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乾隆年間古建築被用作單位庫房

歷史

導讀 旭華之閣四周牆皮已出現大面積剝落,部分牆體開裂,殿門被換成了兩扇現代鐵門,看著很不協調。 旭華之閣殿內被分割成了四個房間,殿頂也被白色的吊頂遮蓋,在被房間切割出來的通道內,放著梯子和一些金屬管道。 在西山的爛漫紅葉下,掩蔽著不少珍貴的古跡。它們多有顯赫的身世,卻少有人知。目前常來光顧的只有秋風秋雨和偏愛訪古的山友。這些古跡大多僅� ...

旭華之閣四周牆皮已出現大面積剝落,部分牆體開裂,殿門被換成了兩扇現代鐵門,看著很不協調。

旭華之閣殿內被分割成了四個房間,殿頂也被白色的吊頂遮蓋,在被房間切割出來的通道內,放著梯子和一些金屬管道。

在西山的爛漫紅葉下,掩蔽著不少珍貴的古跡。它們多有顯赫的身世,卻少有人知。目前常來光顧的只有秋風秋雨和偏愛訪古的山友。這些古跡大多僅剩斷壁殘垣,或孤零零的一殿一亭,仿佛風燭殘年的老者。旭華之閣、松堂以及北法海寺便是其中知名的幾處。市政協委員李喬建議,要加大力度保護這些流落山間的文物,被不合理使用的也應盡快騰退。

■記者探訪

無梁殿被用作庫房

站在西山林場的盤山路上下眺,香山紅旗村一帶鱗次櫛比的樓房中間,突兀地立著一座恢弘的古建。黃綠相間的頂子,紅色的山牆。這就是京城少有的無梁式結構建築——旭華之閣,殿頂為渾然一體的磚石結構。

記者兩次在山林間尋覓,幾經輾轉才有幸接近這座神秘的無梁殿。目前公開的資料顯示,旭華之閣建於清乾隆二十七年,也就是1762年。原為“寶相寺”主殿,如今寺院其他建築已無存,僅剩此一閣。寶相寺是仿五台山殊相寺所建。當年乾隆皇帝在五台山禮佛,摹繪了殊相寺的文殊像,回京後命人刻成石碑。為珍藏此碑,修建了寶相寺。

記者看到,旭華之閣整體結構保存尚好,乾隆御筆書寫的“旭華之閣”四字石刻還很清晰。只是四周牆皮已出現大面積剝落,部分牆體出現開裂,而門窗也均被改造。特別是殿門被換成了兩扇現代鐵門,看著很不協調。順著門縫向殿內看,裡面被分割成了四個房間,殿頂也被白色的吊頂遮蓋了,已完全沒有古建的樣子。在被房間切割出來的通道內,放著梯子和一些金屬管道。附近居民告訴記者,這裡曾是某單位的庫房,進行過整修。

在旭華之閣東側數百米處,有一處院落,裡面遍植白皮松。隔著鐵柵欄可以看到一座灰色亭台,俗稱“松堂”,是當年焚香寺的遺存。這裡相傳是乾隆皇帝到團城閱兵時的休息場所。記者在院落外找到了一塊鑲嵌在圍牆裡的標識,顯示旭華之閣及松堂已於1984年被定為市文保單位。

西山首寺僅剩山門

離開旭華之閣向北,沿著香山19號路上山,進入金山陵園。在半山腰的地方,可以看到灌木叢中一段一段的殘牆。走到近前,記者才發現灌木中隱藏的一座寺院山門。山門外有兩尊破損的石獅,其中一個石獅僅剩下半個腦袋。

山門似乎剛剛進行了修繕,大門上的紅漆很鮮艷。跨過破損的院牆,只見山門後有一處標識上寫著:法海寺遺址,海澱區文物暫保單位,海澱區人民政府1999年1月公布。

據資料記載,此處遺跡俗稱北法海寺,與石景山的法海寺相對應。相傳為元代“山中第一大寺”宏教寺的舊址。記者看到,北法海寺除了山門保存完好外,寺內的殿宇都只剩下了基座。有兩塊石碑矗立在遺址上,其中一塊石碑上的“敬佛”二字格外醒目,為順治皇帝的御筆。

