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考古學家近日利用聲吶設備在德克薩斯州加爾維斯敦港附近17米深的水面之下發現了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沉沒軍艦“哈特拉斯”號的殘海據考古學家介紹,聲吶設備清晰度非常高,幾乎就和照相一樣,掃描結果似乎讓人感覺親眼看到了150年前的那場激烈戰鬥。

150年前1月11日,在德克薩斯州加爾維斯敦港附近,“哈特拉斯”號在霍默爾-布雷克的指揮下,在盡力阻擊南方邦聯的商業武裝船“阿拉巴馬”號偷越港口封鎖線。不幸的是,如這幅油圖所示,“哈特拉斯”號被打得千瘡百孔,並沉入海底,輪機艙中兩名船員一同遇難。德爾加多介紹說,相關檔案記載,兩名遇難船員都是愛爾蘭移民,他們參加美國海軍可能是為了獲得公民身份或為了逃避經濟困境。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近日公布了一組最新3D圖片,圖片以極為清晰的視角詳盡展示了一艘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沉沒軍艦“哈特拉斯”號。上圖講述了“哈特拉斯”號沉沒時的情景,下圖為最新3D圖片。一場場猛烈的風暴,如2008年的艾克颶風,將沉船身上的泥沙衝走。這艘炮艦沉沒於150年前的一場戰鬥,確切來說,沉沒時間應該是1863年1月11日。“哈特拉斯”號沉船躺在17米深的水下。由於其上泥沙已被衝走,因此考古學家才得以利用高清晰度的聲吶設備發現並定位了沉船的露出部分。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國家海洋避難所海洋遺產管理處負責人、考古學家詹姆斯-德爾加多介紹說,“聲吶設備清晰度非常高,幾乎就和照相一樣。甚至可以這樣理解,人們似乎真正地參觀了這個位於海底的驚人博物館。”

為“哈特拉斯”號槳輪提供動力的蒸汽缸的一部分從泥沙中露出來。德爾加多介紹說,“哈特拉斯”號建造於特拉華州,下水於1861年,最初被命名為“聖瑪麗”號。林肯總統要求建立起一道美國港口封鎖線,但是海軍沒有足夠的艦船來鞏固。因此,他們立即購買“聖瑪麗”號,並將其重新命名為“哈特拉斯”號,並派往佛羅裡達。

海軍駕駛“哈特拉斯”號從佛羅裡達出發,前往加爾維斯敦,因為加爾維斯敦剛剛被南方軍隊接管。在距離加爾維斯敦海岸大約32公裡處,天漸漸暗了下來。船上人員看到一艘汽輪正在向他們靠近。隨著兩船逐漸靠近,對方向“哈特拉斯”號開火。

借助最新高清晰度聲吶圖片,德爾加多等人發現了沉船殘骸的諸多細節,如輪機艙中的機械損壞情形,這是此前考古學家從未了解的。德爾加多介紹說,“‘阿拉巴馬’號建造於英格蘭,是南方邦聯軍隊的一艘軍艦。兩船互相射擊了大約13分鐘,但最終‘哈特拉斯’號敗下陣來,被打得千瘡百孔並沉沒。”

聲吶掃描發現一個用來連接槳輪的軸已嚴重彎曲。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局介紹說,這表明當“哈特拉斯”號沉沒時受損嚴重。

在這幅“哈特拉斯”號的俯視圖中,上部是它的槳輪,下方是蒸汽缸。隨著“哈特拉斯”號船體逐漸從海底露出,德爾加多開始對沉沒地點進行地圖繪制,並在此過程中,查閱大量檔案資料,發現了許多關於這艘炮艦船員的故事。

一張漁網拉起了這台機器,這可能是連接“哈特拉斯”號活塞與槳輪的機械設備。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考古學家從檔案資料中發現,“哈特拉斯”號沉沒後,指揮官布雷克繳械投降。“阿拉巴馬”號接受了投降,並將受傷船和其他人都囚禁起來。“阿拉巴馬”號要求,只要“哈特拉斯”軍官承諾不再領導對抗“阿拉巴馬”號的行動,他們就可以保留自己的劍,並可以在甲板上散步。後來,“阿拉巴馬”號將俘虜丟在了牙買加,讓他們自行返回美國。(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