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環保局回應美領館監測PM 2.5:標准不同

環境保護

導讀上海環保局回應美領館監測 PM2.5:數值接近標准不同 雙方監測手段、計算方法一致 近兩個月對比表明雙方監測PM2.5數值也基本一致 但對空氣質量好壞評價可能不一 早報記者 余夢 俞凱 游客在上海外灘拍照。早報記者 徐曉林 圖 美國總領事館也開始發布上海空氣質量了。 昨日下午6時,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在其網站上公布,其監測到的PM2.5小時濃度為67微克/立方米,AQI(空 ...

上海環保局回應美領館監測 PM2.5:數值接近標准不同

雙方監測手段、計算方法一致 近兩個月對比表明雙方監測PM2.5數值也基本一致 但對空氣質量好壞評價可能不一

早報記者 余夢 俞凱

游客在上海外灘拍照。早報記者 徐曉林 圖

美國總領事館也開始發布上海空氣質量了。

昨日下午6時,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在其網站上公布,其監測到的PM2.5小時濃度為67微克/立方米,AQI(空氣質量指數)為152。根據美國空氣質量評價標准,當時的空氣質量為“不健康”。

同一時刻,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空氣質量實時發布系統顯示,普陀和浦東張江的PM2.5小時濃度值分別為58微克/立方米和59微克/立方米,但並未公布當時的AQI指數。另據該中心官網昨日零時發布的空氣質量提醒,昨日上海空氣質量為優,預計下午和夜間為良。

雙方結論為何有差別

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有關專家指出,目前雙方在監測手段、監測設備、計算方法等方面差異不大,但核心問題是雙方的空氣質量評價標准不一樣,由此得出的空氣質量的好壞就不一樣,這也就是“雙方PM2.5小時濃度差異不大但得出不一致結論”的原因。

事實上,經過近兩個月的比對監測,美領館和上海正在正式運行的兩個監測點位的PM2.5平均濃度基本一致。

由於美國總領事館只監測其在淮海中路辦公點的PM2.5,華東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束炯還對美國總領事館空氣監測設備、數據的專業性等提出質疑,認為一個監測點的數據並不能代表整個上海的空氣質量。此外,以美國的空氣質量標准來評價上海的空氣質量也是不妥當的。

對此,美國總領事館也在其網站上強調,整個城市的空氣質量分析是無法通過單個監測儀得到的,美國的空氣質量指數也和中國的不一樣。

上海不“鴕鳥式”回避

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上海的PM2.5工作才剛剛起步,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目前正在加快完善現有國控點PM2.5監測設備和發布系統,將分階段發布PM2.5監測數據和AQI指數。在PM2.5監測上,上海不做“鴕鳥式”的回避,將第一時間把上海環境狀況客觀、及時、科學、准確地向公眾反映。

同時,在空氣質量治理上,上海也有緊迫感,將加快對PM2.5的治理,盡量縮短治理過程。

“以美方標准評價上海空氣不妥”

“以美國的空氣質量標准來要求中國是不妥當的,兩個國家所處的階段不同,國情也不同。”華東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束炯說。以下是束烔的具體觀點。

1.反對以PM2.5小時濃度來評價空氣質量的方法。

通常情況下,污染源大致是一定的,天氣條件對空氣質量影響較大,而形成對空氣質量有影響的天氣條件,這個“生命尺度”至少需要6小時,因此,1小時的濃度值不能說明問題,一個點位的監測數據也不能代表上海的空氣質量,公眾不必要太在意。

2. 上海對PM2.5的監測精度是可信的。

目前上海環保部門所用的監測設備和方法均是得到國際認可的。

3.大氣環境的治理需要一個過程。

中美兩國目前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國情也不一樣,因此,以美國的空氣標准來評價上海空氣質量,是不妥當的。

從上海目前的人口狀況、污染源數量等因素綜合評價,上海的空氣質量是可以的。但是,通過此事對上海環保部門也是一個鞭策,上海大氣環境治理還可以做得更好。

上海未來3年再投103億治空氣

針對PM2.5造成灰霾天氣頻頻出現,上海在加緊做好PM2.5監測和發布准備工作的同時,將依托第五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累計投資103億元,把強化大氣細顆粒污染控制作為大氣污染防治的核心。

目前,上海市政府正在組織相關部門,有針對性地研究制定PM2.5的綜合防治工作方案。

機動車污染防治:做好新車提前實施國V排放標准的各項配套准備,同步配套相應成品油供應;全面推行機動車環保標志管理等。

燃煤電廠污染防治:全面推進20台35萬千瓦及以下燃煤機組在2014年前完成高效除塵改造等。

強化其他各類污染源控制: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到2014年計劃共淘汰2000個落後產能項目等。

工業源污染防治:開展石化、制藥、金屬塗裝、印刷等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控制試點示範等。

