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專家表示保護古船成難題用封閉式硬探方法挖出來的宋代瓷器。4年過去了,沉箱已經生鐵鏽了,發掘工作還是進展緩慢。昨天,備受關注的“南海I號”南宋古沉船第二次試掘正式對外公布了最新發現。自2007年12月這條南宋古船打撈上岸進入“水晶宮”以後,已經過去了近4年時間,在相對封閉的室內保存,800年古船船體是否依然安然無恙?整船文物是否保護妥當?這些問題雪片般飛向考古隊員。據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海I號”試掘領隊劉志遠介紹,此次“南海I號”試掘是繼2009年首次試掘後的第二次試掘,考古專家通過在古沉船甲板面上6個探方,基本確定了“南海I號”的船頭和船尾位置,“南 ...
熱門游戲《憤怒的小鳥》最“萌”文物鸮卣新快報訊 說起博物館裡的文物你會用什麼形容詞?“神秘”、“高貴”、“古老”,還是“莊嚴”?近日,山西博物館館藏青銅器商鸮卣的圖片,在微博上被網友瘋轉,網友稱其外形酷似網絡游戲裡“憤怒的小鳥”,是最“萌”的文物。記者發現,這種現代、新潮的解讀文物方式頗受網友熱捧,也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青年人對傳統文化的興趣。網友“北京阿年”發布這則最“萌”的文物微博後,網友們紛紛討論起它的外形、功用。有的網友稱它是“外星生物”,有的則說它是“撲騰著翅膀的胖乎乎的小貓頭鷹”,還有的說它是古代版“憤怒的小鳥”。最後 ...
石板上有大量古鳥類化石安建福館長在考察鳥類足跡肉食性恐龍的足跡化石距今約1.2億年前的魔鬼城地區的古生物群復原圖科技訊 4月23日上午消息,中外古生物學者4月22日宣稱,他們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魔鬼城景區附近發現了大批鳥與恐龍足跡化石,並以此復原了距今約1.2億年前的魔鬼城地區的古生物群與古環境。化石的研究者,新疆油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的賈程凱,羅正江高工,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生物科學系的邢立達博士研究生,美國猶他州迪克西州立學院的哈裡斯教授,新疆克拉瑪依魔鬼城恐龍奇石館安建福館長等專家學者在專業期刊《Palaeoworld》撰文描述了這批珍貴的標本。據 ...
迄今最大:這個1.65億年前的大金蛛化石發現於中國內蒙古境內。現代蜘蛛中的怪物:拍攝於南非的非洲大金蛛。巨型食鳥蛛:2008年,澳大利亞,一只巨型大金蛛正在吞食一只小鳥。科技訊 4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堪薩斯大學古生物學家近日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發現了迄今最大型的史前蜘蛛化石。據古生物學家介紹,這一史前蜘蛛化石保存極為完好,蜘蛛大約生活於1.65億年前的侏羅紀時代,當時正是恐龍主宰地球的年代。目前,專家已經識別出這只蜘蛛的確切屬類,甚至還可以辨別出這是一只成年雌性蜘蛛。研究人員已經將這種大金蛛命名為“侏羅紀蜘蛛”,蜘蛛的化石也是迄今發 ...
環球地理訊 4月19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最近,美國-埃及聯合研究小組對開羅埃及博物館的52具木乃伊進行了CT掃描,以研究古代疾玻掃描結果顯示,有近一半的木乃伊出現與動脈硬化症有關的動脈阻塞,這種疾病可導致心髒病或者中風。1.送進掃描儀送進掃描儀(圖片來源:Michael Miyamoto)作為一項古代疾病研究的一部分,一具身份未經確認的埃及木乃伊被送進CT掃描儀接受檢測。這具木乃伊的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688年至公元前332年之間。美國-埃及聯合研究小組對開羅埃及博物館的52具木乃伊進行了醫學掃描,這具木乃伊便是其中之一。掃描結果顯示,有近一半的木乃伊出現與動脈硬化症有 ...
■甲胄出土。CFP供圖精美的寶劍,劍鞘完整,劍柄清晰可見包裹物。出土的巨大的陶鑑,足有二三十斤重。青銅六山鏡。一方巨大的陶鼎,蓋子上有回身探望的小鹿狀裝飾,鼎足也有精美的飾紋。4月13日,安徽六安戰國墓發掘再現驚喜,一把保存完好、品相精美的寶劍,一套完整的戰國皮質甲胄,歷經2000多年後重見天日。經過初步分析,考古專家14日向記者表示,在目前兩座戰國墓葬已經清理出土的200余件隨葬品中,這件甲胄是文物價值最高的文物,文物意義甚至超過了廣為人知的“金縷玉衣”。近日,施工人員在安徽省六安市皋城東路一建築工地發現了兩座大型古墓。這兩座古墓呈南北向並列排 ...
4月14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2010年,業余尋寶獵人在英國薩默塞特的農田發現5萬多枚古羅馬錢幣。大英博物館的專家表示,這是在單一容器中發現的數量最多的古代錢幣,在英國發現的古幣數量排行榜中排名第二。官員們最近宣布,這些古幣以及最近同樣由業余尋寶獵人發現的鐵器時代黃金首飾將由博物館收藏,這要感謝博物館獲得的一系列資金和捐贈。古幣將由薩默塞特的英格蘭博物館收藏,在2011年夏季重新對公眾開放之後,這些古幣將對外展開。1.古代錢幣古代錢幣 在英國發現的古代錢幣,數量之多,令人吃驚。此次發現的古幣已經進行清理和修復,其中包括近800枚由卡勞修斯鑄 ...
挖掘人員從墓室中挖出墓志 墓志背面有一層厚約2釐米的附著物本報記者 張樹福 劉曉霞/文 林朝陽/圖隨著南平浦城干屍墓地現場挖掘工作的進行,反而出現了更多的謎團。昨日上午,被大家寄以厚望,可以解開干屍身份的墓志出土了,根據墓志正面的字,由福建省閩越王城博物館的丁副館長、南平市文物專家、浦城博物館的文物研究人員組成的考古專家判定,干屍是明代張姓“處士”,而墓志背面記載生平墓志銘文,卻被厚厚的附著物覆蓋。這反常的行為,讓干屍的身份蒙上了一層神秘。而更讓考古專家感到驚奇的是,在這個古墓竟然是由一個宋墓套著一個明墓:“張處士”的墓志放在宋代墓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