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50年歷史的木雕。

傑內古城的大清真寺,馬裡最輝煌的文化遺產。

馬裡國家博物館主席塞繆爾·西迪貝檢查館存文物。
世界文物市場對於西非文物的興趣逐年上升,從新石器時代的石刻藝術到14世紀的木雕,導致非法文物挖掘和走私在西非國家馬裡肆虐,因為缺乏監管和專業保護,這個國家的珍貴文物正飛速流失。
馬裡中部的一個村子,距離尼日爾河只有65公裡遠,四周都是泥土砌成的房子,每間前面有一片土地場院,我就蹲在這樣一個院子裡,等待一次秘密交易。 驢子、山羊、綿羊、雞和鴨在院子裡散步,女人一邊制作食物一邊好奇地將目光投向我。這家的主人自稱是阿馬杜穿著深紫色的長袍Bubu,這是馬裡的傳統服 裝,瘦高的他看上去很富有。他走進一個儲藏室,幾分鐘後手上拿著幾件東西出來,這些東西都被白布包著。打開第一個包裹,裡面是一個類似瑞士雕塑大師賈柯梅 蒂風格的人像雕塑,雕琢在一塊已經明顯有歲月痕跡的淺色木頭上。遺憾的是雕塑部分損壞,很多地方開裂同時人像失去了一條腿,阿馬杜稱這件東西是他在村子附 近的一個山洞裡發現的,他把玩著它說:“這玩意兒至少已經有700年歷史。”
阿馬杜在隔壁房子經營著一間生意火爆的家庭旅館,另外還有一項副業,銷售工廠制作的模仿早期西非文物的雕像,這些旅游紀念品主要銷給從西方國家前來 的背包旅行客,或者旅行團游客,通常在冬天的黃金季節,他們能塞滿阿馬杜的家庭旅館。但是有人告訴我,阿馬杜真正的大錢是從文物收集者手上賺到的,尤其是 來自歐洲的收集者,如果是一件貨真價實的文物,他們通常願意支付上萬甚至十萬美元,這在馬裡簡直就是一筆巨款。阿馬杜從當地村民手中收羅文物然後出售給歐 洲的收集者,這當然都是明目張膽的違法交易。之所以我和他能有這次秘密聚會,因為我的向導告訴他我是來自美國的收集者,對多貢文物的“真貨”感興趣。
多貢是馬裡最古老的部落之一,一直以務農為生,信奉萬物有靈論。15世紀或者更早的時候,因為被阿拉伯文化驅逐,多貢人來到邦賈加拉懸崖邊上長約 160公裡的狹長地帶居祝如今邦賈加拉懸崖已經是舉世聞名的文化遺產,每年吸引無數慕名旅游者。定居後的多貢取代了原本居住在這裡的泰勒姆人,泰勒姆人 的生活方式非常特殊,由於地形的限制,他們在懸崖上鑿出洞穴,不僅作為居住的地方還作為埋葬死者的地方。泰勒姆人被趕走後,作為住宅的洞穴被多貢人占據 了,他們也繼承了這種洞穴文化,繼續開鑿洞穴作為住地或者墳常後來隨著人口不斷增多,洞穴式的生活方式不能滿足,多貢人開始在懸崖邊上的石坡發展村莊, 其中包括如今我所在的村子。今天這裡還生活著大約50萬多貢人,絕大部分依舊信奉萬物有靈論,其余的是基督徒或者穆斯林。多貢人的宗教文化核心是所有生物 都有自己的神,因此形成豐富的祭祀文化。其中禱告者在祈求懺悔、與不同神進行溝通的時候必須有一個人像雕刻,這是連通神界和世俗的媒介,在很多山洞裡或者 神龕附近,能發現大量類似的雕刻。在多貢人的住宅裡,窗戶上總是雕刻著精美的鱷魚、烏龜、蝙蝠等,這是當地重要的文化習俗。
在阿馬杜的私家場院裡,這個傳統的多貢人繼續打開包裹向我展示其他東西:一對用烏木雕成的人像,一個男人一個女人,他說至少有80年歷史,開價是 16000美元。還有一個非常精細的木雕人像,據說已經有500年歷史,開價是2萬美元。他說:“你可以向我所有的顧客詢問,我經手的東西絕對都是真 的。”
