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體檢報告:十大征兆堪憂

地理雜談

導讀4月28日消息,據美國《生活科學》網報道,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到來之際,美國生活科學網將目光聚焦地球各大系統以及居民當前的狀態。形像地說,就是為這個生命家園進行一次“體檢”,以確定哪些事情處於良性軌道,哪些地區需要得到改善和提高。從南北兩極到浩瀚的海洋,再從我們呼吸的空氣到保護我們免於灼傷的大氣層,我們正越來越多地了解人類活動對地球以及� ...

4月28日消息,據美國《生活科學》網報道,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到來之際,美國生活科學網將目光聚焦地球各大系統以及居民當前的狀態。形像地說,就是為這個生命家園進行一次“體檢”,以確定哪些事情處於良性軌道,哪些地區需要得到改善和提高。從南北兩極到浩瀚的海洋,再從我們呼吸的空氣到保護我們免於灼傷的大氣層,我們正越來越多地了解人類活動對地球以及自身產生的影響。1.人口增長

人類活動是導致地球系統變化的重要因素,除了影響地球外,人類活動也對自身產生不利影響,這主要體現在健康狀況以及不得不適應環境變化上。隨著地球人口的繼續增長,我們產生並承受的影響將進一步被放大。2007年,世界人口突破60億大關,成為人類歷史上城市人口數量第一次超過農村的年份。60億人不得不為有限的資源展開競爭,其中包括水、食物以及燃料。一些科學家表示,我們已經達到地球所能承受的極限,為了人類以及地球的健康發展,我們必須控制人口增長。2.動物深陷險地

由於棲息地改變並受到威脅,很多動物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2008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出的瀕危物種數量達到近4.5萬種,四分之一的哺乳動物面臨滅絕危險。在非洲和亞洲,老虎、大像以及一些靈長類動物正成為棲息地變化和偷獵的犧牲品。隨著可怕的真菌擴張,全球蛙類數量也已大幅減少。在海洋,鯊魚、鯨魚、海豚以及其它一些魚類動物正逼近危險邊緣。雖然壞消息不斷,但好消息還是有的。很多鳥類動物數量正在恢復當中,這要歸功於DDT(滴滴涕,殺蟲劑的一種)禁令的頒布和實施。2008年,北極熊被列入《瀕危物種名錄》。新研究發現,在地球的另一端,由於氣候變化、過度捕撈以及污染,企鵝也同樣深陷險地。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布什政府執意修改《瀕危物種法案》,此舉遭到部分環保人士的猛烈抨擊。3.溫室氣體排放

美國環保署上周宣布,依照《清潔空氣法案》將二氧化碳以及其它溫室氣體列為污染物質,這一舉措為更好地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鋪平了道路。一些國家和企業已承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他們設定的很多目標並沒有實現。中國、印度等國家的快速發展讓全球大氣中二氧化碳及其它溫室氣體的增長速度超過往年。在所有國家中,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位列第一,但如果按照人均排放量計算,美國仍是全球第一大“污染源”。雖然針對“碳排放上限和交易制度”—— 捕獲二氧化碳並深埋於地下,發展無排放的可替代能源——的提議很多,但是否接納這些建議並付諸實施的決定權卻在政府及其它機構手上。4.水資源

水是人類和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雖然地球表面三分之二被水覆蓋,但可怕的污染卻讓很多水資源變質,致使人類無法飲用,動物無法在裡面生存。此外,全球氣候變暖也同樣改變了飲用水和農業用水的可利用量——已經處於干旱的地區將變得更加干旱,海平面上升促使鹹水流入淡水層。一些科學家表示,氣候變化正在壓縮美國的水供應量,政策顧問需要制定更為理想的管理措施。由於大面積種植用於生產生物燃料的農作物,一些地區的供水狀況會因此趨於緊張。5.森林砍伐

