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帕坦:工匠雲集的藝術之城

景點

導讀 歷史上,尼泊爾擅長寺廟建築和雕刻工藝的工匠,都雲集在巴格馬蒂河畔的帕坦古城中,他們所掌握的千年絕學,為這座古城迎得了“藝術之城”的美譽。而今,作為尼泊爾最古老的城市,帕坦城中幾乎雲集了整個尼泊爾最漂亮的建築…… 和首都加德滿都只有一河之隔的帕坦,是一座有著1700多年歷史的城市。在尼泊爾人口中,帕坦還有一個重要的名字:勒利德布爾。意思就 ...

歷史上,尼泊爾擅長寺廟建築和雕刻工藝的工匠,都雲集在巴格馬蒂河畔的帕坦古城中,他們所掌握的千年絕學,為這座古城迎得了“藝術之城”的美譽。而今,作為尼泊爾最古老的城市,帕坦城中幾乎雲集了整個尼泊爾最漂亮的建築……

和首都加德滿都只有一河之隔的帕坦,是一座有著1700多年歷史的城市。在尼泊爾人口中,帕坦還有一個重要的名字:勒利德布爾。意思就是“藝術之城”。

城中心的杜巴廣場,是“世界紐瓦麗式建築”的集中展示地;城東則擁有尼泊爾最古老的宮殿帕坦皇宮,是“南亞次大陸最好的博物館”;同時,全城各地還散落著1400多座神廟,終日香火繚繞,藝術家將其稱為“漫天神佛的棲息地”……

申冤大鐘

色彩艷麗的“勒利德布爾”

帕坦和尼泊爾的首都加德滿都只有一河之隔,距離僅3-5公裡左右。走在帕坦的街頭,你會驚訝於這座古城保存得如此完好,很多古代建築都遺留著完整的風貌,有著濃重的中世紀氣息,建築的雕花和紋飾也非常精美。歐美工匠最大的問題是:“這些藝術建築,究竟是如何躲過歲月的風蝕,最終完整保存下來的呢?”

古代的帕坦,是尼泊爾木刻和金屬雕刻的工藝制作中心,城中盛產各種精美的銅器雕刻和地毯。那時候的當地人,以修建寺廟為生,現今加德滿都幾乎所有的寺廟,都是由當初的帕坦人修建的。帕坦人從不吝嗇自己的技藝,當地工匠師們可謂作品遍天下,比如在公元1260年,帕坦當地有名的工匠師阿尼哥就曾來到中國,一呆就是46年,留下了北京阜成門白塔等傑出作品。

精美的廟宇建築

1980年,帕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亞洲重點保護的18座古城之一。據說,相關專家前來考察時,被這裡遍布著的以紅磚為外牆、以深色木頭作門窗和走廊的建築所吸引……其實,這種建築風格在尼泊爾有一個專業的名詞,叫做“紐瓦麗風格”,專家們考察完後驚呼:這是世界上罕有的。正因為如此,今天帕坦城中心的杜巴廣場,也就獲得了“世界紐瓦麗式建築集中展示地”的稱號,因為廣場上幾乎所有的寺廟和建築,全都是這種風格。

古老王宮中的沐浴池

在帕坦城內,有名的古建築眾多,其中最古老最著名的,絕對首推帕坦王宮。

王宮位於杜巴廣場的東部,早在14世紀的時候就已開始修建,直到400年後的18世紀,主體部分才終於完工。從時間上來看,帕坦王宮的修建比加德滿都王宮更早,是當之無愧的尼泊爾最古老宮殿。

帕坦王宮在歷史上可謂飽經風霜。公元1768年,沙阿王朝的軍隊攻克加德滿都後,轉向繼續攻打帕坦。當時帕坦的統治者是馬拉王朝,王朝的國王帶著隨從們慌忙逃離,沙阿王朝占領了帕坦之後,焚毀了帕坦王宮。隨後,王宮雖然重建,卻又在1934年遭遇了大地震,再一次遭到破壞。