兩天之前在一個名為Hombori的村子裡,我曾聽當地一個老人說,村子裡年輕的多貢人如果到洞穴裡偷古代文物並出售給文物販子,就會被老人詛 咒而很快死去。但是這個國家一直以來的極端貧窮、阿拉伯文化的入侵還有像阿馬杜這樣的文物販子手中的大把鈔票總能誘惑多貢人出賣祖先的文化遺產。很多時候 不僅是年輕人這麼做,出於各樣的原因,老年人,甚至是德高望重的,都會這麼做。阿馬杜曾向我兜售一件據說有700年歷史的人像雕刻,開價9000美元,他 說是從村子的長老委員會購買的,當時委員會需要錢改建村子裡的學校。阿馬杜說:“一切都只不過是多少錢的問題。”
在馬裡,多貢人的村子只是一個縮影,還有更多數不清的村子,人們爭相撲向金錢,就是這樣的掠奪還是不能滿足西方收集者的驚人胃口。鐘情於馬裡文物的 不僅有歐洲人,還有美國人和日本人,他們認為馬裡文物是非洲文物中最棒的。收集的熱點有尼日爾三角洲內陸出土的赤陶雕像,這些雕像反映了曾經控制撒哈拉商 貿路線的3個帝國的文化痕跡,幾百年前,撒哈拉商路將無數非洲資源送至歐洲和中東地區,還有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以及多貢村莊的精美人像雕塑。
馬裡政府的官員表示,近年來在國際文物交易市場上,馬裡文物的價格以驚人的速度不斷攀升,就連人造的精美仿制品價格都不菲。伴隨著價格的上升,細密 的文物走私網絡也形成,這些都威脅著非洲最偉大的文物寶庫,隨時有被搶掠清空的危險。阿裡是墨普提市的文化官員,這個城市位於尼日爾三角洲內陸,是馬裡重 要的貿易城市,他說:“文物販子就好像墨西哥的毒販一樣,他們建立了強大的網絡,能連接馬裡最窮的村民和歐洲最富有的收集商,而我們卻沒有資源阻止他 們。”
馬裡的文物是被保護的,從原則上來說,聯合國在1970年於巴黎召開大會,通過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約》,公約強制要求所有成員國共同阻止非法進 口、出口交易文化遺產;15年後馬裡通過法律保護本國文化遺產,而被保護的範圍是相當廣的。但這項法律被證實非常容易被違反,而且並不完全是那些最貧窮的 村民出於生存需要違反法律。根據一項未經證實的報道,10年前一伙盜賊闖進傑內大清真寺,該寺是世界著名文化遺產,位於尼日爾三角洲內陸,盜賊將清真寺中 央的大門拆下,這扇已經有幾百年歷史的大門上鑲滿黃金,然後換上一扇劣質的仿制大門,為了掩蓋偷盜事實。被偷的大門可能價值數百萬美元甚至更多,它可能經 陸路穿過防守薄弱的布基納法索邊界走私出境。
從此文物偷盜和走私團伙從未停止腳步:2005年11月,法國蒙彼利埃-地中海機場的官員截獲了9500件來自馬裡的工藝品。幾天後,法國海關工作 人員在阿爾勒(Arles)外圍攔住了一輛開往德國的摩洛哥貨車,車上裝滿了摩洛哥的化石和馬裡的雕塑、陶器及珠寶。2007年1月,巴黎戴高樂機場的 管理人員打開了9個看似可疑的包裹,包裝上標明是從馬裡首都巴馬科(Bamako)運來的“手工制品”,結果發現這些包裹裡有650多只手鐲、斧頭、燧 石和石戒指,都是從馬裡東部梅納卡(Ménaka)附近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挖掘出來的。其中一些遺址可追溯到8000年前,那時候,撒哈拉沙漠還是一片聚居 著狩獵者的廣闊稀樹大草原。
