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



鄭州發現4萬年前古人類居住遺址

3月20日,考古人員指示發掘出的燒火遺跡和動物骨骼。 近日,考古人員在鄭州市西南郊櫻桃溝景區內發現距今約4萬年的老奶奶廟舊石器時代遺址,目前正在進行第二次發掘工作。據了解,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與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對老奶奶廟遺址進行首次發掘,揭露面積50平方米,發現數以萬計的文化遺物,包括石制品、骨制品與動物骨骼及其殘片等,還有20多處用火遺跡,以及由上述遺存構成的古人類居住活動面,填補了過去中原地區以及東亞大陸這一階段舊石器文化發現的空白。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3月20日,考古人員在測量發掘出的動物骨骼化石。 3月20日,考古人員在老奶奶廟 ...

鄴城發現建國以來數量最多佛像

佛頭出土。本版供圖鄴城考古隊 今年春節期間,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與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聯合組成的鄴城考古隊,在鄴城遺址東部,扒開5米厚的流沙層,發現了一處不規則的埋葬坑,內部驚現佛教造像近3000件(塊)。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出土遺物數量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葬坑。 發現 佛像埋葬坑出土 曹操墓——西高穴大墓,曾經引起全民考古關注。就在它的正西偏南,是曹操發跡的鄴城,曹操與袁紹官渡之戰後居住於此,曹丕稱帝以後成為五都之一。 2012年春節期間,在鄴城遺址東部北吳莊,發現了一巨大的佛教造像埋葬坑。3月1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通報了這項重要發現的最新進 ...

福建霞浦清光緒正五品官古墓被盜 發現一具干屍

圖為古墓被盜現場,圖中干屍為“太原堂”弼庵公,官至奉政大夫,正五品。雷謝清攝 圖為古墓被盜現常雷謝清攝 中新網寧德3月18日電 (李松)記者18日晚間從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博物館了解到,一座位於霞浦縣松港鎮上樓村,建於清光緒8年的正五品官員古墓被盜掘,發現一具當地目前發現的官職最高、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干屍。 據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17日晚7:30,霞浦文體局接到霞浦縣110報警指揮中心的電話稱,松港上樓村發生一起盜掘古墓案件。該局隨即派員,8點到達現常 經現場調查,此墓建於清光緒8年,為四壙“鳳”字墓,卻均已被盜。其左邊一壙保存有完整男性干屍一具,腳套官靴 ...

英國發現7世紀罕見床葬遺跡及黃金十字架

“床葬”遺跡中的逝者頭顱及陪葬的黃金十字架 考古學家稱,他們發現的是一具7世紀青少年的骨骸 中新網3月16日電據“中央社”報道,英國考古學家在劍橋附近發現了一處相當罕見的“床葬”墳墓,其中有一具7世紀青少年的骨骸與十字架、小刀和玻璃珠包等物品,融合了異教墓葬文化與基督教文化,令考古學者“興奮不已”。 據報道,考古學家在劍橋附近偶然發現了一具7世紀青少年的骨骸,這具骨骸和1個黃金鑲石榴石十字架、1把鐵制小刀、1個玻璃珠包一起被埋葬在床內。 專家表示這種墳墓相當罕見,並非盎格魯薩克遜人典型的墓葬儀式。英國僅發現過十幾例這種“床葬”,死者胸前佩 ...

中國發現1.1萬年前石器時代新人種化石

科學家表示在中國發現的4個穴居人化石的主人可能是一個新人種。這些化石是在兩個洞穴內發現的,主人生活在石器時代,被命名為“馬鹿人” 馬鹿人頭骨化石。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頭骨兼具古代人類和現代人類特征 對馬鹿人頭骨進行的分析發現,他們可能是一個全新的人種 3月1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考古學家表示在中國洞穴內發現的4塊石器時代古人化石的主人可能代表著一個全新的人種,這一發現打開了人類進化史的一個新篇章。這些化石是在兩個洞穴內發現的,主人是此前未知的石器時代人種,他們兼具古代人類和現代人類特征,是一個非常獨特的人種。 新發現的人種化石年代 ...

湖北南漳發現春秋樓遺址 關羽曾在此秉燭夜讀

通訊員 汪傳軍 晏光輝 日前,南漳一旅游開發公司施工人員在春秋寨景區最險要處施工時,發現一處長寬各4.5米,厚度為60釐米的條石基礎(如圖),距關帝廟殘碑處距離僅一米。昨日,經南漳縣文物專家初步考證:這正是多次考察遍尋不到的“春秋樓”遺址。 春秋寨位於南漳縣東鞏鎮陸坪村,地處S250省道76KM處。相傳在此寨最險要的高地上有一亭樓,全部用青石砌成,上下共五層,檐飛四角,上掛風鈴鐺,關雲長每次來到這裡,正襟危坐,左手撫虯,右手捧書,秉燭夜讀《春秋》。於是人們便把這座樓稱為“春秋樓”,時間一長,人們把山寨也叫做“春秋寨”了。然而這個山寨的修築歷史一直無 ...

中山國古墓葬船坑罕見 保留中國唯一王陵設計圖

刻著字的神秘河光石 一個在動蕩不安的戰國時代,幾經起落、放射異彩的國家突然抽身於歷史舞台之上,全無了蹤影;這個不同於中原諸侯、不屬於華夏的北方少數民族的國度,後人也只能在典籍裡見到關於它的只言片語。值得慶幸的是,兩千多年後,考古專家們可以用豐富的遺存,開始補寫那個神秘王國的文明歷程…… 上世紀70年代,河北省平山縣農民平整農田時刨出了戰國時期的大瓦,從而引出村民劉西梅老人關於古石神秘文字的故事。於是,2200多年前消失的一個神秘王國與今人不期而遇了…… 1974年冬天,平山縣三汲鄉農民開始大規模平整農田,引起當地文物管理部門的關注與不安: ...

蒙古戈壁沙漠發現長城遺跡 使用玄武岩建造

一個古代火山錐上的長城段落,使用玄武岩建造。 據國外媒體報道,2011年秋季,英國研究員威廉-林德塞在蒙古南戈壁省戈壁沙漠心髒地帶發現了長城,被他命名為“成吉思汗長城”。這段長城是中國長城的一部分,經過了1000年的歲月變遷後仍然屹立不倒。南戈壁省位於中國-蒙古邊境北部約40公裡處。 在“谷歌地球”、全球定位系統以及其他專家的幫助下,林德塞發現了這個長城新段。在中國以外的地區發現長城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林德塞說:“我們發現的長城部分區域的高度在2.5米左右,使用土和沙漠灌木的樹枝建造。在大約24公裡外的地方,這段長城繞過平坦區域,之後爬上一個古代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