值得慶幸的是,王宮的主體建築結構保存到了今天,現今依舊可以讓人們感觸到曾經的奢侈與震撼。

王宮在杜巴廣場中心街道上分別開有三個宮門,最南邊的一個宮門是進入桑達裡宮院的,這裡是國王和王後沐浴的地方,由17世紀中後期的斯裡·尼瓦斯·馬拉國王修建。藝術品包圍著桑達裡宮院——宮門入口有猴王哈奴曼神像,中央的水龍頭為鎏金銅長蛇雕像,池壁鑲嵌著86塊石雕神像,有半人半獸、多面多手等形像,雕刻技藝細膩繁復,堪稱世界難得的藝術珍品。

帕坦金屬雕刻技藝出眾

王宮中間的一個庭院叫做穆爾宮院,是王宮裡面最大的一個宮院,由兩層樓的四合院組成,木質的回廊上雕刻著各種印度教的傳說故事。這裡是古代王室進行宗教儀式的宮院,院子的中央有一座約3米高的金色小廟,古時候每逢最重要的節日——德賽節,王室就會把當時的活女神庫瑪麗請到這裡來,讓她坐在這個小金廟中,接受人群的膜拜和供奉。宮院的背面,是王室的塔萊珠神廟與德古塔萊神廟,站在32米高的塔萊珠神廟上,可以俯瞰整個杜巴廣常

通過杜巴廣場的金門(Golden Gate),可以進入王宮最北邊的庭院:摩尼科沙瓦院。據一塊公元643年的石碑碑銘記載,這座宮院最初是李查維王朝的王宮,等到了馬拉王朝時,由希迪·納拉·辛哈·馬拉國王繼續擴建而成。宮院南端的宮殿開有兩層的窗戶,面對廣場,是國王接受市民朝拜的地方。每當有重要節日或者外國重要領導人來訪,這扇小窗戶就會打開,國王就會在窗口迎接客人。

摩尼科沙瓦院的前半部分,經過現代修葺一新後,顯得金碧輝煌,如今是帕坦的博物館,也是南亞次大陸最好的博物館。博物館內展出的絕大多數是印度教和佛教中的神像,以及各種銅制的工藝作品,同時還收藏了自20世紀末以來的許多照片,對尼泊爾的宗教和藝術進行了精彩的介紹。

1400座神佛棲息地

有人感嘆,帕坦是神佛的棲息地,因為這裡的寺廟實在是太多了。據統計,帕坦記錄在案的神廟就有1400多座,它們遍布全城的每一個角落。行走在街道上,可謂三步一廟、五步一寺。

寺廟眾多

帕坦眾多的神廟中,最著名的是金廟。這座廟宇位於杜巴廣場北端的巷子深處。寺廟的門口立著兩尊凶猛的石獅,與金廟門口的守衛一樣嚴格看護著寺門——這裡決不允許攜帶任何皮制品進入廟內,因為在教徒看來,皮制品都是不潔之物,會污染神廟,褻瀆神靈。如果你恰好系著一條皮帶,那麼非常不幸,你只能除掉你的皮帶再進去了。

宗教徒的聖地

進入廟門之後,你會發現金廟的稱呼可謂實至名歸——屋頂是鎏金的,神像是鎏金的,甚至連所有的雕飾都是鎏金的,整個寺廟看起來到處都是金碧輝煌,香火裊裊。相傳克拉底王朝時期,佛祖釋迦牟尼曾居住在帕坦,他將鐵匠階層提升為金匠階層,又將自己的姓氏賜予他們,金匠們感激佛祖的慈悲,於是築金廟來紀念佛祖。

除了金廟之外,帕坦另一座大名鼎鼎的神廟是黑天廟(克利須那神廟)。傳說17世紀時候的馬拉國王在睡夢中夢見了黑天神(黑天是印度教神話中被稱為毗濕奴神第八個化身的英雄),認為這是神靈對他的顯現,於是下令建造黑天廟。

黑天神廟全部由石材建造,逐層堆砌,看上去就像個尖錐形的寶塔,像征著印度教神話中的宇宙之山。神廟內部的石刻精美,刻有印度的兩大史詩故事:《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的故事畫面,被譽為尼泊爾建築藝術的奇跡。神殿的內部供奉著克利須那(《摩訶婆羅多》故事中的英雄)的神像。對於進入者,這裡也有著嚴格的限定——非印度教教徒不許入內。在每年的8~9月克利須那節期間,這裡還會舉行盛大而熱鬧的慶典,以紀念克利須那的誕生……文:沐颯寒 圖:Anthonio Gomez


精選文章: 景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