美國休斯敦的萊斯大學的考古學家、古西非文明學術權威蘇珊·基奇·麥金托什說:“我們可以設想這個遺址過去的事情:它的用途是什麼?誰使用了它?無論曾經發生過什麼,當土地上的資源被破壞殆盡,結局就成了現在這樣,損失太大了1
我和麥金托什在高城相遇。高城是尼日爾河邊的一座終年炙熱的集鎮,滿是泥牆砌成的房子和圓頂帳篷。我開車從廷巴克圖出發,穿過撒哈拉沙漠,歷時兩天 到達高城。到達時,落日的余暉正灑在沙漠上。麥金托什正順道來關心發掘磚石結構建築群的事,這個項目由她的研究生馬馬杜·西塞負責。當地人認為,14世紀 馬裡王朝的統治者坎庫·穆薩在更古老的舊址上建造了這一遺址。緊鄰著足球場,有一家歸馬裡文化部管、有著黏土和石灰牆面的旅館,我看見麥金托什坐在旅館的 水泥地上,她借著屋裡僅有的一只40瓦燈泡的光亮,研究從遺址裡找來的一些陶器碎片。她用手指觸摸著一片淡藍色薄碎片,說:“我們差不多挖到3.5米深, 這件陶器應該可以追溯到約2000年前。”
1977年,麥金托什和她當時的丈夫羅德裡克·麥金托什對一個6米高的土丘進行發掘。兩人均是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考古專業的研究生。這個土 丘是傑內-傑諾遺址的標志性地形。傑內-傑諾位於今天的傑內古城附近,是一個約有2000年歷史的商業中心,它位於從加納出發的古老的黃金貿易航線上,也 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最古老的市中心區之一。這對夫婦發現了陶器和混有黏土的赤陶土雕塑,還有來自於東南亞一帶的玻璃珠。此發現被大力宣傳:《倫敦時 報》、《泰晤士報》的記者報道了這些發掘;麥金托什夫婦在《考古學》雜志記載了研究成果;同時就他們的研究出版了專著,用圖片描述了1977年和1980 年發現的赤陶土寶物,包括現陳列在馬裡國家博物館的一個無頭軀體雕塑。對類似質量雕像的需求是增加該地區偷盜的一個因素,偷盜行為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 開始了。
麥金托什說,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盜賊們在尼日爾三角洲內陸和其它地區洗劫了幾百個考古丘。從這些遺址偷來的物品賣到了天價:1991年,在紐約蘇富比 拍賣行以27.5萬美元拍賣了一件約80釐米高的馬裡赤陶土公羊,這件藝術品有600到1000年的歷史。這在當時馬裡雕塑的價格中名列前茅。比利時記者 米歇爾·布倫特後來報道說,馬裡的一位造假者給公羊加了假身子和後腿,欺騙了全球的非洲藝術專家。布倫特又指責說,這件物品是1986年從達瑞村掠奪而來 的。在1997年,又一件事使馬裡人臭名昭著。當時法國總統希拉克收到別人送的一尊赤陶土公羊,在馬裡方面證明公羊是從泰南庫地區偷來的之後,他又把公羊 退回了。

邦賈加拉懸崖上的墓穴,有價值的東西已經被搶空了。

文物偷盜者洗劫了多貢地區邦賈加拉懸崖上的很多洞穴,很多懸崖墓地被完全破壞。

在歷史上很長時期,馬裡處於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黃金貿易路線上的重要位置,使得它的文物如今具有極高的藝術和考古價值。
