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柱剖面圖 神經橋受損部位


癱瘓病人站起來還會遠麼?
新快報訊 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1日報道,來自瑞士蘇黎世大學的科學家近日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上發表論文稱,在特定情況下通過注入藥物和恢復訓練,脊髓受損和嚴重癱瘓的小白鼠,能在不依靠大腦的情況下,部分恢復行走能力。相關的初步人體試驗,將有望於明年展開。
1 老鼠的脊柱和脊髓部分受損,導致老鼠的下半身因接收不到大腦傳來的信號而癱瘓。研究者向老鼠注入混合藥物,並通過電擊刺激神經。
2 研究人員用一些康復設備把老鼠吊起來,先讓其保持平衡,並能行走。
3 兩周後,老鼠脊髓的神經已經重塑,老鼠可以行走、爬樓梯甚至跑步。
試驗結果:能恢復基本行走能力
試驗中,庫爾蒂納的團隊通過向重度癱瘓的老鼠的脊髓,注入一種被稱為一元胺促效劑的混合藥物,這種混合藥物取代大腦發出的神經遞質,觸發老鼠受損脊髓的多巴胺、腎上腺激素和復合胺受體的反應。在注射藥物十分鐘之內,通過電極刺激,即可恢復老鼠的基本行走能力。不僅如此,兩周後,這只老鼠還能爬樓梯和在跑步機上跑動。
研究者稱,治療成功的關鍵是讓老鼠也參與治療。康復設備把老鼠吊起來,先讓其保持平衡,然後用巧克力誘惑,讓老鼠走兩步。
庫爾蒂納的研究顯示,通過藥物作用和電極刺激,老鼠受傷的脊髓出現了奇特的發展,因重傷和大腦失去聯系的脊髓,開始取代大腦,獨立調節老鼠腿部的活動。
追根溯源:
受損脊髓能重塑恢復
研究顯示,大腦和脊髓對於輕度和中度的損傷具有一定的神經重塑能力。但此前的研究一直認為,嚴重受損的脊髓是無法進行神經重塑的,這也意味著,因脊髓嚴重受損而喪失的運動能力,將無法得到恢復。不過,瑞士蘇黎世大學教授格雷瓜爾·庫爾蒂納的研究,深刻地改變人們對中樞神經系統的認識。庫爾蒂納的研究證明,因嚴重受損而處於“休眠”狀態的脊髓如果首先被“喚醒”,通過特定的藥物配合,脊髓也能夠實現重塑和恢復。
發展前景:
在人類身上應用前景樂觀
進一步的研究顯示,大腦對肢體運動的控制,只需要很弱的神經信號即可完成,而脊髓開始神經重塑後,將可以繞過損壞的脊髓,和大腦重新建立聯系。最終,大腦將能再度實現對肢體的控制,並部分恢復肢體運動能力。庫爾蒂納表示,相關研究成果在人類身上的應用前景十分樂觀,初步的人體試驗有望在明年展開。屆時將有700萬英鎊經費來支持。但是由於老鼠的生理情況與人類的情況不一樣,因此科學家們或許需要研究出更加安全有效的方法。 (六一)
聲音
“這項研究算是神經復原領域的一個世界杯級的成就。在從癱瘓中重新站立起來後,這只老鼠在幾個星期之後已經可以達到運動員的水平。這意味著癱瘓病人有可能實現100%恢復到能自由行動。”——瑞士蘇黎世大學教授庫爾蒂納
“這是一項開拓性的研究,給那些脊髓受損的癱瘓病人們帶來完全恢復的希望。盡管現在依然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但是我相信我們依然能找到合適的方法來在人類身上應用。”
——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伊麗莎白·布拉德伯裡博士
“在過去,人們總認為脊髓受損之後還能完全恢復,是個天方夜譚。但是現在這個觀念已經完全被顛覆了。當然,從動物試驗到人體應用,我們還需要克服很多困難。”
——英國某脊髓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克·培根博士
“這是一項激動人心的成果。不過我們仍然要謹慎,因為老鼠的神經系統跟人類的神經系統還是有區別的。我們一直以來都期待能探索出合適的治療方案,讓人類能從脊髓受損中完全恢復過來。這項成果還只是第一步,但是這項成果或許能啟發人類研究出更新更好的治療方法來讓那些因脊髓受損而癱瘓的病人重新站起來。
——英國脊髓研究協會研究員丹·巴登”
無獨有偶
癱瘓者用意念控制機械手
近日,在英國《自然》雜志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創造了一種“神經界面系統”。這種系統可將大腦的神經活動直接轉化為控制機械裝置的信號,從而實現人腦對機械的操控。雖然這些動作還不如常人的動作那麼快速和准確,但這項技術的誕生,標志著癱瘓病人有望借此重獲一定的行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