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



動畫:汶川大地震過程中地表位移場的變化

此動畫由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馮萬鵬、張勇、陳運泰、許力生制作。 ...

中國地震烈度表(2004)

(GB/T 17742-1999) 1 、範圍 本標准采用 12 等級的地震烈度劃分。 本標准規定了地震烈度從 Ⅰ 度到 Ⅻ 度的在地面上人的感覺、房屋震害程度、其他震害現像、水平向地面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的評定指標和使用說明,適用於地震烈度評定。 2 、定義 本標准采用下列定義。 2.1 、地震烈度 seismic intensity 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動及其影響的強弱程度。 2.2 、房屋震害程度 damage degree of building 地震時房屋遭受破壞的輕重程度。 2.3 、震害指數 damage index 將房屋震害程度用數字來表示,通常以“ 1.00 ” 表示全部倒塌,以“ 0 ”表示完好無損,中間按需要劃分若干震害等級,用 0 - 1.00 之間的適當的 ...

地震與斷層

地震是地球內部物質運動的結果。這種運動反映在地殼上,使得地殼產生破裂,促成了斷層的生成、發育和活動。“有地震必有斷層,有斷層必有地震”,斷層活動誘發了地震,地震發生又促成了斷層的生成與發育,因此地震與斷層有密切聯系。 地殼中的斷層密如織網。斷層從較小的破裂一直到上千公裡的斷裂帶,有各種不同的尺度和深度,斷裂帶是多條斷層的聚合帶。 與地震有聯系的斷層是活動斷層,過去雖運動但如今穩定的斷層叫休眠斷層,或稱為“死”斷層。 ...

地震的產生和類型

地震就是地球表層的快速振動,在古代又稱為地動。它就像刮風、下雨、閃電、山崩、火山爆發一樣,是地球上經常發生的一種自然現像。 引起地球表層振動的原因很多,根據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為以下幾種: 1.構造地震 由於地下深處岩層錯動、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稱為構造地震(圖 1—1)。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破壞力也最大,約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於火山作用,如岩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動區才可能發生火山地震,這類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於地下岩洞或礦井頂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稱為塌陷地震。 ...

地震相關的基本概念

描述地震空間位置的有關概念 震源:指地球內部發生地震的地方(實際上為一區域);震源深度:將震源視為一點,此點到地面的垂直距離,稱為震源深度;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點(實際上亦是一區域),稱為震中區;極震區:地面上受破壞最嚴重的地區,稱為宏觀震中;震中距:從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點,沿地球表面所量得的距離。 描述地震大小的有關概念 地震烈度:地震時地面受到的影響或破壞程度;震中烈度:震中區的烈度;等震線:地面上相同烈度點的連接線;地震震級:根據地震儀測得的地震波振幅,來表示地震釋放能量大小的一種量度。有兩種標度形式:體波震級(裡氏 ...

多張動畫圖片解讀汶川地震破裂過程

以下動畫為汶川8.0級地震破裂過程,破裂時間80秒,破裂長度216km,破裂方向為北東229度,傾角為32度。 (以上資料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王衛民,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姚振興、趙連鋒提供,動畫由中國地震信息網制作。) 此動畫由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張勇、馮萬鵬、陳運泰、許力生制作。 此動畫由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杜海林、馮萬鵬、陳運泰、許力生制作。 ...

圖解余震分布與統計(截至5月21日)

據中國地震台網中心測定,截止到5月21日08時00分,汶川地區共發生Ms4.0級以上余震162次,其中Ms4.0~4.9級地震136次,Ms5.0~5.9級地震22次,Ms6.0級以上地震4次(不包括主震),最大余震震級為Ms6.1。 余震分布圖 余震時間序列圖(5級以上) 余震震級統計圖 4級以上余震 目錄序號 發震時刻緯度經度震級參考地名163 2008-05-21 00:38 30.9 103.3 4.0 四川汶川縣 162 2008-5-20 14:54 31.8 104.2 4.0 四川北川縣 161 2008-5-20 12:17 30.8 103.3 4.3 四川崇慶縣 160 2008-5-20 11:42 32.6 105.4 4.0 四川青川縣 159 2008-5-20 08:57 31.7 104.0 4.1 四川綿竹縣 158 2008-5-20 01:52 32.3 104.9 5.0 四川平武縣 157 2008-5-19 14:06 32.5 105.3 5.4 四川青川縣 156 2008-5-19 12:08 32.1 105.0 4.8 四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