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子仲姜盤:盤底飾物可旋轉

文化

導讀 文/本報記者 吳波 上海博物館有一件非常有趣的青銅盤——春秋子仲姜盤。此盤出土於山西,它的奇妙之處在於盤底的雕刻飾物可以360度旋轉,妙趣橫生,這在諸多出土的青銅文物中獨一無二。此盤早年不幸流失國外,被香港愛國人士葉肇夫花費重金購回,並無償捐獻給上海博物館。 上博珍藏春秋貴族遺寶 子仲姜盤形體較大,通高18釐米,直徑45釐米,重12.4公斤,折沿 ...

文/本報記者 吳波

上海博物館有一件非常有趣的青銅盤——春秋子仲姜盤。此盤出土於山西,它的奇妙之處在於盤底的雕刻飾物可以360度旋轉,妙趣橫生,這在諸多出土的青銅文物中獨一無二。此盤早年不幸流失國外,被香港愛國人士葉肇夫花費重金購回,並無償捐獻給上海博物館。

上博珍藏春秋貴族遺寶

子仲姜盤形體較大,通高18釐米,直徑45釐米,重12.4公斤,折沿,淺腹,圈足,體形較大,器壁厚重,風格質樸渾厚。

此盤絕妙之處在於盤內所鑄31個水生動物,其中有11個是圓雕,可在盤底作360度旋轉,其他20個是淺浮雕。這31個裝飾物在盤內排列成5周,中心是一只圓雕的雄性水禽,頭上有冠,將其圍著的第一周是浮雕的兩只青蛙和兩只烏龜,相互交錯;第二周是圓雕的4尾魚;第三周是浮雕的4只青蛙和4只烏龜,交錯排列;第四周是4只圓雕雌性水禽,頭上無冠;第五周是7尾浮雕的魚和4只圓雕作蹲伏狀的青蛙,同樣是交錯排列,其中一只青蛙遺失,旁邊有銘文。可以想像,當使用者在盥洗時,水從手上流下,衝擊到盤內的小動物上,這些動物隨機不停旋轉,是多麼奇妙悅人的一件事!

值得注意的是,其裝飾所刻畫的龍、虎、水禽等圖案與西周時期的禮器風格有很大不同,由猙獰變得調皮可愛,繼承了西周晚期青銅器“玩器”的風格,可以說其標志著春秋早期一種新的禮器文化風格的正式形成。

國寶鑄造工藝謎團

專家談到子仲姜盤的鑄造方法說,“此盤雖然使用分鑄技術,可是要在盤底層中嵌進這批動物極其微小之底軸,並且還要垂直,保證不被卡住,讓每只動物作360度旋轉,所以在合範澆灌銅液的時候,盤與軸的接觸之處僅能容納一層非常薄的泥料,在銅液高溫澆鑄時使泥料不會脫落,而且使盤底又不能滲漏,此種高難度之鑄造技藝,在此盤上得到充分的體現。”

問題是,真的是底軸連在小動物上,嵌入盤裡嗎?如果底軸是嵌入盤中,那底軸和盤之間必然有間隙,盤中之水會流入底盤的夾層中,很難流出。底軸嵌入盤中,那底盤中必有夾層,要做夾層,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兩個面焊接了。而青銅專家根本就沒有發現該寶貝有任何焊接痕跡。

子仲姜盤銘文拓片

子仲姜盤銘文解釋

“佳六月初吉,辛亥大師作,為子仲姜沫,盤孔碩且好,用祈眉壽子子,孫孫永用為寶。”

銘文記錄6月初吉辛亥日,大師為其夫人子仲姜作此祈福之盤,盤既大且好,用來祈求長壽,子子孫孫要永遠實用。這件精美的青銅盤銘文書體工整,文字精練簡要,並且有許多用語用韻異常精妙,整篇銘文是學術價值極高的史料。


精選文章: 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