沙漠中刮起一陣猛烈的風。我鬥膽走到高城另一側,發現了這個地區有計劃、有步驟的偷盜的實例。麥金托什的研究生馬馬杜·西塞帶領我穿過一處名叫高塞 尼的考古,一粒粒泥沙撲打在我們臉上。在我們腳下的洪泛平原上,我好不容易辨認出特勒姆斯河干燥的河床。在1400年前,可能就是這條河吸引了人們到此定 居。然而河床上幾百個坑引起了我的注意,它們有6米深,使土丘坑坑窪窪。“小心點,”西塞踮著腳繞過了一個鑿坑,“盜賊們到處都挖過了。”
在公元610年到公元1200年之間,高塞尼一直是娣亞王朝的貿易中心。10年前,歐美國家和馬裡的考古學家們在砂土中搜尋並發現了精細陶瓷、銅手 鐲和用玻璃和半寶石串成的項鏈。然而偷盜者早就在土質較軟的地段挖了通道,並把他們發現的寶物賣給在尼日爾的國際文物販子。幾年前,馬裡文化部雇用警衛日 日夜夜看守此處。西塞審視著這個荒蕪的地方說:“那時已經太晚了,這裡早被搶得一干二淨。”
已故高城文化事務司司長布布·加薩馬曾告訴我,偷盜已經沿特勒姆斯山谷蔓延到幾乎不可能防護的偏遠地區。在2004年10月,當地有人向他舉報了一 群活躍在高城外圍沙漠區域的盜賊;加薩馬帶來了憲兵隊,並在黎明前展開誘捕行動,該行動使17名盜賊落網。當時他們正攜珠寶、箭頭、花瓶和從新石器時代及 以後遺址偷來的文物潛逃。加薩馬說:“他們通常找的是玻璃珠,可能會拿到摩洛哥或者毛裡塔尼亞賣,每串能賣到3000美元。”這些盜賊都是附近的游牧民 族,他們被判在高城監獄服刑6個月。西塞說,從那以後,當地人成立了“監督小組”來協助保護遺址。
馬裡政府在打擊文物盜竊方面做出一些努力,不過進展甚微。前總統阿爾法·奧馬爾·科納雷是一位考古學家,於1992年至2002間在位。他在尼日爾 三角洲內陸建立了文化保護網絡,負責巡查遺址和加強人們對保護馬裡遺產必要性的認識。政府也在重要的土丘上加強了防衛。麥金托什經常每幾年就回馬裡一次, 她說科納雷的計劃幾乎杜絕了傑內-傑諾及周邊地區的偷盜行為。馬裡國家博物館主席塞繆爾·西迪貝曾幫助馬裡海關官員阻止了文化遺產外流。制定的規則要求任 何想出口馬裡藝術品的人需親自把貨和一些照片送到博物館官員手裡。只有當西迪貝和其他專家認為出口的物品確實不是文化遺產時,才簽發出口資格證書。西迪貝 說,兩個月前,他剛剛阻止過一次有百年歷史的赤陶土文物的運輸。陰險的出口商對此規則大為憤怒,因為此規則使他們以復制品冒充正宗工藝品更難,並且價格也 暴跌。
文物販子阿馬杜對這些規則嗤之以鼻。我問他我是否能走私多貢雕塑出境。他閃過一絲微笑說:“沒問題。”阿馬杜說他會把我所買的所有東西 都打包到一個安全的木箱,並叫我把商品的價值寫低95%。他說,鑒於巴馬科國際機場可能難對付,他建議客人們帶著商品經陸路到尼日爾。邊境上的馬裡海關官 員通常懶得打開木箱。“你就告訴他們,你花了100美元買了它,作為給家人的禮物。這樣就沒有人再問了。”他又向我保證說,起疑心的官員可以被買通。只要 我到了尼日爾,就會萬事大吉了。尼日爾政府在督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約》的強制簽約國合作以打擊文物盜竊時,並不嚴格。阿馬杜堅持認為,他的黑市交易有 助於貧困的多貢地區的經濟發展。但是也有人說,為了使他們對文化的破壞合法化,販子和買家回避了這些爭論。“他們聲稱自己在做好事,比如建醫院和到處投 資,”墨普提的文化官員阿裡說:“但是最終,他們對人類文化遺產造成了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