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美好地期許以後可以用甘蔗造酒精、用玉米制汽油、用太陽能加熱洗澡水時,殊不知,這些綠色能源背後,其實隱藏著可怕的環境威脅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塗頎、馬文博、宋媛發自北京 綠色總給人親近的感覺,當新能源被冠以綠色能源的名稱時,人們便對其抱有美好憧憬:只要我們使用綠色能源,清新的空氣、潔淨的水源,以及經歷巨變而煥發新生的經濟將呈現在我們面前。
但事情往往不這麼簡單。近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最新發布的《生物能源的潛在風險和潛在效益並存》卻給我們“美好的憧憬”潑下一盆冷水:如無適當的行動、目標和政策,發展生物能源就會演變出在“環保”名 ...
當外來物種傳入時,當時的人也許還很難預料,此後這些物種可能帶來的危害。
誰能想到,一朵小小的浮蓮後來能堵塞整個中國江域的動脈,以如此美麗的方式對本土生態系統進行破壞性的摧殘。
早報記者 龍毅
雲南昆明滇池,水面被水葫蘆完全堵塞,近處,一朵紫藍色的花兒漂浮著,它就是被喻為“紫色惡魔”的水葫蘆開出的花——鳳眼蓮。
這是一場戰爭,沒有硝煙,無聲無息,悄悄地每天在我們的身邊爆發。
河道中的鳳眼蓮,紫藍色的花兒漂浮在水面上,給人以靜謐的美感,殊不知它就是被喻為“紫色惡魔”的水葫蘆,這種“南美浮蓮”以單株在90天內繁殖25萬株的速度侵占著中國江 ...
原本打算固淤促灘增加土地而引進的外來物種,甚至還想用它來吸引鳥類,沒想到反而成為鳥類保護的噩夢,甚至危及人類生態領域。
一種引進於美洲的物種——互花米草就在蠶食著崇明東灘的鳥類保護區。
早報記者龍毅
崇明東灘航拍,灘塗植物延綿一直通往遠處的海中,這類灘塗植物就是威脅鳥類生存的互花米草。
互花米草一片青黃色,如同長高一兩米的麥子,在九段沙濕地和崇明東灘隨處可見。
一個入侵物種有意或無意地擴張,將帶來新的麻煩,而這樣的麻煩在上海也正在上演,原本打算固淤促灘增加土地而引進的外來物種,甚至還想用這物種吸引鳥類,沒想到反而成為鳥類保護 ...
在福建的閩江,水葫蘆爆發造成航道堵塞、淡水養殖受損,讓當地頭疼不已,組織眾多人力連軸打撈。幾百公裡之外的雲南滇池,曾經備受水葫蘆磨難,如今卻提出將罪魁水葫蘆發揮“功臣”功效,用於治理水質,方法剛施行,就引來多方爭議。
物種一旦形成入侵,治理方向何去何從?
福建在撈:水葫蘆一夜殺死2萬尾魚
早報記者龍毅
福建閩江旁的水口鎮灣口村,水葫蘆一夜之間將整個江面堵塞,漁船被擠壓在水葫蘆中央,難以動蕩。
8月17日,福建水口鎮灣口村。清晨的江面特別平靜,但仍時而能看見乒乓球桌大小的一片水葫蘆慢慢流過,擠到漁人設在江面的魚排。
這裡位於閩江下游 ...
有些外來物種我們還不認識,不了解。它還沒有爆發的時候,我們不知道它是不是會成為入侵物種。
外來入侵物種有一個潛伏期,潛伏到一定程度,會有一個大爆發大流行,這個時候大家才發現這個東西挺可怕的。
早報記者 龍毅
雲南昆明,一條被水葫蘆堵塞的河道,水葫蘆成了當地的“綠色污染物”。
現在國內入侵物種有多危險?對於這個問題,國家環保部自然生態保護司生物安全管理處處長王捷的答案很無奈——情況嚴重,恢復不太樂觀。
“最近一次調查,外來入侵物種有488種。”王捷說,這個數字顯然是保守的,因為“外來入侵物種有一個潛伏期,潛伏到一定程度,會有一個大爆 ...
香港首建零碳建築 造價達2.4億用剩能源回饋電網
造價達2.4億的香港首座“零碳建築”預計於明年年中落成啟用
中新網11月28日電 據香港《明報》報道,造價達2.4億的香港首座“零碳建築”預計於明年年中落成啟用,項目由建造業議會與發展局合作發展。大樓以生物柴油及光伏板等再生能源就地發電,扣除大樓所需電量後,平均每小時可有80兆瓦電力回饋公共電網,真正做到零碳排放。
由建造業議會斥資2.4億建築的“零碳建築”位於九龍灣常悅道,占地147,000平方呎,連地庫共有3層。建造業議會主席李承仕表示,整體綠化帶占地超過六成,而其碳排放比一般建築少接近四成。他期望“零碳建築 ...
世界氣像組織21日在日內瓦發布年度《溫室氣體公報》稱,2010年地球大氣溫室氣體含量創工業化時代以來的新高。
《公報》公布了去年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等主要溫室氣體含量的變化情況。其中,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較2009年上升了2.3個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達389PPM,增幅高於近10年2.0PPM的年均增長水平,和20世紀90年代1.5PPM的年均增長水平。
《公報》顯示,由於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毀林和改變土地用途,自1750年工業化進程開始以來,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濃度增加了39%。此外,2010年大氣中甲烷濃度較上一年增加了5個PPB(1PPB為十億分之一),達1808PPB,較1750年水平增長158%。同時, ...
將於2016年開始在全國實施的PM 2.5(粒徑小於2.5微米的細微塵顆粒)監測,就像一把懸於環保部門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經濟參考報》記者獨家獲悉,正在制定中的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十二五”規劃,即將對復合型大氣污染的三大源頭———煤炭燃燒、石油燃燒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有明確說法。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環保部官員很擔憂:“即便按照‘十二五’規劃設定的目標拼命減排,也需要10年時間,才能恢復到2005年的城市空氣質量水平1
毫無預兆:環保部首次回應PM 2.5監測
今年秋天,北京等地灰霾天數高於常年,北京市氣像局和公眾空氣質量感受的分歧,將PM 2.5這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