城市揚塵治理:中心城區推進實施建築工地揚塵污染在線監控系統;加強城市道路揚塵污染控制,提高道路保潔率等。

積極推動長三角大氣污染防治合作:開展區域空氣質量信息的共享和聯合預報等。

上海市環保局有關人士指出,控制PM2.5還需要市民共同參與,如多乘公交、避免過度裝修等。

中美監測的PM2.5數值一樣公布的空氣質量可能不一樣

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的有關專家指出,中國和美國計算PM2.5對應AQI的方法一致,均為分段插入法,但由於兩國執行的標准不同,對應計算出來的AQI也有很大差異。 比如,假設某天的PM2.5日均值為35微克/立方米時,按美國標准計算得到的AQI為51-100區間,相應的空氣質量為中等;而按中國現行標准計算,得到的AQI為0-50區間,相應的空氣質量為優。但當PM2.5日均值超過150微克/立方米(對應的AQI為200),雙方計算得到的AQI一致。 上海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形像地打了個比方,相當於孩子考試得了80分,在中國可能算考得一般,而在有的國家就算是不錯的分數。 因此,中美評價標准不同,決定了得出的空氣質量好壞的結論不一致。

監測PM2.5:上海方式更科學不易受南方潮濕天氣影響

目前,美國總領事館監測PM2.5使用β射線法,上海則使用微量震蕩天平法,這兩種方法均被中國和美國環保部門認可,但上海方式更適合上海高濕的氣候。

美領館監測問題1

只監測淮海中路一個點

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為何決定自行測量PM2.5,又為何選擇淮海中路作為數據采集地點?

昨日,早報記者在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網站上看到一條信息:“根據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對居住在北京的美國人發布空氣質量信息,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也安裝了空氣質量監測儀來測量PM2.5指數, 作為衡量領事館淮海中路辦公室附近空氣質量的一個指標。”

該消息中稱,直徑在2.5微米以下的懸浮顆粒(PM 2.5)被稱為“細顆粒”,並被認為對健康最為有害,它們的體積足夠微小,以至於可以進入肺部甚至血液循環。

美國總領事館新聞發言人貝婉女士昨日表示,最近,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確實安裝了一個PM2.5空氣質量監測裝置,但測量得出的空氣質量數據,主要給美國社區和美國總領事館人員提供健康方面的一個非官方資訊。

貝婉解釋說,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目前在淮海中路、南京西路等地一共有三個辦公地點和建築,經過綜合考慮,他們覺得位於淮海中路的總領館是最佳PM2.5監測點。在安裝這個PM2.5監測裝置之前,已經與上海市有關部門進行過溝通。

不過,美國總領事館也在網上強調,整個城市的空氣質量的分析是無法通過單個監測儀的讀數得到的。

美領館監測問題2

β射線法易把水汽當灰塵

通過監測數據比對,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與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PM2.5小時濃度值差異並不大。

對此,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有關專家解析說,目前美國駐滬總領事館使用的β射線法與上海市環保局使用的微量震蕩天平法及其監測儀器,均為中國和美國環保部門認可的儀器和方法。

重要的是,上海采用的微量震蕩天平法加補償法更適合上海高濕的氣候,精確度更高,因為β射線法有可能把水汽誤當成顆粒物,導致精確度偏低。

該專家說,不管哪種方法都是得到國際認可的,誤差都在合理範圍。經過近兩個月的比對監測,美領館和上海正在正式運行的兩個監測點位的PM2.5平均濃度基本一致。從這一點來說,上海的監測方法和公布的數據是科學的、客觀的、可信的。

PM2.5評價空氣質量:美方標准目前比中國高兩個階段

雖然近兩個月的監測表明,美國總領事館和上海環保部門對PM2.5的監測結果基本一致,但由於評價標准的不一致,導致從PM2.5得出的空氣質量指數存在較大差異,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在網站上也特別提到這一點。

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有關專家指出,造成這一差別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美國執行的標准相當於世界衛生組織空氣質量指導值第三階段標准,而中國則相當於第一階段標准,才剛起步。

美方PM2.5轉換為AQI

美國總領事館測量出PM2.5後,將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開發的“PM2.5讀數轉化為空氣質量指數”的公式,發布當時的空氣質量指數(AQI),作出相應的健康指引。

根據該公式,比如說,當空氣質量指數為50代表空氣質量優,對公眾健康幾乎沒有影響;當指數為大於300時,代表空氣質量有害。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空氣質量指數和中國的不一樣。

目前,上海空氣質量評價標准仍采用API(空氣污染指數),主要評價因子為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而美國已經使用了AQI標准。

中方今年才啟用AQI

不過,在今年,上海將采用國家環境保護部新公布的《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除了API中的監測因子外,PM2.5、臭氧、一氧化碳也被納入了評價標准。

盡管如此,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的有關專家指出,中國和美國計算PM2.5的AQI的方法一致,均為分段插入法,但由於兩國執行的標准不同,對應計算出來的AQI也有很大差異。

但是,按照中國和美國計算AQI的技術規範,PM2.5小時濃度不能計算AQI,按小時濃度計算AQI缺乏科學依據,容易引起市民誤解。


精選文章: 環境保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