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電腦模擬9級大地震
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的一個科學家小組最近利用一台超級計算機,模擬了300多年前發生在太平洋海底的一次地震,以幫助人們應對今後可能出現的大地震。這次地震發生在1700年1月26日當地時間大約下午9點左右,太平洋西北部海底的川德佛卡板塊突然發生移動,共朝著東部的北美洲板塊下方移動了大約60英尺。此次板塊運動制造了可怕的地震,震級幾乎達到了9級。除此之外,地震引發的大海嘯也席卷整個北美洲海岸,並一直波及到日本海沿岸。自此之後,位於該地區之下的溫哥華、西雅圖和波特蘭等城市便一直處於相對平靜的狀態。但科學家相信,震級超過8級的大地震每4 ...
李保國(右)帶領課題組在羅布泊實地考察
羅布泊在20世紀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就已干涸。這一震撼學界的研究成果被發表在《科學通報》2008年第3期上。羅布泊誕生於第三紀末至第四紀初,距今已有百萬年的歷史,作為整個塔裡木盆地的彙水中心,歷史時期湖泊面積曾達2萬平方公裡,史前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跡。近2000年來,羅布泊所在地區氣候、環境變化劇烈,成為干旱區環境演變的一個典型案例,也是新疆乃至中亞地區歷史、地理、環境演變的縮影。羅布泊什麼樣?它是如何消失的?自19世紀下半葉以來,一大批國內外探險家、科學家分別從地理、地質、氣候、歷史、考古等不同專業角度在羅布泊及 ...
地核的三維立體圖
地核是地球的最核心部分,其內部狀況極其復雜和特殊,即使是在實驗室裡也非常難以模擬,所以人們長期以來對它了解甚少。但美國伊利諾斯州立大學的科學家日前稱,他們目前已經基本揭開了地核的奧秘,並首次成功地制作了地核的三維立體模型。在最新一期出版的《地球與行星科學通訊》(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雜志上,美國的研究人員們公布了他們的這一最新發現。美國伊利諾斯州立大學教授宋小東(音譯)與博士後研究員孫新雷(音譯)共同參與了這項研究,並獲得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資助。通過分析最新獲得的數據以及全球搜集來的傳統數據,宋小東和孫新雷一 ...
大自然繪制的壯觀奇妙《涇渭圖》
大自然繪制的壯觀奇妙《涇渭圖》
3月11日消息,今年以來,鄱陽湖與長江交彙處特有的江湖水分兩色奇觀長期出現倒置現像,江湖兩色線逐步移入長江。
據水文專家介紹,歷史上的江湖水分兩色基本上呈現“江水西來而濁,湖水南來清洌”,但由於長江上游來水量孝流速慢和水位低,進入鄱陽湖口段時,長江水經過沉澱後變得清洌,相反鄱陽湖因采沙等原因直接導致湖水渾濁;兩色倒置線移入長江,說明鄱陽湖目前流量較大,長江水頂托無力。
但從長遠來看,此現像基本上成為定局。但從“世界文化景觀”石鐘山,仍然可以俯視品味大自然繪制的壯觀奇妙《涇 ...
歐航局“ENVISAT”環境觀測衛星最近拍攝到南大西洋上一座巨大冰山的崩裂過程
“ENVISAT”環境觀測衛星拍到的崩裂
歐洲航天局日前發布公報說,歐航局“ENVISAT”環境觀測衛星最近拍攝到南大西洋上一座巨大冰山的崩裂過程。
這座代號為A53A的冰山目前位於南大西洋南喬治亞島東側。“ENVISAT”衛星3月1日拍攝的圖像顯示,冰山出現了一道貫穿南北的巨大裂縫,處於不穩定狀態。衛星隨後於4日拍下冰山崩裂的景像,崩裂後新形成的兩座冰山綿延近30公裡。
研究人員分析說,溫度升高或猛烈的碰撞都可能導致冰山解體,而它發生崩裂的原因可能是該海域的水溫相對較高。研究人員預測說,兩座新形成 ...
圖片來源:John “Doug” Powell
美國科學家在3月7日的《科學》(Science)雜志上報道說,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洞穴形成的新證據表明,該峽谷在至少1700萬年以前就已經裂開了。關於該峽谷“切割歷史”的爭議已經有100多年了,其中部分原因是某些較為常見的用來測定地質學事件的方法無法追溯到大約100多萬年之前。 現在Victor Polyak及其同僚應用改良的鈾-鉛同位素日期測定方法對該峽谷的乳頭狀構造或“洞雲”——即在地下水位水平形成的碳酸鹽沉積物進行了觀察。假設這些構造的形成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地下水位隨著峽谷的深化而向下跌落的記錄,研究人員認為,該峽谷的西端最為古老,並通過向源侵 ...
收縮的海盆將海水推向內陸。(圖片提供:Image courtesy of R. Dietmar Müller)
在恐龍生活的年代,許多巨大的內陸海讓當時的氣候變得非常濕潤,同時通過提供大量新的環境,它們甚至改變了生物的進化進程。然而這些內陸中的海洋並非是一成不變的,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在爭論當時的內陸海平面到底有多高以及導致這一切的原因。如今,一項新的研究顯示,白堊紀的全球海平面比今天高出了170米,並且不斷變化的海底對海平面的升降產生了主要作用。當研究人員嘗試解決白堊紀的海平面高度問題時,他們往往不會考慮當時地球上的海水體積。取而代之的是,科學家更多關注海洋盆地的容量——當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