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建松)一套深藍色、超規格、線裝六開本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近日由上海文藝出版集團中西書局正式出版。這標志著一部已經失傳2300多年、或可對傳世的《左傳》、《國語》和《史記》等典籍有重大訂正作用的珍貴歷史著作重新面世。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將這部珍貴歷史著作命名為《系年》。《系年》共有138支竹簡,字跡清晰,保存較好,只有個別殘損之處。全篇共分為23章,概要記述了從西周初年一直到戰國前期的歷史。
據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李學勤教授介紹,“清華簡”《系年》約作於公元前380年至公元前370年的楚肅王時代,其中有許多事件不見於傳世文獻,或可對中國傳世的《左傳》《國語》《史記》等典籍有重大訂正作用。
《系年》簡文還是一部周朝的斷代史。其中第一至四章綜述西周史事,從武王伐紂、周公東征,講到周王室衰落,晉、鄭、楚、秦、衛等諸侯國興起,特別是西周的覆亡、周平王東遷的歷程等,許多地方足以補充和糾正傳世史籍的記載。第五章以下敘述了春秋戰國史事,內容更為詳細,多能與《左傳》《國語》《史記》等有關文獻參照印證。
解讀“清華簡”,專家們認為,自西周以來被貶斥為蠻夷的楚國,當時已經深受中原華夏文化的影響,而且對這一文化傳統作出了自己的貢獻,這是當時中國各個民族互相融合、文化彼此交流的大趨勢造成的。
“‘清華簡’進一步證明,中國自古是多民族、多地區的統一國家,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區的人民共同締造的。”李學勤表示,《系年》簡文中關於戰國前期歷史的各章,所記重大事跡多為傳世文獻所缺載,真正填補了古史的空白,十分珍貴,必將對中國古史研究產生深遠影響。
· 鏈接 ·
2008年8月,一批流散境外的戰國竹簡入藏清華大學,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隨即開展相關保護與研究工作。在教育部、科技部等支持下,“清華簡”的整理研究報告陸續推出,並由上海文藝出版集團中西書局正式出版。《系年》是第二批整理研究成果。
“清華簡”總數量約為2500枚,整理研究工程浩大,預計整個整理出版工程將耗時10年以上。《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每輯均收錄竹簡的原大與放大圖版、釋文與注釋、竹簡字形表等,將對中國考古學、文字學、歷史學、文獻學等領域的研究起到巨大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