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藏在皇歷背後的那些事

歷書是按一定歷法排列年、月、日並提供有關數據的書,在我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歷書,過去又稱“歷日”、“憲書”、“通書”。在封建帝王時代,由於它是皇帝頒布的,所以人們又稱它為“皇歷”。清乾隆時,因為乾隆皇帝的名字為弘歷,為了避諱,歷書又改名叫“時憲書”。老皇歷隨著時代而發展,各個時代的歷書又帶有不同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因此成了人們喜好的一種收藏品。明代晚期,套版套色印刷達到了頂峰,反映到老皇歷上就更添了幾分風采,這種官刻官印宮藏的老皇歷是拍場上的重器,動輒成千上萬元,而且買家多是海外大款,後市還應看高一線。古時的歷書內 ...

新年歸元寺

來源:華夏地理論壇志願翻譯小組譯者:robin1983223轉載請注明譯者及出處2009年1月30日,中國,武漢歸元寺內,一個保安在往中國新年慶典後的焚香燃燒物上噴水。1月26日,標志這個國家最為重要的節日——春節的開始,數百萬中國人開始迎接牛年的到來。中國人用精心准備而貴重的食物以及交換裝著錢的紅包來慶祝這個一年一度的節日,美聯社報導。——照片由中國攝影通過Getty圖像提供 ...

“拱手抱拳禮”左手上右手下

新春佳節,走親訪友、家人聚會,這些事看似平常,其實蘊含很多傳統禮俗。禮儀專家說,節日習俗非常講究,掌握得好能讓您顯得大方得體、彬彬有禮。酒滿茶半以禮待人天津市國學研究會副會長、艾躍進說:“當今社會,以茶待客成為人們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交往方式。俗話說: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奉茶時應該注意:茶不要斟得太滿,以七八分滿為宜。否則就有逐客之嫌。”“當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禮還禮,特別是小輩,應雙手接過,點頭致謝。”艾躍進說,“以茶待客是家庭禮儀中一種經常性行為,也是社會交往的一項內容,不僅表示對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體現自己的修養”。 ...

中國民間的房事禁忌

房事是指性行為、性生活。婚姻是性行為、性生活的合法化。那麼在婚姻禁忌中,凡屬於男女雙方禁忌結為婚姻的,實際上都包含有禁忌他們之間發生性關系的意義,因此在上文中所提到的擇婚禁忌(包括氏族內外、同姓異姓、表親血統、長幼異輩、等級差別等情況下的擇婚禁忌)和議婚禁忌(包括婚齡、生肖、門戶等方面的禁忌)都有房事禁忌的性質。例如佤族婚俗中有同姓不婚的禁制,實際上也意味著嚴厲禁止同姓之間發生性行為,他們以為這是大逆不道,會觸怒鬼神。如有人違犯,全村人、全姓人都要受鬼神的懲罰,會遇上旱災或澇災。如果發生了什麼災禍,他們也往往會從這裡尋找原因,懷疑是 ...

傳統習俗日漸遠佳節只余吃元宵

【調查樣本概況】50位年齡在20—65歲的市民【調查基本結論】1、45%的市民,正月十五的“重頭戲”就是吃元宵,再加上看元宵晚會。2、80%的市民不知道元宵節的各類傳統習俗。今天是元宵佳節。記者通過隨機調查了解到,今天選擇在家看元宵節晚會和吃元宵來過節的市民占45%,另外,15%的市民表示會看秧歌會,10%的市民表示要吃團圓飯,12%的市民會去唱KTV,18%的市民會去觀燈。說起吃團圓飯,不少市民選擇下館子。市民韓先生說:“除夕夜要守在父母家,總是冷落了一方的老人,趁元宵節這個機會,把雙方老人接到一起吃頓團圓飯,既能增進感情,又能感受節日氣氛,一舉兩得1而一些年輕人則拋 ...

民俗專家稱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

本報訊(記者 林華奇)今天是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人們賞花燈、猜燈謎、放煙花、吃湯圓。寧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庫成員沈志遠告訴記者,古代未婚少女平時足不出戶,只有元宵夜被破例允許結伴出門賞燈,多情男女在“花市燈如晝”的浪漫夜晚常常擦出愛的火花,造就了無數良緣美眷,因此元宵節又被稱為中國傳統的“情人節”。元宵習俗由來已久正月十五晚上是農歷新年第一個月圓之夜,舊時稱上元節,又稱為元宵節、元夕或燈節,民間有賞花燈、猜燈謎、放煙花、吃湯圓等豐富的活動和習俗。據民俗專家介紹,隋唐以來,正月十五便有觀燈的風俗。《武林舊事·燈品》記載:“以絹燈 ...

中國多種習俗迎接“立春”

新華網天津2月3日電(記者周潤健蔡玉高)4日是中國農歷新年的首個節氣——立春。由於它是春天的開始,中國民間將立春作為節日,稱為立春節,以多種傳統習俗迎接春天的到來。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立春為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在每年的2月4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開始。立春又叫“打春”,就是冬至數九後的第六個“九”開始,所以有“春打六九頭”之說。“立”有開始之意,立春即為春季伊始,表示天氣回暖,萬物更新。趙之珩說,立春日迎春,是在立春日進行的一項重要活動,歷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經出現。當時,立春時天子親率三 ...

正月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

2月1日是農歷正月初七。民俗專家介紹說,正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習俗中的“人日”,即“人的生日”,這在中國至少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 天津市民俗專家趙之珩介紹說,隋代盧思道詩《人日思歸》寫道:“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詩題中所謂“人日”,即農歷正月初七,又稱為“人勝節”“人慶節”“人生節”及“七元”“人氣”等。 相傳這一天如果天氣晴好、人事和悅,就意味著新的一年裡人丁興旺、吉祥平安。若恰巧在這一天有孕婦分娩則更為喜慶。 民俗專家表示,人日,在我國時興至少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漢朝人東方朔在《占書》上說:“歲正月一日占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