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



超級大地震可能在任何地方發生

據國外媒體報道,根據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每個世紀世界各地平均發生3次災難性9級地震,或者更強烈的地震。該研究發表在3月的《地質學》(Geology)雜志上。該研究排除了這種地震發生所受的地點限制。現在看來,似乎任何處在俯衝帶(subduction zone),即一個地質構造板塊向另一個地質構造板塊下放推進的地方,都有可能經歷具有災難性的9級地震。以前,人們認為根據正在相撞的兩個板塊的速度、它們的硬度和年齡,不同俯衝帶造成9級地震的風險會更高或更低。這個著名假設在2004年12月26日被推翻。新西蘭政府研究機構——地質和能源研究協會(GNS)的地震學家羅伯特·麥卡佛雷博士說:“蘇門答腊- ...

火山噴發曾造成“黑暗世紀”

圖片說明:公元6世紀的一次巨大火山噴發造成了全球性氣候變冷。(圖片來源:Getty) 公元6世紀,西方處在拜占庭帝國時期,中國處於南北朝至隋朝時期。當時的很多歷史記錄都描述了昏暗的天空、變冷的氣候及災荒瘟疫。比如來自愛爾蘭的文檔顯示,公元536年後數年“生計艱難”;而中國當時也有夏季飛雪的記錄。科學家研究這種現像的成因已有20余年。樹木年輪顯示,當時的樹木生長速度由於寒冷的氣候而變慢。是什麼導致了這種氣候變化?一直以來科學家們爭論不休。一個國際科學家研究小組近日有了新的突破,他們稱,公元6世紀曾經發生過一次巨大的火山噴發,正是它引發了全球性的氣 ...

人工蓄水影響海平面上升幅度

科學家在3月13日的《科學》(Science)雜志在線版上報道說,在過去的80年中,全球的海平面一直在上升。在這一海平面上升過程中,由冰塊融化造成的影響比已往估計的要更為嚴重。Benjamin Chao及其同僚說,在早先的計算中,一個被遺漏的因素是:地球上的水究竟有多少被儲放在了人造的水庫之中。 在上個世紀中,海平面的總計上升幅度絕大多數是因為海水在受熱之後容積擴大以及高山冰川、格陵蘭島及南極等地冰蓋融化而造成的。如果在觀察到的海平面上升速率中扣除容積受熱擴大的影響,可以得到一個冰塊融化速率的合理估計值,但是在這個等式中遺漏了被水庫所儲留的水量。研究人員估計, ...

我國科學家發現世界上第10種超高壓礦物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化所研究員陳鳴近日接到國際礦物協會新礦物、命名與分類委員會(CNMNC-IMA)主席恩斯特·布克(Ernst A. J. Burke)的正式通知:根據該委員會20多位國際專家審查和投票,由陳鳴等人發現的一種未知天然鉻鐵氧化物,被正式批准為新礦物,同時批准其命名為“謝氏超晶石”。該新礦物以我國礦物學家謝先德的姓氏命名。謝先德是國際知名的礦物學家,並在礦物衝擊效應領域作出了重要貢獻。宇宙中天體發生相互碰撞可以在隕石中產生極端的高溫和超高壓環境,從而導致隕石中礦物轉變或重結晶為高密度的結構相。礦物在高溫超高壓下發生的結構轉變同樣存在於地球深部環境中。40年前 ...

3400萬年前南極冰河形成的原因

3400萬年前,南極洲在始新世/漸新世邊界上廣泛發生的冰河作用以及與此相關的氣溫變冷,是地質地層中所記錄的最基本的全球氣候事件之一。 這一冰河作用的誘發因素一般被認為是南極洲與澳大利亞之間的“塔斯馬尼亞通道”的開通和南極洲與南美洲之間的“Drake通道”的開通。用偶合大氣環流和動態冰層模型所做的新的模擬表明,盡管“南大洋”通道的開通有可能曾經引起南半球氣候明顯變冷,但其他因素在引起從“溫室氣候”向“冰室氣候”的轉變中一定也在起作用。主要因素可能是在新生代結束時大氣中CO2濃度的下降。 ...

地中海歷史上干涸的原因

在距今500萬-600萬年前,連接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海洋通道關閉,地中海的大部分地區干涸,巨大的鹽湖覆蓋著曾經為海床的其他部分。這就是所謂的“Messinian Salinity Crisis”,是新生代地球上最劇烈的地質事件之一。多年來,地質學家一直在辯論該海洋通道最初閉合的原因,其中的兩個假設是:全球海平面的下降和構造隆起。Duggen等人利用年代測定數據和對來自地中海西部的火山岩石的地球化學分析數據來重建該地區的地球動力過程和地幔演化,得出結論認為,這一海洋通道閉合的原因在地球深部的地幔中,具體說就是古地中海潛沒帶的消失和隨後發生的地幔的上湧。 ...

熔岩運動之謎

科學家們在遠離東太平洋高地(East Pacific Rise)的地區令人驚訝地發現了相對年輕的火山岩石。東太平洋高地是指兩個地殼板塊在太平洋海底相互分離的地區。這一發現給當前地殼構造伸展中心模型,即“洋中脊(mid-ocean ridges)”帶來了麻煩。科學家們通常假設最年輕的岩石最靠近洋中脊,因為地幔中的岩漿是從那兒噴出來的,當熔岩冷卻並遠離洋中脊後,岩石的年齡也會隨著兩側距離的增加而增加。 一個美國和英國的科研小組用一種同位素測年法,推算了從離東太平洋高地中軸5公裡到40公裡之間地區收集到的火山岩石的相對年齡。他們反常地在距離中軸20公裡的地區發現了年輕的岩石,表明要 ...

寶石礦物簡介

寶石礦物是具有寶石價值的天然礦物的總稱。決定寶石價值的主要因素是顏色艷麗、透明無瑕、光澤燦爛,或是呈現變彩、變色、星光貓眼等光學效應;產出稀少;堅硬耐久,摩斯硬度在六以上,化學穩定性高。 寶石礦物多是自然元素、氧化物或含氧鹽類礦物,其中硅酸鹽礦物占近半數。自然界已發現的礦物已超過3000種,然而具有寶石價值者尚不及10%,其中的珍貴寶石礦物種屬有鑽石(金剛石)、祖母綠(綠柱石)、紅寶石(剛玉)、藍寶石(剛玉)、貓眼(金綠寶石)、變石(翠綠寶石)和翡翠(硬玉)等。 鑽石以無色透明、光彩輝煌者為瑰寶;而祖母綠、紅寶石和藍寶石等,則以其瑰麗的色彩享得美名。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