由於大量砍伐以及其它因素,雨林的命運令人堪憂。森林——尤其是雨林對保持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除此之外,它們還能吸收二氧化碳並釋放氧氣。據統計,全世界每年大約砍伐3200萬英畝(約合129497平方公裡)森林。在巴西亞馬遜河流域,森林被大面積砍伐,為種植農作物和飼養牲畜騰出空間,更為嚴重的是,森林砍伐速度似乎有加快趨勢。在保護森林方面,巴西政府雖然取得很大進展,但問題仍舊存在。除巴西外,亞洲和非洲的森林砍伐速度也呈加快趨勢。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干旱讓某些地區的形勢趨於惡化。相比之下,美國和歐洲的森林則顯得幸運的多,這要歸功於過去10年來的再造林。6.珊瑚陷入危機

有“海洋雨林”之稱的珊瑚礁是至關重要的海洋生物棲息地。最近幾十年,從加勒比海到大堡礁的珊瑚礁一直慘遭過度捕撈、污染、疾並水溫升高以及海洋酸化迫害。海水酸性提高是由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然所致,隨著酸性海水上升,珊瑚蟲和其它動物用於構建骨骼的礦物質慘遭溶解。2007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截止到2050年,單是海水酸性提高便會讓當前絕大多數珊瑚棲息地由於酸性過高抑制珊瑚礁成長。7.海洋死亡區域擴大

所謂的海洋“死亡區域”是指溶氧量陷入枯竭的地區,很多魚類、甲殼類動物以及其它物種無法在這裡生存下去,例如墨西哥灣。近些年來,海洋“死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據悉,這些令動物窒息的區域是由大量肥料經河流進入海洋導致藻類瘋狂繁殖形成的,藻類消耗了所有的氧。控制肥料流入能夠迅速改善這種狀況,但據研究顯示,擴大用於生產生物燃料的農作物種植面積將會讓更多肥料順流而下,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可以單憑一己之力擴大死亡區域面積。8.臭氧洞恢復

臭氧層能夠通過吸收有害的紫外線保護地球居民。1985年,科學家在臭氧層中發現了破洞。時至今日,在禁止或減少吞噬平流層臭氧的化學物質排放方面所作的努力已取得成效,臭氧洞正逐漸恢復。但由於污染物質要在周圍逗留相當長時間,臭氧洞的完全恢復還需要數十年之久。迄今為止,南極上空的臭氧洞面積尚未出現較大變化,基本上與原來持平,隨每年風循環的變化上下浮動。臭氧洞的恢復需要時間,如果各國不采取行動禁止破壞臭氧的物質排放,臭氧層的形勢可能進一步惡化。9.南極冰架崩裂

與北極一樣,南極也遭受冰層融化的厄運。4月,連接威爾金斯冰架與南極大陸的一座冰橋據信發生斷裂。威爾金斯冰架是南極大陸9個冰架中的一個。最近幾十年,這些冰架慘遭消退或崩裂命運,其中最具戲劇性的當屬拉森A冰架和Larsen B冰架,分別於1995年和2002突然崩裂。絕大多數戲劇性融化發生在南極半島——這個最南端大陸唯一一個處在北極圈以外的區域。相比之下,這個冰凍大陸的內陸地區卻一直保持冷卻狀態。2009年的新研究顯示,廣闊的南極大冰原也同樣經歷著升溫,但這種趨勢一直被臭氧洞的冷卻作用所掩蓋。目前,《南極條約》締約國已同意對旅游業進行限制,以保護南極大陸脆弱的生態系統。10.北極冰層融化
在最近幾年夏季戲劇性的融化之後,北極冰層的厚度已經無法和過去相提並論,對於北極海冰的未來存在狀態,一些科學家越發感到擔憂。據最近的一項研究估計,在短短30年內,北極水域便可能迎來一個無冰的夏季,這一估計大大低於以前的預測。類似這樣災難性的冰層融化將進一步惡化全球變暖趨勢,同時進一步危及人類、獨角鯨、北極熊等北極居民的生存狀態。2008年5月,北極熊被正式列為瀕危物種。

精選文章: 地理雜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