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



火山熔岩研究揭示行星岩石起源

圖片說明:崩裂出的熔岩流入Kilauea Iki火山口。(圖片來源:J.P. Eaton,USGS, HVO) 據6月20日的《科學》(Science)雜志報道說,利用夏威夷Kilauea Iki熔岩湖特殊環境所作的一項研究顯示,在熔岩處於高溫的情況下,其鐵分子中所含的具有些微不同質量的原子(即不同的同位素)在新結晶熔化和形成之間狀態時有離析的傾向。研究人員說,這一發現使人們追蹤岩漿的歷史及地球乃至其它行星上火成岩的形成史成為可能。 過去,大多數的研究人員認為,包括大多數金屬在內的許多元素的同位素,在熔化和新形成的結晶間態中沒有明顯的餾分現像。但是,Fang-Zhen Teng及其同事揭示,鐵元素是一個例外。他們所 ...

青藏高原湖泊的演化

青藏高原是我國最大的湖區,高原現代湖泊總面積有36900平方公裡,占全國湖泊總面積的52%。這裡有青海湖、納木錯、色林錯、扎日南木錯、當惹雍錯、羊卓雍錯、鄂陵湖、扎陵湖、昂拉仁錯以及班公湖等著名大湖。高原上絕大多數湖泊海在4000米以上,為地球上最高的湖區。 高原湖泊除東部地區的鄂陵湖、扎陵湖等為外流淡水湖外,其余多為內陸鹹水湖和鹽湖。 從成因上講,高原湖泊有構造運動、冰川作用和河流被堰塞三種,其中規模較大者都屬構造成因。 高原古湖盆分布廣泛,晚新生代以來,湖泊演化頻繁,是高原構造隆起和氣候變化共同作用的結果。高原湖泊發育的研究對了解高原環境變 ...

近百年海底大地震

據統計,全球80%的地震都發生在幽深的海底,特別是在太平洋周圍平均深度4000米以上、終年暗五天日的海溝裡以及群島區的深淵中尤為多見。 海底地震是異常猛烈的,這些地震每年釋放的能量,足以舉起整座喜馬拉雅山,其爆炸力可與十萬顆原子彈相比擬。 海底地震首先受到威脅的是航行在海上的船只。1959春,前蘇聯客貨輪“庫魯”號,正航行在堪察加沿海海域。突然,船身受到劇烈震動,就像大鐵錘不停地在船底撞擊。頓時,舵輪、雷達、羅盤全部失靈,海面上騰起無數水柱,周圍彌漫著白色的泡沫。1964年3月21日,前蘇聯“堅定”號救護船正在距安克雷奇市250海裡的公海上航行。突然,海 ...

地球“中心”的海洋王國——基裡巴斯

在浩瀚的太平洋上,有一個世界上唯一地跨赤道而又橫過國際日期變更線交叉點上的國家,這個地理奇異的國家名字叫基裡巴斯。基裡巴斯有300余個島嶼組成,陸地面積只有684平方公裡,是一個土少水多、金字塔形的海洋王國。其東西跨度近4000公裡,南北2000公裡,從西到東相當於美國的洛杉磯到東海岸的邁阿密。由於國土高度分散,海域遼闊,正好覆蓋了東西南北4個半球的交彙處,成為世界上唯一處於這樣一個交叉點上的國家。如果你在那裡仰臥並分張四肢,你就會同時到達4個半球;而在另一個意義上,你的身體一半在今天,另一半在明天。由於在這個國家的國土和水域中穿越了那條國際日期變 ...

河流河段劃分的一般依據

根據河流不同河段的水文信息進行劃分。根據流量、流速、比降、落差、泥沙含量、河流季節變化、水補給等因素進行劃分。根據流域內不同河段的地形、地勢等因素進行劃分。 一般來說,將河流大致分成三等段,河流的入(海、湖)口至最後一個較大支流的入口之間稱為下游地區,河流越往下游走支流越少,流速緩慢、河面展寬,泥沙淤積,河流落差小,周圍地形以衝擊平原為主,洪水期河水經常漫過堤岸;上中游劃分,要看河流周圍地形地勢走向、水文信息的變化等因素,上游地區一般為高山地區,河流深切山地形成許多深谷,流速急、落差大,多急流瀑布;中游地區一般流經低山、丘陵地區 ...

我國強震及地震帶分布情況

中國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發育。20世紀以來,中國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貴州、浙江兩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所有的盛自治區、直轄市。 中國地震活動頻度高、強度大、震源淺,分布廣,是一個震災嚴重的國家。1900年以來,中國死於地震的人數達55萬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數的53%;1949年以來,100多次破壞性地震襲擊了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涉及東部地區14個省份,造成27萬余人喪生,占全國各類災害死亡人數的54%,地震成災面積達30多萬平方公裡,房屋倒塌達700萬間。 ...

汶川地震震級修訂解析(附唐山、汶川地震波形對比)

四川汶川大地震讓國人動容、讓世界震驚。在18日下午,經過中國地震局正式發布,汶川地震的震級最終修訂為M8.0級,為什麼地震震級在地震發生後被多次修改?記者特地向地震觀測方面的專家陳會忠研究員了解情況。 據陳會忠教授解釋,地震震級的精確測定特別是特大地震的精確測定是比較復雜的過程,考慮到地震特別是重大地震的結果要快速報告政府和公眾,因此,世界各國在地震參數的確定和發布上,大部分都采用多次修訂、發布,自動處理和人機結合的方式。 我國的地震部門在地震的報告產出上分為速報、日報和終報等多種報告形式,在不同的報告中對處理的時間要求不同,采用的觀 ...

日本氣像廳稱:汶川地震波繞地球跑了兩圈

日本《讀賣新聞》15日報道說,據日本氣像廳地震觀測室觀測,中國汶川大地震時產生的震動(地震波)繞地球表面跑了兩圈。地震波繞地球兩圈是在發生裡氏8級以上地震時出現的現像。 日本氣像廳地震儀在發生地震的12日下午3時41分(日本時間)觀測到從地球內部擴散開來的普通的地震波之後,還觀測到了震動周期最長達2分鐘的較長的地震波。此後,在晚6時10分和8時40分還觀測到了從地球表面傳達到地面以下100公裡深處的“表面波”。汶川大地震發生在日本時間下午3時2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