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位於我國版圖的西南角。在這茂密的原始森林中,繁衍生息著一個神秘的原始部落——佤族。
之一:諸葛亮與獵頭祭祀
初到滄源,聽說佤族有砍人頭祭祀的習俗,心中著實震撼。但了解佤山那沉重的歷史之後,我又不禁為佤族從原始社會末期直接跨入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所驚嘆。
古老的佤山原是一片瘴雨蠻煙的荒山野林,佤族人過著刻木記事、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為了祈求神靈的保佑和恩賜,他們竟然把活人的頭砍下來,用以祭祀神靈。
那是一個極為復雜、漫長而又神秘的過程,也是佤寨之間一種悲慘的相互殘殺的械鬥。
每一年的秋收剛剛結束,佤寨的“達旺”(頭人)就召集大小頭目,在矮孝暗淡的房間裡圍坐於篝火塘,咀嚼檳榔,吸著旱煙,共同回顧一年來的吉凶。如果莊稼遭受旱、澇、風、蟲等災害,收成不好,或是人畜得了傳染病,死亡慘重,或者房子裡出了火災,甚至發生了不正當的兩性關系的話,都表明寨子不吉利,前次獵的人頭不靈,這就要重去砍一個人頭來祭祀神靈,求得保佑。
佤族是一個勤勞、勇敢、純樸、善良的民族,在人類發展史上,在與大自然搏鬥的歷史長河中,何以能做出如此野蠻、殘害生命的獵頭祭祀呢?普遍的說法是:在三國時期,即公元220年至263年之間,蜀漢政治家諸葛亮為了鞏固邊關,統一疆域,先用煮熟的谷物,給還不會種谷物的佤族人耕種,種不出稻谷,就讓佤族人獵人頭來祭。然後,又暗中換上未煮過的新谷種,佤族人獵頭一祭,果然出苗,谷子飽滿結實,從此把諸葛亮奉若神明。
獵頭祭祀乃是一個民族原始落後愚昧所至,也是他們信奉原始自然宗教的像征,這種習俗在雲南滄源佤山中一直沿襲到解放前夕。
今天,我們已經無法考證諸葛亮與獵頭祭祀的內在聯系,但是,無論事實與否,這種愚昧殘忍的手段,給人類帶來的必然是慘痛的傷痕。
隨著新中國的成立,阿佤人民告別了沉痛的歷史,開始跨入新的世紀。今天,當我們走進阿佤山,不必再為“獵頭祭祀”的可怕傳說而提心吊膽。因為,阿佤人迎接我的是香噴噴的雞肉爛飯和佤山米酒,阿佤山贈給我的是純純的青茶和菠蘿蜜,還有佤山阿妹那旋律優美的蘆笙戀歌……
之二:野人與紅豆
滄源天造地設的自然美境,總是令人神往。
那佤山霧海猶如蓬萊仙境,南滾河自然保護區更是古木參天,充滿了神秘和誘惑。
我看見一片森林地,它正被佤山層層的雲霧籠罩著,似乎雲霧下面隱藏著什麼,使得本來就充滿著神秘色彩的森林,更加高深莫測。
我們開始走進大森林,臨行前,同伴詩人洪燭囑咐:小心野豬,還有野人。
然而,當太陽從高空俯視森林,南滾河谷便刮起了風。雲霧也漸漸被推開。剛開始,尚清爽涼快,不多久,太陽就把這片森林曬得滾燙,野風也趁勢灼人。
沿著南滾河而行,得到的不只是收獲,還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享受。除了領略大自然的偉大,還可以尋找到一種精神寄托,一種對生存世界充滿熱愛的信念。
我們沒有遇到什麼“野人”,卻與保護區管理所的同志結伴而行。在這片茫茫的原始森林裡,沒有人為的污染和勾心鬥角,動植物們相互依存,誰也離不開誰。
管理所的同志告訴我們,前些年,“野人”之風吹得很濃,苦煞了一些“野人”迷,從各地蜂擁而至,有幾個進山尋找“野人”的人還迷了路,三天三夜沒有走出森林,後來多虧遇到佤族漢子才將他們帶了出去。
我說,我們不是來尋找“野人”的,縱有野人,也不願打攪野人寧靜的生活。
