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



世界峽谷之最——雅魯藏布大峽谷

自1973年以來,我國科學家逐漸對雅魯藏布江下游峽谷有了新的認識。其中,特別是水文學家,他們為了解雅魯藏布江下游水資源情況,必須沿江考察,因此,對雅魯藏布江下游峽谷的深切險峻,有了深刻的認識,在他們的著作或科普文章中,不同程度地均對大峽谷有所描述。如,關志華教授在1981年出版的《西藏水利》一書的第20頁就這樣指出"從峰頂到大拐彎末端的江面,其水平距離僅40公裡,可是垂直高差達7100多米,成為世界上切割最深的峽谷。"另如章銘陶、張文敬等也在科普文章中有類似的描述。 然而,由於科學家們只注意從本專業出發去研究雅魯藏布江,而沒有專門從它在世界峽谷中的地 ...

什麼是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中國內地通往新疆的要道。東起烏鞘嶺,西至古玉門關,南北介於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間,長約900千米,寬數千米至近百千米,為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平地,形如走廊,稱甘肅走廊。因位於黃河以西,又稱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歷代均為中國東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漢唐以來,成為“絲綢之路”一部分。15世紀以後,漸次衰落。目前亦為溝通中國東部和新疆的干道,為西北邊防重地。 走廊地勢平坦,一般海拔1500米左右。沿河衝積平原形成武威、張掖、酒泉等大片綠洲。其余廣大地區以風力作用和干燥剝蝕作用為主,戈壁和沙漠廣泛分布,尤以 ...

土壤形態是怎樣形成的

土壤是岩石風化的產物,土壤形成即成土母質在生物參與下轉變為的過程。岩石、成土母質及土壤三者之間的關系可概括成如下的圖式:岩石風化作用成為成土母質,再經過風化作用形成土壤。 ●土壤形成過程的實質 土壤形成過程的實質是植物營養物質的地質大循環(又稱植物營養物質地質淋溶過程)與植物營養物質的生物小循環(又稱生物積累過程)之間的矛盾統一過程。前者是地表岩石因風化作用而釋出的各種植物營養物質隨水流進入海洋,由此形成的沉積岩一旦因海底上升再度成為陸地時,又經受風化,重新釋放所含營養物質的過程。後者是岩石風化中釋放出的植物營養物質一部分被植物所 ...

化石簡介

化石(fossil)是保存在岩層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和活動遺跡。化石一詞源自拉丁文fossillis,意為挖掘。化石是古生物學的主要研究對像,它為研究地質時期的動、植物生命史提供了證據。中國古籍中早已有關於化石的記載,如春秋時代的計然和三國時代的吳晉,都曾提到山西省產“龍骨”,“龍骨”即古代脊椎動物的骨骼和牙齒的化石;《山海經》也有“石魚”(即魚化石)的記述;南朝齊梁時期陶弘景有對琥珀中古昆蟲的記述;宋朝沈括對螺蚌化石和杜綰對魚化石的起源,已有了正確認識。迄今,發現最早的細菌化石為距今35億年前的澳大利亞瓦拉翁納群中的絲狀細菌化石。 ●形成條件 地史 ...

地殼發展階段一句話概括

1 太古代―元古代 地殼薄弱活動;海洋沉積占絕對優勢;末期形成一些古地塊。 2 震旦紀 海洋沉積占優勢;古地台形成。 3 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 加裡東運動, 海洋沉積仍占優勢;末期,加裡東地槽褶皺隆起。 4 泥盆紀―石炭紀―二迭紀 海西運動,陸相對擴大;末期許多地槽隆起,北大陸聯合,南大陸開始解體。 5 三迭紀―侏羅紀―白堊紀 燕山運動,南大陸解體,北大陸普遍活動;環太平洋地槽內帶隆起成山。 6 第三紀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中新世、上新世 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古地台、古褶皺普遍活動;古地中海帶及環太平洋外帶,隆起成山。 7 第四紀更新世、全新世―新構 ...

逆溫的種類及原因

(1)輻射逆溫:經常發生在晴朗無雲的夜空,由於地面有效輻射很強,近地面層氣溫迅速下降,而高處大氣層降溫較少,從而出現上暖下冷的逆溫現像。這種逆溫黎明前最強,日出後自上而下消失。(2)平流逆溫:暖空氣水平移動到冷的地面或氣層上,由於暖空氣的下層受到冷地面或氣層的影響而迅速降溫,上層受影響較少,降溫較慢,從而形成逆溫。主要出現在中緯度沿海地區。(3)地形逆溫: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由於山坡散熱快,冷空氣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來的較暖空氣被冷空氣抬擠上升,從而出現氣溫的倒置現像。(4)下沉逆溫:在高壓控制區,高空存在著大規模的下沉 ...

地球之水何處來?

根據測算,地球表面的71%的面積是被水覆蓋,水的總量約為13.6億立方公裡,其中97.3%存在於海洋,這些水都是鹹水,不能飲用。而可供人類利用的淡水只有4000萬立方公裡。那末地球上的水是從哪裡來的呢?以前科學家認為,水的來源是太空和地球內部。水從太空來到地球有兩個途徑:一是落在地球上的隕石,二是來自太陽的的質子形成的水分子。然而美國科學家最近提出一個令人矚目的新理論:地球上水來自太空由冰組成的彗星。科學家發現,地球表面的水會向太空流失。這是因為大氣中水蒸氣分子在太陽紫外線的作用下,會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當氫原子到達80—100公裡氣體稀薄的高熱層中 ...

地球七大洲可能合並為超級大陸

美國宇航局最新公布的地球照片 2.5億年後,地球七大洲可能已經合並為一個巨大的整塊,超級大陸的周圍被海洋環繞。 多國地質學家組成的科研小組近日稱,超級大陸在地球上並非第一次出現,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地質學家預測,地球大陸板塊的運動是周期性運動,大陸板塊每5億至7億年將重新合並。這個周期比太陽系繞銀河系核心旋轉的周期還要長,是大自然最神奇的運動模式之一。 現在我們正處於板塊運動周期中。隨著太平洋北部隱沒帶海床的下沉,太平洋正在逐漸合攏,大西洋在擴張,美洲大陸板塊遠離歐洲大陸,澳洲大陸板塊往北和亞洲東南部移動。大陸板塊每年移動大約15毫米。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