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考古學家挖掘出一具兩千年前的護衛犬骸骨,它被埋在那裡守護萊斯特郡的哈勒頓寶藏
這條護衛犬的復原圖。英國古老部族科利埃爾塔維人將其埋在那裡守護他們的寶藏
“哈勒頓寶藏”遺址出土了迄今在英國發現的最古老的羅馬錢幣,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11年
這是在“哈勒頓寶藏”遺址出土的一個酒杯把手
“哈勒頓寶藏”遺址在2000年曾出土了5000枚金銀硬幣,被認為是英國最重要的鐵器時代考古發掘地之一
萊斯特大學考古小隊成員在發掘現場合影留念
科技訊 2月6日消息,英國萊斯特大學考古學家挖掘出一具被認為是該國歷史上最古老護衛犬的骸骨,它大概在地下長眠了2000年 ...
單指恐龍臨河爪龍的復原圖。這種恐龍的化石發現於中國內蒙古,其歷史可追溯至7500萬至8400萬年前
臨河爪龍擁有阿爾瓦茲龍超科家族其他成員所沒有的一個驚人特征,即前肢有一個大爪子,爪子上僅有一根手指
研究人員在內蒙古臨河市附近發現了臨河爪龍的部分骨架
1月29日消息,科學家在中國內蒙古臨河地區發現了一種非常罕見的小型恐龍化石——單指恐龍。最新研究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這一恐龍被命名為臨河爪龍(Linhenykus
monodactylus)。科學家認為,這種恐龍只有鸚鵡大小,站高僅2英尺(約合0.6米),而其單指可能是用來掘開蟻穴獲取食物。它屬 ...
西安警方正在現場收集物證(資料照片)。 1月11日,西安警方通報稱,一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秦東陵一號大墓被盜案成功告破,7名參與盜掘的犯罪嫌疑人被抓獲,共追繳回被盜國家級一級文物和三級文物11件。新華社發
在陝西臨潼看守所的鐵窗後面,記者見到了秦東陵一號大墓的盜墓賊。問起前不久盜挖秦始皇祖墳的經歷,他們警惕而寡言。
入夜,記者探訪剛剛被盜的秦東陵,殘月在薄雲裡穿行,枯草在風中作響,光禿的杮樹映出張牙舞爪的剪影。借著頭燈光亮,一塊被耙平的新土依然可辨。這裡就是被挖出10層樓深、直通秦始皇先祖墓室的盜洞。
這是一個撲朔迷離的 ...
1月17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網站報道,美國古生物學家在阿根廷發現了距今2.3億年前的恐龍化石,它們屬於一種名為Eodromaeus
的新恐龍,這種恐龍外形與始盜龍相似,身長只有4英尺(約合1.3米),頸骨還有氣囊,這給獸腳類恐龍最終進化為鳥類增添了更多證據。
1.已知最早的恐龍之一
已知最早的恐龍之一((圖片來源:Mike Hettwer))
最新一項研究稱,大約2.3億年前,恐龍Eodromaeus曾經生活在阿根廷,這種恐龍體型如狗般大小,會給對手致命一擊。新恐龍種類的發現讓科學家對恐龍取代其他爬行動物統治地球以前的時代有了新的認識。
參與這項研究的美國芝加哥大學古生物學家保羅·塞雷諾(Pau ...
昌都“大腳穎化石點 (攝影 / 李力)
昌都“大腳穎化石點恐龍足跡示意圖
巨龍類復原圖
昌都“大腳穎特寫(攝影 / 李力)
1月16日消息,中國、美國、加拿大古生物學者昨日宣布,他們在西藏昌都地區附近發現一批巨大的恐龍足跡化石,這是西藏恐龍足跡的首次記錄,具有重要的古生物學意義。
化石的研究者,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生物科學系的權威古生物學家柯裡教授(Philip J. Currie)及其博士研究生邢立達,美國猶他州迪克西州立學院的哈裡斯教授(Jerald D. Harris)在本月出版的《地質通報》雜志撰文描述了這批珍貴的標本。
昌都地區的地理位置位於拉薩與成都之間,這是雪域高原的另一個世界 ...
揭開假化石的真面目
———— 新聞緣起 ————
《科學》雜志稱假化石源源不斷從中國流出
2010年12月24日出版的《科學》雜志刊登的一則長篇報道稱,世界上許多專家和化石收集者一直在譴責假化石源源不斷地從中國流出,而現在那些假化石甚至出現在中國的博物館裡,直接損害到博物館的公信力。
2011年1月1日,《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正式實施,這是我國第一部與古生物化石保護有關的法規,我國古生物化石保護開始走上法制軌道。該條例所保護古生物化石是指地質歷史時期形成並賦存於地層中的動物和植物的實體化石及其遺跡化石。
———— 造假調查 ————
數量:博物館 ...
考古學家勒文·佩特洛斯亞恩低頭看著一個國際考古小組在亞美尼亞山洞中發現的6100年前的葡萄酒釀造設備
考古物識別標簽前面是葡萄榨汁裝置,葡萄榨汁裝置右側的大缸顯然用於放葡萄汁以及後續葡萄酒發酵
手電筒照亮了用以壓榨葡萄的大缸內部。化學家在大缸內壁發現了植物色素二甲花翠素的證據。缸底則覆蓋著灰黑色的有機殘留物
考古人員在葡萄榨汁裝置及其周圍發現了6100年前的葡萄藤和壓過汁的干葡萄
1月13日消息,一個國際考古小組在亞美尼亞南部一處山洞中發現了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葡萄酒釀造設施,其歷史可追溯至6100年前。
考古人員在這個酒廠遺址發現了一個用於壓榨 ...
涪陵區武陵山鄉,考古人員正在將出土的文物進行分類。
古墓裡出土的五銖錢
本報訊(記者 楊興雲 通訊員 袁穎)去年12月29日,涪陵區武陵山鄉海拔933米的高山上發現兩座東漢古墓,隨墓出土了銅釜、陶鐘、陶燈、陶豆和五銖錢等帶有東漢末期墓葬物特點的器物。昨日,據涪陵區博物館考古隊隊長湛川航介紹,該古墓是迄今為止涪陵轄區內發現的海拔最高的古墓,有較大考古價值。
玉米地裡挖出“花磚”
去年12月27日,武陵山鄉石夾溝村村民王長夢在核桃坨一塊玉米地裡挖地基修房子。隨著挖掘機的施工,泥土中逐漸出現灰色的石磚,同時還挖出銅鍋、碗、燈台和銅錢等器物。63歲的村民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