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昨日《海口驚現侵瓊日軍“神社”》一文刊發後,引起了讀者和網民們的普遍關注。有關文史專家昨日證實,海口人民公園內的遺跡為當年侵瓊日軍設立的日本神社和日軍陣亡士兵骨灰存放間。他們表示,該神社不僅是日軍侵略海南的罪證,更是瓊崖人民英勇抗擊侵瓊日軍的歷史見證,應該予以保留,並對該遺跡設立碑文,結合海南人民抗日歷史做詳細說明以作警示。據了解,海口人民公園內的侵瓊日軍神社及刻字石碑,是該市現存的少有的日軍侵瓊的歷史實物見證。在海口市史志辦林明主任提供的《海口市志》中,記者看到如下記載:“大英山,位於海口市新華南路南端、大同路、大英西路東側,博愛南路南端西側,是海口市區唯一的一座山。1939年,日軍占領海口後,下令限期驅趕大英山上居民,日軍在大英山建起高射炮基地,並在山北建起日本神社和日軍陣亡士兵骨灰存放間……”此段記載證實了該遺跡確為日本神社。1952年,大英山改建成“海口公園”,1967年,在“海口公園”的基礎上,將整座大英山連同東、西湖區建成“海口人民公園。”設立於上個世紀30年代的侵略者的神社時至今日,早已是殘垣斷壁,但卻喚起了人們對當年瓊崖戰士抗日的歷史記憶。海口市史志辦的幾位專家均表示,對該神社和刻字碑文都應該予以保留。林主任表示,無論從保存歷史見證和對後代的教育警示意義方面,還是從園林建設的角度,作為後人,我們都應該尊重歷史,保護歷史。侵瓊日軍的歷史通過文字給後人引起的警示和教育意義,沒有神社、石碑等實物來得直接,因此,在保留的同時,相關部門更應該在旁設立碑文,對歷史作詳細說明。而作為編史部門,林主任也表示,若有關部門對設立碑文有困難,他們會全力協助,提供相關歷史資料。對於如何處置這些具有歷史價值的侵瓊日軍神社及石碑,負責海口人民公園改造工程的海口旅游投資控股集團公司曾在去年12月舉行了市民聽證會,在聽取市民意見之後對此還專門進行了討論。而對於具體的討論結果,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公園改造工程動工前會舉行有關發布會,到時會將方案公布。昨日,記者就海口人民公園內侵瓊日軍神社遺跡是否應該保留,對市民進行了隨機調查。據調查結果顯示,支持“原址保留維護,建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市民占80%,也有部分市民表示可以將“神社”遷移到海南歷史博物館保存。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許多中小學生甚至大學生對日軍侵略海南的歷史了解的少之又少,更有一些學生還表現出了“對歷史不感興趣”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