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



海嘯中湧的能量

我不是什麼海洋學家,更不是地震學家,我以一個老海員對海的體驗來解釋海嘯的威力。 陸地上的人一般只知道海上的浪,但不知道航海者還將波浪分成兩大類,波短的稱為浪(Wave),波長的稱為湧(Swell)。前者的波長有小於1-2米的,且波峰較尖;後者的波長最大的超過200米,且波峰又圓又平。所以,同樣波高的一個浪與一個湧襲擊一個海灘時,後者的水量可能大於前者幾十倍或幾百倍。例如高2米、長10米的一個波,與高2米、長200米的一個湧,其水量差約20倍以上。當一個2米高的浪奔向海灘時,一觸及海底,浪會被抬高,但它後勁不足,一下子就塌下了。當然,第二個浪會跟著來,但其間有將水四散 ...

四川地質構造孕震形勢圖

為了更好地普及地震地質知識, 我們特作此圖。這裡我還想用幾句通俗易懂的話簡單地解釋一下。 (1)一根三股擰在一起的繩子,突然斷了其中一股,還要拉與原來一樣大小的力,未斷的那兩股上於是就多了一份附加的載荷,這一份附加力很可能就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換句話說,本來還需積聚若干年才能達到發震(岩石發生脆性破裂或摩擦滑動)的臨界剪切應力,由於5.12汶川大地震及其後的眾多余震多了一份附加力而提前達到了。所以,潛在孕震區就是附加力較高的區域,即今後幾年重點的防範區域。 (2)松潘-甘孜地塊像一個巨大的抽屜,兩邊是水平走滑斷層(北邊的昆侖山斷裂 ...

地震地表現像圖片集

這裡展示的是一些由地震造成的地面變形和建築物破壞的典型現像,這些現像的圖片含有關於發震斷層的重要地質信息,來自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教授嵇少丞的搜集,他們希望來自四川龍門山災區的網友能提供更多這類現像的照片,以便分析研究這次汶川地震的成因制理,照片請寄: dh83983@126.com 1. 扭曲的鐵軌 2. 壓力脊 3. 噴沙冒水 4.石破天驚 5. 擠壓抬升 6. 地裂(右側抬升) 7. 水平錯斷的公路 8. 地裂縫 9. 地塊逆衝 10. 路面變形 11. 路塌 12. 地面裂紋 13. X 破裂 14. 山崩石滾 15. 堰塞湖 16. 滑坡塌方 17. 噴沙口 18. "擠肉拔刺" (1) 19. "擠肉拔刺" (2) 20. "擠肉拔刺" (3) ...

雲南水系劃分與湖泊

雲南省地跨六大水系,具體說明如下: 太平洋水系:1、長江水系:金沙江、瀘沽湖、螳螂川、滇池、小江等水系均屬長江水系。2、珠江水系,發源於雲南曲靖,在雲南境內的一段稱作南盤江,最終流向廣東、香港、澳門等地。雲南段流域中有撫仙湖等高原湖泊。3、元江(紅河)水系,發源於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內,出境後經越南河內注入北部灣。4、瀾滄江(湄公河)水系,發源於青海玉樹,經西藏流入雲南,出境後經老撾、柬埔寨、 泰國、越南注入南海。雲南段的流域內有著名的洱海。印度洋水系:5、怒江 (薩爾溫江)水系,發源於西藏流經雲南,出境後經緬甸注入印度洋東北部的安達曼海。6、 ...

九大天空奇觀:倒彩虹與太陽狗

據美國廣播公司報道,很多時候,天空更像是一個“奇觀制造廠”,在這裡上演的壯觀而奇特的自然現像可謂數不勝數。我國古人就有觀天像的傳統,但天像是否真的預示著什麼,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1. 倒懸的彩虹 這條上下顛倒的彩虹或者說環天頂弧是與正常彩虹類似的一種視覺效應。當太陽入射角小於22度時,才會出現這種“本末倒置”的現像。 2. 日柱 日柱是由數百萬個降落的冰晶反射太陽光造成的,外形好似一根柱子,這種現像經常在日出或日落時出現。 3. 太陽狗 所謂的“太陽狗”指的就是假日,它是由冰晶、卷雲、鑽石星塵和冰霧共同作用下的一種自然現像。當太陽位置較低, ...

美國研究顯示地球43億年前已經有水

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的科學家日前稱,通過分析遠古岩石的礦物質成份,他們目前斷定地球早在43億年前的就已經存在水了,這比科學家們此前普遍公認的時間要早了1億年。 43億年前地球已經有水 美國的科學家表示,長期以來,人類一直致力於通過對岩石的研究來探索地球的生命奧秘。在此之前的多年間,人類從未在地球表現發現年齡超過40億年的岩石。因此,許多地質學家都認為,在地球形成的最初5.5億年間,整個世界完全處於一種混沌炙熱狀態。如此惡劣的外界條件,固態岩石根本不可能存在。地質學界的這種共識一直延續到25年前,人類才有了新的發現。在澳大利亞西部的一個偏遠地區 ...

法國科學家:水母數量激增顯示生態失衡

法新社日前援引法國巴黎海洋學研究所研究員傑奎琳·古瓦的話說:“水母對環境變化敏感。水母數量越多,表明環境變化越大。”一些海洋生物學家認為,水母眼下侵占了許多其他海洋生物生活的區域。水母在地中海的繁殖速度最為驚人。海洋捕撈過度,水母的天敵海龜等數量銳減,導致水母繁殖速度加快。大西洋納米比亞海岸是世界上捕魚活動最多的區域之一,這裡的水母數量增長迅速。而捕魚活動對水母幾乎不構成威脅,因為它們不是人們喜好的食物。近年來,高緯度寒冷海域出現了通常生活在溫暖海域的紫水母。科學家認為,這是全球變暖的證據。古瓦說,現階段所知水母種類數量僅占整個 ...

地球核心流體部分正在快速變化

衛星測量出來的國際參考地磁場(IGRF2000)表明了整個磁場強度,深藍黑色表示磁場強度高於平均磁場,微紅黃色則表示磁場強度低於平均磁常 來自丹麥技術大學(DTU)太空中心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地球核心流體部分的運動正在驚人地發生快速變化,從而影響了地球磁常“rsted”衛星用9年時間精確測量了地球磁場,從而讓丹麥技術大學太空中心的高級科學家尼爾斯·奧爾森和其它幾位德國科學家繪制出了地球核心運動驚人變化的圖像。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雜志上。尼爾斯·奧爾森說:“地球磁場突然發生如此快速的變化確實令人驚訝。這表明地球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