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首次發現完好猛犸像血液:有望復活(圖)

生物

導讀 西伯利亞的一座偏遠島嶼,俄羅斯東北聯邦大學的一名研究人員蹲在一具母猛犸像遺骸旁。俄羅斯科學家表示他們在遺骸中發現了血液,可用於復活這種已經滅絕的古獸。 東北聯邦大學的一名研究人員手拿試管,裡面裝著從母猛犸像遺骸中發現的血液,保存非常完好。猛犸血液是在北冰洋一座偏遠島嶼發現的。發現猛犸血液據信還是第一次。 除了血液外,俄羅斯科學家 ...

西伯利亞的一座偏遠島嶼,俄羅斯東北聯邦大學的一名研究人員蹲在一具母猛犸像遺骸旁。俄羅斯科學家表示他們在遺骸中發現了血液,可用於復活這種已經滅絕的古獸。

東北聯邦大學的一名研究人員手拿試管,裡面裝著從母猛犸像遺骸中發現的血液,保存非常完好。猛犸血液是在北冰洋一座偏遠島嶼發現的。發現猛犸血液據信還是第一次。

除了血液外,俄羅斯科學家還發現了保存完好的肌肉組織。血液和肌肉組織之所以保存完好是因為母猛犸像的屍體掩埋在新西伯利亞群島的一座冰墓內。據信,這頭母猛犸像是在1萬年前死亡的。

猛犸像是大像的近親,一直生活在北冰洋的弗蘭格爾島,直到4000年前。科學家希望從冰凍的猛犸像遺骸中提取DNA,而後利用DNA樣本復活這種古獸。

北京時間5月3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西伯利亞北部島嶼,俄羅斯科學家首次發現保存完好的猛犸像血液,讓復活這種已滅絕的巨獸成為一種可能。血液的歷史可追溯到1萬年前,是在掩埋一具母猛犸屍體的冰層下方發現的。此外,科學家還發現了肌肉組織。死亡時,這頭母猛犸的年齡在50到60歲之間。

據《西伯利亞時報》報道,韓國科學家可以從這些血液中提取DNA,而後利用DNA復活這種古獸。發現猛犸血液據信還是第一次。在倫理層面,科學家對復活已滅絕古獸的侏羅紀公園型計劃存在巨大分歧。一些科學家堅稱不可能復活出與一度生活在西伯利亞的猛犸像一模一樣的克隆版。

俄羅斯東北聯邦大學應用生態學研究所猛犸像博物館負責人希姆尤-格裡戈列夫在接受《西伯利亞時報》采訪時表示:“發現猛犸血液和肌肉組織讓我們感到非常吃驚。”他指出這是在古生物學研究史上發現的保存最為完好的猛犸像遺海他說:“這是我們第一次獲得猛犸血液。在此之前,還沒有一個人看到過流動的猛犸血液。”

這具猛犸像遺骸是在新西伯利亞群島的一座“冰墓”中發現的。由於1萬年來一直處於完全冰凍狀態,部分身體部位保存相當完好。格裡戈列夫說:“這頭猛犸像的年代估計可追溯到大約1萬年前。遺骸之所以保存完好要歸功於獨特的環境,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遺骸所在地並沒有出現解凍而後再次凍結現像。根據我們的推測,這頭猛犸像失足掉進水裡或者被困在沼澤地無法脫身,最後走向死亡。由於這個原因,包括下頜和舌頭組織在內的下半身保存非常完好。上身和兩條腿被困在土中,曾遭到史前和現代捕食者的啃食,幾乎沒有保存下來。”

科學家希望至少能夠在這具保存完好的猛犸像遺骸中發現一個活細胞。不過,這種可能性並不大。格裡戈列夫表示:“我們非常幸運,發現了保存完好的血液。我們正計劃對其進行細致研究。我們懷疑猛犸像血液中含有一種天然防凍劑。我們將從猛犸像遺骸中提取血液、血管、腺、軟組織等樣本。一句話,提取我們能夠提取的一切。此次遠征時,我們攜帶了用於保存血液的防腐劑,真的是太幸運了。”

