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有座奇特小廟 遠看像廟近看像塚再看像龜

文化

導讀 要不說答案,從背面看還真覺得是石龜 東南網-海都報閩南版4月2日訊(記者 蕭鎮平 白志強 文/圖) 核心提示 遠看像座廟,近看像墳塚,再看像石龜。這一串表述,說的可不是萬花筒裡呈現的萬像。 日前,有文史學者在漳州市區發現了這麼一座獨特的廟——南太武水石龜廟,經初步考證,這座廟至少200年歷史,它的背後藏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與太平軍殘部入漳及那些 ...

要不說答案,從背面看還真覺得是石龜

東南網-海都報閩南版4月2日訊(記者 蕭鎮平 白志強 文/圖)

核心提示

遠看像座廟,近看像墳塚,再看像石龜。這一串表述,說的可不是萬花筒裡呈現的萬像。

日前,有文史學者在漳州市區發現了這麼一座獨特的廟——南太武水石龜廟,經初步考證,這座廟至少200年歷史,它的背後藏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與太平軍殘部入漳及那些死於那場戰亂的漳州普通老百姓有關。

平日裡,特別是清明時節,總有許多人自發來這裡祭拜,以寄哀思。

對太平軍入漳歷史有專門研究的湯毓賢(雲霄縣博物館館長)就建議,專門保護太平軍入漳的各種史跡,還原歷史的真相,水石龜廟也可以列入考慮。

若從正面看去,有幾分像墳塚

亮發現

像墳塚,像石龜,古廟身藏小巷裡

從漳州市區水仙大街向下沙、江濱方向右拐,有一條小巷名曰“南太武巷”。巷子不寬,兩米多,行進約三四百米後,就可以看到一座小廟,廟門口有一棵榕樹。

廟不大,名叫“南太武水石龜廟”,10平方米左右。

走近一看,裡面的不一樣會讓你不自覺地駐足留心看上一看。

廟堂裡,並無神案與神像,整個廟室裡就砌成一座墳墓的樣子,後面是墓座,左右是墓手,中間有一塊凸起的地方,像墓丘,前面有一塊像墓碑的一樣的暗室,暗室裡藏著一塊石碑,彎下身,經手電筒一照,石碑還刻有“眾魂大墓”四字,最前面的地板上則砌著一個小案子,像是擺放祭品的地方。

再向前走近一看,才發現中間凸起的墓丘上面雕刻著龜紋,是一個龜身,這個龜身和前面的“墓碑”剛好就組合成一只完整的“烏龜”。

“太奇特了,沒見過這種廟的造型埃”漳州市知名學者許初鳴說,他以前研究、走訪過許多漳州本土的寺廟及風土書籍,均無這座寺廟的記載,哪怕是全省至今也沒發現這種造型的廟。

水石龜廟不大,約10平方米

論歷史

香爐留字可鑒,廟齡至少200年

“我負責看管這個水石龜廟已幾十年了。”82歲的陳阿婆一說到水石龜廟,就說“很靈驗”。

“以前廟前有一個小水潭,廟裡又有一只石龜,所以叫水石龜。”陳阿婆說,後來周邊都建了房子,就把水潭給填了。

“那棵榕樹還是我年少時種的,現在都長得這麼大了。”陳阿婆說,她家就住在附近,而她也較熱心,所以就主動負責看管這座小廟,廟有幾百年的歷史,至於建於什麼年代,她也不清楚。

經多方查看,許初鳴均沒找到有關這座廟宇的碑刻記載,不過最終仍在廟裡後面的墓座上面,找到一個香爐,香爐是一個信眾奉給廟裡的,仔細辨認發現,上面中間刻著“水石龜大眾爺”,右邊刻著“嘉慶丁卯年”,左邊落款為“信徒口口口奉”。而嘉慶丁卯年,為公元1807年。

“這座廟叫‘水石龜廟’,而這個香爐上面很明確刻著‘水石龜’,所以香爐是這座廟所有,是肯定的。”許初鳴說,而信徒奉獻香爐的時間為1807年,所以可以肯定,1807年或更早的時間,這座廟已經存在了,所以這座廟的歷史至少有200年以上。

“其實,這個廟祭的不是什麼神明,而且一些古代無主的屍魂。”陳阿婆說,至於都是些什麼人,她也不是很清楚。不過,經過多方詢問,周邊的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提到,曾聽說這兒可能是祭奠死於“長毛反”的百姓。

香爐上刻著“水石龜”的字跡

追往事

廟裡祭奠亡於太平天國殘部入漳戰亂中的百姓

據了解,南太武巷周邊一帶,都叫南太武社,因龍海市的南太武山而得名。

“水石龜廟裡祭的無主屍魂,其實就是死於太平天國殘部入漳戰亂中的普通老百姓。”漳州二中退休老校長郭錦飆從小就居住在南太武社,所以他對這個廟有些了解。

郭錦飆說,南太武社的《郭氏家譜》記載:郭家始祖柳娘和兒子郭言於1856年後從漳浦杜潯林口村遷來這裡居住,1864年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率部攻打漳州,郭言家窮,曾受雇晚上守城門,城破跑回家。

《家譜》還記載,社裡水石龜廟是與眾不同的廟宇,廟裡地上砌成龜背,龜頭如同墳墓前嵌著的石碑,鐫刻“眾魂大墓”,放著“金鬥”(裝骸骨罐子)和幾個骷髏,其實是死於“長毛反”(指太平天國殘部)百姓的遺骸,“眾魂”就是沒人敬祀的孤魂。

“《郭氏家譜》當時記載的還是較可信的。”許初鳴說,他還曾在多年前有幸讀過漳州市區謝氏的一本家譜,家譜裡面也曾記載當時太平軍殘部殺入漳州時,造成許許多多無辜老百姓家破人亡。

許初鳴說,在漳州的許多地方史志中,均有明確記載,當年太平軍殘部流竄入漳州時,確實殺了許多老百姓,所以漳州百姓很痛恨太平軍,在石碑、家譜裡,都稱之為“長毛反”。

聽建議

可作太平天國史跡保護

湯毓賢是雲霄縣博物館館長,多年來對太平軍入漳歷史有專門的研究,其曾利用多年的時間,寫成《南國殘陽》一書,首次全面揭示“長毛反”給漳州民眾帶來的深重苦難,兩年前此書問世時,在史學界引起較大反響。

另據漳州史料記載,清同治三年(1864年)農歷六月十三天京失陷前夕,侍王李世賢、康王汪海洋率部分太平軍經蘇浙突圍出走,轉戰於贛、閩、粵三剩農歷九月連克永定、龍岩、平和、南靖。14日占領漳州府城,隨後又克雲霄、長泰、漳浦、詔安等縣城,數十萬漳州老百姓死於這場戰亂。

“由於太平軍是殘部,軍紀不嚴,加之入漳時,受到較大的抵抗,所以其最後破城後,就開始屠殺百姓。”湯毓賢說,據他研究,全漳州,包括天寶、詔安、雲霄等地,共有七八處集中埋葬當時死於戰亂的老百姓的公墓。

“但像水石龜廟一樣,專門建一座廟紀念則是僅有的。”湯毓賢說,他最近就想專門給有關部門寫一份報告,建議專門保護太平軍入漳的各種史跡,還原歷史的真相,水石龜廟也可以列入考慮。


精選文章: 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