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老人23年繪就北京胡同全圖

人文地理

導讀 舒了(原名舒世忠) 年齡:80歲 12月8日下午,夕陽灑進陽台改造的書房,“別對著太陽,紙會曬黃了。”舒了將紙小心翼翼卷起,捧回屋裡,再細細地在床上鋪開。 一張一開的大紙,密密麻麻布滿線條和文字,復興門至西四(對角線距離)間的街巷、胡同分布狀況“盡收眼底”。每條街巷、名人故居、歷史故事,都在圖上詳盡記錄。 這樣的圖共30張。 23年來,舒了尋訪北� ...

舒了(原名舒世忠) 年齡:80歲

12月8日下午,夕陽灑進陽台改造的書房,“別對著太陽,紙會曬黃了。”舒了將紙小心翼翼卷起,捧回屋裡,再細細地在床上鋪開。

一張一開的大紙,密密麻麻布滿線條和文字,復興門至西四(對角線距離)間的街巷、胡同分布狀況“盡收眼底”。每條街巷、名人故居、歷史故事,都在圖上詳盡記錄。

這樣的圖共30張。

23年來,舒了尋訪北京外二環、內二環的大小胡同,用這30張圖,描繪了老北京城的胡同全景。

舒了說,他心中的老北京城,依舊是10歲那年,他爬上家門南邊的城牆看到的:北海白塔的尖兒、先農壇的大殿依稀可見;低頭是湍湍流淌的護城河,兩岸垂柳千絲萬絛;拉菜的老夫趕著驢車;身後胡同紫藤纏繞的四合院裡,京胡聲悠揚。

胡同“未了情”

1991年,舒世忠退休那天,他改名:舒了。老人說,這有三個寓意:退休了;一事無成,完了;心未了。

這樁未能了卻的心願,便是將老北京城的胡同記錄下來。

改革開放後,政府要改善居民居住條件。

“改善,會拆平房蓋樓房,胡同裡的平房拆了,老北京那點文化就沒了。”出生成長在陶然亭一個小胡同的舒了,抱著擔憂,開始了串胡同,“我這輩子干不了什麼大事,就把胡同拍下來,把老北京文化留給後人。”

經過近一年對大小胡同的“摸底”,1987年3月1日,舒了開始“地毯式”串胡同。

以足當尺

沒串多久,舒了在東直門一帶的胡同“串暈了”。那兒有永康胡同、前永康胡同、後永康胡同……“這幾條胡同哪個接哪個,我弄不清。”舒了說,這次經歷讓他覺得,如果自己弄不清胡同的關系,怎麼能讓別人明白?

宮廷畫師繪制的《乾隆京城全圖》給了他靈感:圖中詳細描繪了內外城的形狀、結構、街巷及胡同分布。

舒了決心把胡同畫出來。

他借來皮尺,從胡同口往裡拉,以量出寬窄。可試了一次,舒了就放棄了,“人來人往根本沒法量。”

後與同事聊天,提到辦公室尺寸時,“有人說15平米,我從這頭走到那頭,正好五步。”量完步數,舒了靈光一現——用步數量尺寸。

從此,串胡同時,舒了總“念念有詞”地數數,拐角、古樹、古宅,都悉數記下。

被誤當小偷

舒了總是手拿筆和本,看到有特色的建築、雕刻的門聯,他拍照,做筆記。15年下來,他用掉40多個記錄本。

“一個陌生人在胡同裡四處張望,好多人懷疑你身份。”舒了笑稱,他曾被認為是拆遷辦的,還有人看到他一個人邊走邊念念有詞,“覺得這老頭是不是腦子有玻”

一次,舒了在原崇文區白橋大街串胡同時,一位民警路過,看到舒了“行蹤鬼祟”,便上前詢問,“我說我來了解胡同,警察不相信,把我帶到了居委會。”舒了百般解釋,才被“還了清白”。

2002年,舒了走完老北京城所有胡同。這年,他著手將胡同留在紙上。

根據步數和記錄,舒了按比例縮小,用鉛筆勾出胡同、街巷的輪廓後,用重筆勾邊,最後往圖上填文字說明。

歷時八年,2010年年末,舒了用30張一開紙,描繪出“北京胡同全圖”。


精選文章: 人文地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