猛犸像樣本已被送到薩哈共和國首府雅庫茨克進行研究。薩哈也被稱之為“雅庫特”,是俄羅斯聯邦最大的行政區。這具猛犸像遺骸重量在1公噸左右,現已被運到西伯利亞大陸地區冷藏。韓國科學家黃禹錫的私人生物工程學實驗室可以利用血液和其他組織樣本進行復活嘗試。據悉,這個實驗室一直在研究其他猛犸像DNA樣本,試圖讓已經滅絕的西伯利亞猛犸像重回地球。在進行復活嘗試時,科學家會將一個卵子植入一頭活像體內。妊娠時間長達22個月。

2013年初,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在美國華盛頓特區舉行TEDx會議,就復活24種已滅絕動物的可能性展開討論。這24種已滅絕動物包括渡渡鳥、卡羅萊納長尾鸚鵡和斑驢。最後一次發現卡羅萊納長尾鸚鵡是在1904年的佛羅裡達州。斑驢是一種平原斑馬,一度生活在南非,最後一只圈養斑驢在1883年死亡。由於DNA在很久前就已降解,恐龍並不在名單之列。TEDx會議由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發起。

5月初,辛辛那提大學的科學家指出一顆巨大的隕石可能應對猛犸像的滅絕負責,而不是研究人員此前認為的人類捕殺。他們認為這顆隕石在穿過地球大氣層過程中分解成1000萬噸燃燒的碎片,墜落後散布到4個大陸。這些碎片釋放出有毒氣體,毒化了空氣同時阻擋陽光,導致溫度急劇下降,大量植物種群死亡,地貌也永久性發生改變。根據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研究論文,隕石襲擊導致了物種大滅絕。此前的理論認為人類居住地的擴張和瘋狂捕殺才是應該被指責的對像。

隕石襲擊後,一些動物種群——包括人類——選擇遷移或者進化出更小的體型以適應棲息地資源銳減的不利局面,又或者改變自身的生活方式。包括猛犸像在內的其他物種則無法適應這種劇變,最終走向死亡。猛犸像一度分布在歐洲大部分地區、亞洲部分地區和北美洲。研究指出隕石撞擊改變了地球的歷史進程。辛辛那提大學人類學家和地質學教授肯尼斯-坦克斯雷表示這場災難讓一些一度鼎盛的物種走向滅絕。他說:“想像一下,置身辛辛那提原野觀賞漫步的猛犸像將是何種景像。然而,一場災難就改變了一切,讓你再也無法看到猛犸像的身影。”

辛辛那提大學的科學家與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合作進行這項研究。研究中,他們在4個大陸發現了燃燒過的碳碎片,年代可追溯到1.28萬年前。在世界各地的20個考古遺址,他們對年代可追溯到冰河時代的岩床進行了分析。這些考古遺址的年代可追溯到地球歷史的形成期。這一年代與最後一批猛犸像滅絕的時間相匹配,同時也與其他冰河時代動物的滅絕時間相符,例如劍齒虎。

隕石撞擊地球表面或者在穿過地球大氣層過程破裂分解會導致天氣發生突然而激烈的變化。坦克斯雷教授說:“這可能導致氣候的劇烈變化,讓我們的設想成為一種可能。面對這種劇變,你的對策只能是遷移、進化出更小的體型或者等待滅絕。當時的人類擁有豐富的資源,智商也與現代人一樣,因此得以幸存。在沒有猛犸像可以獵殺的情況下,人類被迫改變生活方式,事實證明這種改變取得巨大成功。”

他指出人類應該從這場災難中吸取經驗和教訓。這些經驗和教訓對今天的人仍具有現實意義,因為地球再一次經歷快速和劇烈的氣候變化。坦克斯雷說:“它提醒我們,人類是多麼地脆弱。想像一下,如果發生一場波及4個大陸的大爆炸,人類社會將會發生怎樣的劇變。人類可能得以幸存,也可能是另一種情況。這場災難將顛覆‘游戲規則’。”(孝文)


精選文章: 生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