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著迷中國式奮鬥:李小龍是典範

文化

導讀調查中網友投票選出了幫助李小龍成功的八大因素,依次是:自信(85.9%),自強不息(76.1%),有理想、有志向(73.7%),愛國精神(64.5%),身懷絕技(53.0%),有個性(52.4%),包容大度(30.3%),謙和(13.8%)。2008年很多行業都受到金融危機的衝擊,中國電影卻逆勢而上,創下了42億元的空前票房。此間最大的亮點莫過於在去年年末上映的電影《葉問》和《梅蘭芳》,它們都實現了一周票房過億的 ...


調查中網友投票選出了幫助李小龍成功的八大因素,依次是:自信(85.9%),自強不息(76.1%),有理想、有志向(73.7%),愛國精神(64.5%),身懷絕技(53.0%),有個性(52.4%),包容大度(30.3%),謙和(13.8%)。2008年很多行業都受到金融危機的衝擊,中國電影卻逆勢而上,創下了42億元的空前票房。此間最大的亮點莫過於在去年年末上映的電影《葉問》和《梅蘭芳》,它們都實現了一周票房過億的神話。和之前火得一塌糊塗的電視連續劇《李小龍傳奇》一樣,這些作品都以真實的歷史人物為原型,塑造了優秀中國人的典型形像,實現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贏。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網對2406名網友進行的在線調查顯示,66.0%的人看過《葉問》,52.9%的人看過《李小龍傳奇》,30.2%的人看過《梅蘭芳》,僅有8.4%的人三部作品都沒看過。對這三部作品刻畫的主人公,43.7%的人最欣賞葉問,33.9%的人更青睞李小龍,8.0%的人最喜歡梅蘭芳,還有8.5%的人表示對這三個人都很欣賞。六成人認為葉問和梅蘭芳激發了人們的愛國熱情,讓國人感到驕傲和自豪“我喜歡葉問。他對祖國和人民的大愛,對家庭的責任感,對弱者的謙遜和關懷,對敵人的仇恨,都展現了一名中國人的胸懷和氣度。”武漢大學管理學院研究生唐彥將《葉問》看了三遍。她說,我們要向大師學習的不是技能,而是心胸,一種道德標准和對人對事的態度。“我更喜歡梅蘭芳。難以想像一個如此溫和的人,一個地位低下的伶人,能在敵寇面前表現得如此不屈。他讓我想到,很多普通的中國人都是平和善良的,但骨子裡都帶著一股剛勁兒和堅忍不拔的精神。”北京某廣告公司職員吳哲說。《葉問》和《梅蘭芳》自去年年末上映以來,至今余熱不減,經常有人將這兩部電影的主人公進行比較。吳哲說,葉問和梅蘭芳在形像氣質上一剛一柔,但他們骨子裡散發出的人文氣質是相同的,謙遜溫和卻又嫉惡如仇,這些又是建立在他們對祖國的愛和自信之上的。調查顯示,對於葉問和梅蘭芳兩個人物,60.1%的人表示,他們激發了人們的愛國熱情,讓國人感到驕傲和自豪;54.4%的人認為,他們展現了中國人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還有54.1%的人贊同他們作為中國人的代表,認為他們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人文之美。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高校藝術委員會理事、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陳旭光認為,電影作為大眾化的藝術門類,票房與普通老百姓的期待心理有關。“中國大發展了,尤其是奧運之後,國人的民族自豪感高漲,希望看到這種揚眉吐氣的片子。”“葉問和之前的黃飛鴻、陳真等影視人物相比,其實並沒什麼新意。”影評人範坡坡說,但很多人喜歡《葉問》就是因為中國需要這樣的電影來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向心力,影片中表現的那段屈辱的歷史也在警醒我們,不要放棄拼搏,要繼續努力。“從葉問身上,你看到了中國人的什麼品質?”本次調查中,人們給出的排序是:愛國精神(69.5%),身懷絕技(60.1%),謙和低調(58.0%),臨危不懼(57.0%),自強不息(50.7%)。而人們從梅蘭芳身上看到的是:愛國精神(57.1%),謙和低調(40.8%),身懷絕技(32.7%),有骨氣、講義氣(32.6%),尊師重道(30.8%)。“中國人之所以對梅蘭芳、葉問等人津津樂道,是因為他們認同和欣賞這些精神品質。大師是人們的需要和精神寄托。”範坡坡說,“李小龍也一樣。但李小龍這個人物除了擁有這些品質外,還有其他的現實意義。”75.8%的人認為李小龍的奮鬥經歷是現代青年創業典範2008年11月5日,講述功夫巨星李小龍傳奇一生的電視連續劇《李小龍傳奇》在央視落幕。該劇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以來,創下全劇平均收視率11.3%、最高收視率14.8%的紀錄。有人說,這部電視劇為李小龍的形像賦予了一些新鮮的時代元素,實際上講的是一個青年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的故事,堪稱青年創業的典範。中國青年報社調中心與搜狐教育頻道在該劇熱播期間展開的在線調查(4110人參與)顯示,有75.8%的受訪者認為,從無名小卒到武術大師兼電影明星,李小龍這種奮鬥經歷其實是現代青年創業的一個典範。據中央電視台影視部汪主任透露,最初是打算將該劇放在央視八套播出,但經過集體研究,認為該劇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能充分體現民族精神,決定將其放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我們雖然之前就預期會有好的收視率,沒想到創了收視新高,網上的熱烈程度也超出我們的預期。”據統計,《李小龍傳奇》已獲八年來央視平均收視率、最高收視率、平均收視份額、最高收視份額四項第一。平時對武打劇並不“感冒”的高女士,一集不落地看完了《李小龍傳奇》。她說,“看著李小龍只身闖蕩美國,感覺很不容易,但中國人就是這樣不屈不撓、不卑不亢,他作為中國人的代表讓我們都覺得揚眉吐氣了。”調查中,77.9%的人表示,李小龍身上的奮鬥精神和強烈自信,恰好是青年需要的;49.8%的人認為該劇讓國人感到驕傲和自豪;37.1%的人認為該劇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還有34.9%的人說,李小龍代表著一種理想的男性形像。清華大學數理基科班大三學生小梁一個月前在網上一口氣看完了《李小龍傳奇》。他感嘆,“李小龍能抓住機會,發揮自己的武術特長,從開武館到把中國武術運用到電影裡,是學有所用,開辟了一條創業的道路,值得現代青年學習和效仿。”“一個平民子弟,經過艱苦努力獲得一身絕技,然後闖蕩世界,他的努力最終得到回報。這樣的故事在如今的中國並不鮮見,關鍵就在於你是否有足夠的自信和努力。”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陸紹陽說。調查中網友投票選出了幫助李小龍成功的八大因素,依次是:自信(85.9%),自強不息(76.1%),有理想、有志向(73.7%),愛國精神(64.5%),身懷絕技(53.0%),有個性(52.4%),包容大度(30.3%),謙和(13.8%)。“此片的出現可謂恰逢其時。”陸紹陽說,目前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青年就業面臨一定困難。這個時候,青年更需要李小龍這樣一個精神上很強大的人給他們激勵,做他們的榜樣。

精選文章: 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