰才能通過
工程師們正在挑戰采礦業的各種極限,向更深的地下前進。究竟他們能達到多深的地方呢?
每天早上4點鐘左右,礦工們就在升降機前排起了長隊。這裡是南非的姆波尼格金礦,所有礦工都全副武裝,戴著頭盔、頭燈、護目鏡和耳塞。三層樓高的升降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