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水政策最近將焦點轉移到水安全方面來,認為水基本是一種可再生資源,但卻分布不均,城市化的快速發展是造成水需求和可獲得水資源不平衡的主要原因,由於水的輸運、轉移代價昂貴,所以重點要放在管理好本地可獲得的水資源上。正如歐盟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而采取的所謂“低碳經濟”一樣,歐盟應對水資源短缺采取的是“低水經濟”策略,在水需求和可獲得水資源平衡被打破地區發展“低水經濟”,意味著減少水資源的浪費和提高各種可獲得水源的使用效率,包括海水淡化和污水回收再利用等。
一、歐洲水策略面臨三大挑戰
首先,最高目標是確保人人擁有安全的水資源,因為水是人類最重要的必需品。這個目標還遠遠沒有達到,根據歐洲歐盟經濟委員會(UNECE)估計,歐洲約有1.2億人家庭沒有安裝飲用水水管,該委員會1999年采納的“倫敦水健康協議”是第一個提倡改善水安全來防止水傳播疾病的國際性合約。歐洲是實現聯合國“千年目標”關於到2015年前將沒有安全飲用水和基本水衛生條件的人口數量減半的積極行動者,歐盟研究機構、歐洲政府和其他權威機構正通過實現他們的發展目標進行著相同的努力,例如2002年約翰內斯堡發起了“歐洲水行動初始方案”,該行動以“歐非水與生命合作”簽訂為標志達到了頂點。水和污水管理部門也為實現這些目標貢獻專家和力量,例如,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Yunus教授在Grameen Bank銀行成立了基金會,曾為孟加拉國貧窮地區的50萬人解決飲用水供應問題。
第二個挑戰是水質恢復,歐盟為此采取了專門法律方式,“2000年水框架指南”指定了歐洲到2015年要實現的水目標。
第三個挑戰是緩解歐洲目前可獲得水源的影響,建立完善水服務體系完成對公眾的水服務使命,也就是說,確保水供應滿足健康和環境要求,並且有一個可以令人接受的水價。
二、歐洲水資源短缺的原因
1.局部地區的水資源緊張是由於資源和需求的平衡被破壞。
水資源短缺和干旱的不同之處在於水需求結構超過了水資源在可持續發展條件下可實現的水供應,根據歐洲2007年7月統計“至少有11%的歐洲人口和17%的歐洲領土連續遭受著水資源短缺的影響”。統計表明,歐洲水資源緊張的局面並不是廣泛分布,但區域性限制相當明顯,由於這個原因,歐洲的水短缺還要根據區域性具體情況具體解決,水資源緊張是區域性問題,而非全局性問題,水基本是可再生資源,但分布不均。
2.城市化的迅速發展打破了水需求與可獲得水源問題的平衡。
水需求的增加主要發生於城市,歐洲在過去的40年,由於人口的增加使水需求增加了一倍,或者是高水平的生活,或者是一些地區季節性的旅游給城市可獲得水資源帶來很多壓力。每個月,全球新增加的城市化人口數量相當於西班牙首都馬德裡的人口數,全球範圍城市人口增加的比例首次於2008年超過5%,而從2000年到2030年,非洲和亞洲的城市人口將可能增加一倍。
3.由於水的輸運和轉移代價昂貴,故重點要放在更好管理區域可獲得水資源上。
如果用船輸送淡水,會使水價很高而不能令人接受,2008年,西班牙城市巴塞羅那從法國馬賽運水,其水價格達到每立方米8至10歐元,而這裡的公共水稅收也不過是每立方米不到1歐元,另外,用船輸運淡水本身對水質也是一種威脅,例如塞浦路斯淡水輸送所存在的蒸發和健康問題。
4.氣候變化對可獲得水資源的不可避免的影響具有長期性,並且比城市化和人類活動更加難以測量。
未來氣候變化的效果將會於地中海地區最明顯地表現出來,降雨將發生廣泛變化,長久干旱的發生幾率將會增加,現存的水需求與水供應的平衡將會被打破。
三、歐盟應對水資源危機的策略
1.出台水政策
(1)歐洲法律強調在循環方面保護現有水資源,下一步需在水量方面保護可獲得水源
“水框架指南”的目標是通過水質保護方式確保到2045年有好的水狀況,該目標的實現主要靠河流流域的綜合管理,包括流量控制和水質標准等,涉及地表水和地下水,最後再將責任分解到各歐盟成員國。
革新的措施還包括,保護當地水資源的水質和保持可獲得水源的數量,例如:處理市政污水,積極建設污水收集系統和污水處理廠,使更多的人擁有基本衛生條件。深度農業區需要保護好水源不受廣泛使用化肥和殺蟲劑的影響。
(2)水稅需要反映水的價值
