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科學家稱全球變暖中場休息暫停十年

環境保護

導讀資料圖片:這是位於北極附近的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一條冰川(8月23日攝)。自1966年以來,這條冰川已縮減了3.5公裡。研究表明,北極地區氣候變暖的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區氣候變暖速度的兩倍,這對北極地區的生態系統構成了嚴重威脅。新華社/法新 全球氣候變暖將開始“中場休息”,時間大約是10年。 這是全球首個十年期氣候預報。德國研究小組聲稱,全球平均氣溫與正常水 ...


資料圖片:這是位於北極附近的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一條冰川(8月23日攝)。自1966年以來,這條冰川已縮減了3.5公裡。研究表明,北極地區氣候變暖的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區氣候變暖速度的兩倍,這對北極地區的生態系統構成了嚴重威脅。新華社/法新

全球氣候變暖將開始“中場休息”,時間大約是10年。

這是全球首個十年期氣候預報。德國研究小組聲稱,全球平均氣溫與正常水平相比仍將會持續偏高,但21世紀頭7年所呈現出的氣溫不再進一步升高的勢頭,很可能還將再持續10年。

洋流改變抵消溫室效應

德國研究小組的努力是世界範圍內首次正式發布的十年期氣候預報。這項研究成果將刊登在近期出版的《自然》雜志上。

為什麼會有這種結論?研究小組稱,海洋洋流的自然改變有可能會暫時性地抵消不斷上升的溫室氣體排放所產生的影響。

普林斯頓大學地球物理流體動力學實驗室科學家湯姆警告說,這項預測“非常大膽”。

即使沒有全球變暖,十年期的氣候變化也會產生巨大的社會和經濟影響。舉例來說,這種變化被認為可能會導致颶風季裡颶風密度的升高或降低,又或者是長期干旱的重復發生。研究者說,僅此就使得這一十年期的氣候預報具有極高的價值。而由於與百年期的氣候預測使用的都是同樣的計算機模型,因此相對後者,十年期這種更短期的預測更加現實。

結論:太平洋地區溫度不變

這一建立氣候模型的最新努力來自於德國萊布尼茲海洋科學研究所和漢堡的馬克思·普朗克氣像研究所。但他們在其全球模型中所使用的是一種相對非傳統的方法。

但是,一些研究者認為,對於十年期的氣候預測,大氣的變化顯得過於迅速而沒有多大用處。德國研究小組則希望利用變化速度更慢而規模更大的洋流模型以及它與大氣的相互作用來取代。

研究小組發現,在引入海洋溫度測量後,這一模型預測氣候變化的能力有力顯著的提升。結果是:在未來十年,歐洲和北美的大部分地區表面溫度將會出現輕微的下降。同時,太平洋熱帶地區的海洋溫度將不會出現較大的改變。總體上,這將導致一段時期全球平均氣溫的相對穩定。

氣候變暖仍是大趨勢

去年,英國哈德利中心氣候預測和研究小組提出了他們自己的十年期氣候初步預測。除了所謂未來自然條件“難以預測的變化”和人為的溫室氣體排放、陽光浮塵等,這個小組將海洋和大氣條件綜合作為了他們研究的基矗而他們最終的預測是:自然的變化在某種程度上將抵消全球變暖,雖然他們同時也預計氣候將會持續變暖。至少在2009年之後的5年裡,有可能打破目前最熱年份的記錄。

這兩個小組都承認,這樣的模型要真正投入使用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舉例,研究者希望能夠獲得5000米深處的海洋溫度測量。然而對大多數人來說,現在談論這些預測有多大用處還為時過早。


精選文章: 環境保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