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現常 本報記者 吳煌 攝
昨天是畢加索誕辰130周年紀念日,1881年的10月25日,一個日後被載入史冊的畫家——巴勃羅·魯伊斯·畢加索在西班牙呱呱墜地。130年後的今天,他的作品第一次大規模走出巴黎的畢加索美術館,漂洋過海來到中國。
昨日,記者踏進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對話”這位號稱史上“最高身價”的藝術家,以及他價值6.78億歐元(約60億人民幣)的62幅真跡。
62幅真跡,從14歲讀到90歲
本次“2011畢加索中國大展”共有7個作品展示區和8個記錄畢加索生活的攝影展區。大師的作品與生活照相互穿插,為觀眾了解畢加索的藝術和人生提供了更多生動的線索。
展廳內全部62件大師真跡囊括了畢加索從14歲到90歲,8個創作時期的作品,參觀者可一睹其在不同繪畫階段,包括童年時期、藍色時期、玫瑰紅時期、立體主義時期、古典主義時期、超現實主義時期、蛻變時期以及田園時期的代表性作品。其中多幅傳世名作諸如《赤足女孩》、《雕塑家》、《坐紅色扶手椅的女子》、《朵拉·瑪爾肖像》、《瑪莉·泰瑞莎肖像》等,都是稀世珍品,也是欣賞、研究畢加索創作無法繞開的經典。
《赤足女孩》是畢加索在14歲時的作品。14歲的畢加索已經對技巧的運用駕輕就熟。難能可貴的是,這幅畫並不純粹以技法取勝,而在於畢加索在那樣一個年齡之下,就能捕捉到同齡模特兒的內在氣質和生命。畢加索本人對《赤足女孩》也相當滿意,一直將它保留在身邊。
《朵拉·瑪爾肖像》這幅作品創作於蛻變時期。台灣著名詩人、文藝評論家余光中先生曾將畢加索這一時期的創作特點概括為“四肢異位、手腳交錯、五官互調,畫醜為美。畢加索並不是在亂畫,他是一個老頑童,他在跟我們捉迷藏”。
機會難得,要感謝畢加索美術館擴建
“就算是歐洲人,除非到巴黎的畢加索美術館,否則也沒法在一個地方看到那麼多畢加索真跡。”在10月17日的大展開幕式上,大明星張曼玉對媒體這樣說。
所以,對中國人來說,這樣的機會更難得。要不是因為巴黎的畢加索美術館要擴建,這批作品就不可能到全世界巡展。當年,畢加索逝世以後,他的遺產太過龐大,以至於他的繼承人甚至付不起巨額的遺產稅,於是法國政府挑選了包括240多幅油畫在內的5000多件作品,作為“遺產稅”征走了,由此建立畢加索美術館。現在,美術館中的作品被分成兩批,在全球巡展。
本次展覽的策展人謝定偉說,“1983年,法國總統密特朗訪華,他帶來了25件畢加索的作品。我記得,畢加索為他的情人朵拉·瑪爾畫的肖像在那一次的展覽中也帶來了,它也出現在這次展覽中。”
真不便宜,一條絲巾賣800元
承辦如此規模的頂級畫展,謝定偉坦言“壓力很大”,光借展費、運輸和保險就耗費幾千萬人民幣的成本。“在國外,大規模的畫展都不是政府出資的,而是有成熟的商業模式。” 謝定偉說,“通過贊助商贊助、門票和周邊衍生品的銷售,才可能回本。”
謝定偉透露,付給美術館的借展費是100萬歐元(約900萬人民幣);世博中國館3個月的場地費是300萬人民幣;為62件真跡購買保險費又花去了數百萬人民幣;此外,動用8架飛機運送畫作、展覽營銷、做衍生產品而付給畢加索基金會的版權費以及安保費用等等,整個展覽總投資據說超過5000萬人民幣。
展覽開幕沒幾天,旅游團體已經來了不少,“團購活動已經做過,接下來還可能和旁邊的沙特館推出聯票,以及一系列優惠活動。”謝定偉說,“周邊產品賣得也不錯,到目前已經有20萬元的營收,第一批印制的畢加索精裝畫冊都賣完了。”當然,這些產品都價格燙手,因為光是畫冊的版權費就高達3.5萬歐元(約人民幣31.5萬元)。
這次展覽,平時門票80元,雙休日要120元。不少觀眾表示,在已經習慣了博物館、美術館的“免費午餐”後,掏百來塊看個展覽的確有點心疼。
而周邊產品中,畢加索的畫冊,精裝大開本的380元,小開本的雜志大小,賣80元。
其他印有畢加索作品的各種周邊產品也有點小貴。書簽60元,小筆記本40元,T恤80元,雨傘300元,而印有《朵拉·瑪爾肖像》的絲巾標價到了800元!
有一款叫“數字畢加索”的產品十分有趣,它就像十字繡,把畢加索的《扮醜角的保羅》的輪廓印在畫板上,人們只需要按照畫板上的色彩提示和輪廓,就能依樣畫葫蘆,“復制”出一張《扮醜角的保羅》了。本報記者 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