“水框架指南”允許歐盟成員國和市政權威機構對所提供的水服務征稅,以促進水資源的有效使用,這是因為歐洲水資源一方面存在著過度利用,也存在著沒有計量的水使用。
具體實施中,“使用者付費”的原則不能被忽略,在經濟和金融危機時代,使用價格手段控制水資源沿著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十分重要。將水資源根據使用分解為不同部門用水,例如,工業、城市居民和農業等,根據所提供的水服務的不同進行收費,同時考慮“誰污染,誰付費”的原則。
例如,如果農民不繳納足夠的水稅以包括他們的水消費和所造成的污染,則他們將沒有意識通過農作物產出的價格來補償水稅的損失。“使用者付費”原則不能強行實施,例如,合理的化肥劑量充分被農作物吸收,沒有殘留和污染水源,且殺蟲劑也沒對環境造成毒害或是使用無公害殺蟲劑,則水污染要酌情減少費用,然而,如果水稅太高則低收入農戶承受不了,這時可以給予水稅補償。
2.發展“低水經濟”
歐共體在減少氣候變化方面走上了“低碳經濟”這一明智之路,在溫室氣體方面的決定也可被應用到水部門來,歐洲應站在“低水經濟”的立場支持“脫水”發展。
2002年以後,很多研究者致力於“水印跡”理念,這是一個指標,用以測量消費者、產品、商業或一個國家直接、間接、有形和無形的水消耗,例如,一千克牛肉的“水印跡”約是16000升,一個國家或一種產品的“水印跡”強調國際貿易中虛擬水的存在,在水短缺的局部事例中,“水印跡”考慮生產鏈鎖,而並非只是流域管理。
制止浪費是邁向“低水經濟”的第一步。
(1)高效用水意味著制止浪費和減少水損失
輸水管網有效系數是標識從生產工房到用戶水龍頭的水損失的多少,管理水供應的合約應包括系統滴漏的減少,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從2000年以來,輸水管網滴漏的水量由每天每平米326立方米降到176立方米,這種效率的提高得益於大面積安裝了電子產品,能明顯改進管網滴漏的監測。除了輸水管網管理以外,農業灌溉占了人類70%的用水份額,是另外一個有節水潛能的區域,例如滴灌灌溉。最後,家庭和工業用水戶可以使用電子裝置,進行運程監控,監視現地點的變化,防止由於滴漏造成的浪費,浴室的簡易滴漏會使家庭用水加倍。
(2)在某些地區光靠減少浪費還是不足以平衡水需求與可獲得水源間的矛盾
通過減少水的消費來解決地區水短缺是錯誤的,實際上,歐洲的水消費已經在下降,在1995年到2005年10年間,德國柏林的水使用下降16.5%,法國巴黎下降11%,這種用水量的降低是由於經濟的發展減少家庭水使用和技術的革新。在歐洲大城市已經實現了大面積的用水量減少,在水緊張地區,喚醒人們警醒的節水意識是重要的,這種情形在地中海沿岸的國家更是如此。
3.尋找可替代水源
(1)雨水
使用雨水在一些情況下是合適的,尤其是對於工業用水,作為對比,雨水管網需要與飲用水管網徹底分離和有效分開,原因是可能有毒害人體健康的風險。
(2)海水淡化是個有前景的技術,但需要很多能量
海水淡化飲用水是一項前途光明的技術,而目前只能滿足1%的用水需求。在世界範圍,距離海岸20千米範圍居住著全球40%的人口,故這些地區的缺水地方可以建設海水淡化工廠。
世界最大的海水淡化工廠由Veolia於2005建立,位於地中海東邊以色列的Ashkelon,每年產生的淡水供140萬人使用。西班牙投巨資於海水淡化事業,現在擁有全球8%的總機容量。海濱旅游點依靠淡化海水越來越普遍。全球範圍內,海水淡化容量從1990年到2007年增加了三倍,海水淡化將來發展包括減少新能量輸入和淡化工廠碳排放量;限制向海洋棄置鹽漬,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消費控制,因為海水淡化生產的水很昂貴。
(3)污水再利用
污水是水源短缺地區最好的可替代水源,世界範圍的污水再利用總量到2015年將比目前多一倍,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的污水不多,經過適當處理,很多可以被再利用。換句話,污水再利用能成倍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因為污水能被重復多次使用。污水再利用兩大優點:首先是污水是可以獲得的,且需求很高;其次是城市下游污水再利用將會構成新的資源,其數量隨水使用的增多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