在這片森林裡,不僅有過去發現的亞洲像、孟加拉虎、金錢豹、懶猴、獼猴、金絲猴、蘇門羚等動物,最近又發現了一些珍稀動物如小熊貓等。雖然這些動物我一個也沒有見著,但當我躺在灌木林中,靜靜地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分明感覺到,那些珍貴的動物就生活在我的身邊,我似乎已經嗅到它們濃重的氣味,仿佛我也是它們中的一員,回歸到了大自然的懷抱……
亞熱帶的植物也十分豐富,比如水杉、火桐、楠木等。當我戀戀不舍地走出大森林時,竟意外地發現了紅豆樹。
記得在北京街頭,曾遇到過一些賣紅豆的小姑娘,問多少錢一粒,說是五毛錢,我還曾欣然地買過幾粒,時隔多日後已忘了放在哪裡。沒想到,今天在南國邊境,我居然平生第一次見到了真正的紅豆樹。
自古“紅豆生南國”,這裡是紅豆的故鄉埃
此時的北方正值隆冬,萬木枯凋,哪裡能發幾枝呢?我想,倘若回到北京再碰上那位賣紅豆的小姑娘,我會對她說:送你一棵紅豆樹。
之三:關於“江桑木落”
提起歌曲《阿佤人民唱新歌》,人們是十分熟悉的,尤其末尾一句“江桑木落”鏗鏘有力,然而這四字的含義,恐怕就知之者少矣。
在我的理解中,一直以為是“江山不落”的意思。未曾想到,我的理解與之大廂徑庭。
在滄源采訪期間,我才知道了“江桑木落”的真正內涵。
原滄源縣委宣傳部長、佤族朋友李永星告訴我,“江”是佤語“秤”意思,“桑木落”是名字。“桑木”(SM,佤語為一個音節),在佤語中表示排行為“三子”,“落”是佤語中的姓,“桑木落”按漢語習慣譯過來就是“落桑木”,有些近似於漢語的“張三”、“李四”之類。所以,“江桑木落”漢譯過來即是“桑木落的江”,簡單地說就是桑木落的秤。
關於“江桑木落”,在佤山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傳說故事,這就是“江桑木落”的由來:
從前,桑木落家境貧寒,在財主家干活,一年到頭卻總是吃不飽穿不暖,深受財主的剝削與壓榨。有一天,財主要桑木落上山收割旱谷,桑木落十分痛恨財主的不勞而獲,就將收割的谷子用秤平分給了窮人,然後把剩下的禾杆弄得亂七八糟,裝成野豬踐踏的情形。財主讓桑木落上山之後不放心,便暗中前來想看個究竟,不料老遠就聽見山上傳來桑木落喊叫野豬來了的聲音,財主又驚又怕,急忙往回跑,慌亂中絆倒在地,被樹枝捅破褲子刺破睪丸,頓時昏死過去。桑木落又跑到財主家大喊大叫“主人被野豬撞破了下身。”竹樓上的財主婆被嚇慌了神從樓上掉下來摔斷了腿……
從此後,桑木落在阿佤山區以他的勇敢和智慧,為窮人分憂解難,在窮人心目中,桑木落就是公正平等的秤,人們都尊敬他稱他為“江桑木落”。
原來,簡簡單單的“江桑木落”四字,有著如此豐富而又深刻的寓意。美好的傳說表現了阿佤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值得慶幸的是,新中國成立後,文明進步的新佤山正在崛起。當我走進阿佤山寨,看到山川、河流是那樣的美好,人民是那樣的純樸與幸福,如今的阿佤山變化是那樣的巨大,前景又是那麼的寬廣!
這正如佤族縣長李彬在慶祝滄源佤族自治縣成立30年大會上的一段講話:“是黨的民族政策不斷取得勝利的30年,是自治縣政治穩定、民族團結、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不斷發展進步的三十年……”
當我走進阿佤人家,飲著佤族水酒,吃著雞肉爛飯,佤族姑娘小伙跳起了掃臼棒舞,又唱起了歡快的歌聲:
……各族人民團結緊向前進
壯志震山河。毛主席怎樣說
阿佤人民怎樣做
跟著毛主席跟著共產黨
阿佤人民唱新歌、唱新歌
江桑木落!
是的,公正與平等、和平與幸福,這就是阿佤人的理想,而毛主席就是阿佤人民心中的江桑木落。
只要心中永遠擁有“江桑木落”,勤勞、智慧、勇敢的阿佤人民和美麗的阿佤山就會永遠“江山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