由於北法海寺遺址的圍牆存在多處缺口,登山的人們可以比較容易地進到院中,草叢裡丟棄了不少垃圾。順治皇帝的御筆碑上滿是墨跡,可能是一些拓片愛好者所為。

據金山陵園管理處張主任介紹,北法海寺雖與陵園同在一座山上,但卻不歸陵園管轄。陵園工作人員僅是義務維護文物的安全。比如發現有山友進入遺址會進行勸阻。今年五六月間,海澱區文委已經對保存較好的山門進行了修繕。據張主任了解,北法海寺早在清中晚期便已遭到破壞,並逐漸演變成今日殘破的景像。

■專家點評

無梁殿北京不多見

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著名古建專家晉宏逵告訴晨報記者,無梁殿又稱磚殿,最大特點是建築材料全部采用非燃燒材料質地的磚、瓦、石砌成,不采用傳統的梁、柱、柁、檁等木質構件。中國古建大部分都是木結構,磚石結構本身發展就比較少,在北京甚至全國範圍內也是明代以後才陸續出現。

“無梁殿形式的古建在北京非常少,也沒有特殊規定什麼樣的建築必須使用無梁殿結構。”晉宏逵表示,物以稀為貴,又是乾隆皇帝敕建的寺廟,旭華之閣的價值自然是難以估量的。

老北京網創始人張巍表示,旭華之閣如今沒有對外開放,一般人無緣得見。又由於沒有專門保護,破損在所難免。北法海寺曾經號稱西山第一大寺,現在只是文物暫保單位,就是正在普查中的文物,保護現狀也令人擔憂。但無論如何,這兩處古跡已經在文物部門掛了號,算是有了些保障。而西山之中還有幾處寺廟遺址,古建早已消失,但留在岩壁上的石洞石刻還在,也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可有的還沒有進入文物保護的範圍。

■委員建議

盡快保護 騰退修繕

市政協委員李喬表示,像旭華之閣這樣,北京還有不少文物古建被某些單位占用著。這有一些歷史原因。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一些機關單位暫時沒有條件新建辦公場所,就會利用一些廟宇或殿堂。這在當時是正常的,但隨著文化事業的發展,有些單位被列為文物單位後,部分占用單位就搬離了。但也有一些單位沒有搬出去,這又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占用單位比較愛護文物,而另一種則是不能認識到文物價值,不能很好地保護。文物部門經過多年的協商甚至博弈,一些文物單位已經陸續騰退。但還有不少有條件騰退,卻沒有騰退的文物單位。

李喬認為,騰退進展艱難是對文物的認識存在問題。“我們的文物到底是誰的?不是占用單位的,是全體人民的,是中華民族的。是子孫後代的。”李喬指出,文物保護不僅僅要看到文物的經濟價值、旅游價值,還要看到它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文化素質、思想素質的一種重要實物教育資源。

李喬表示,要促使占用單位騰退文物,必須要形成一種社會壓力,同時占用單位也要內省,要做到文化自覺。政府和占用單位的上級單位都要進行督促。

“北法海寺也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作為文物暫保單位遲遲不能轉正。還有一些文物連暫保文物的牌子也沒有,我稱它們為‘准文物’。”李喬建議,文物主管部門要加緊進行普查,提升這些文物的級別,讓它們盡快享受到相應的保護。

晨報記者 王歧豐 文並攝

■文保規定

文保建築使用者負責維修和保養

據《北京市文物保護管理條例》,使用文物建築的單位,應當負責文物建築的保養和維修。對使用的文物建築不進行保養或者維修的,由文物行政管理機關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維修造成文物建築損壞的,責令賠償損失,並可責令停止繼續使用,限期搬遷。

■新聞鏈接

另幾處“無梁殿”

頤和園智慧海:位於萬壽山頂最高處,是一座完全由磚石砌成的無梁佛殿,由縱橫相間的拱券結構組成。

皇史 :是明清兩代皇家檔案館,全為整石雕砌,殿內大廳無梁無柱。

靈鷲禪寺:位於坨裡鎮北車營村北。元代建,正殿為無梁建築。


精選文章: 歷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