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雜談



震不倒的古塔

泉州東塔(鎮國塔)(國家一級文物保護單位) 這裡展現的是奇跡般完好保存下來的一些“震不倒的古塔”,雖層次不一,結構各異,卻具有許多共同的抗震優點。初步分析,可歸結為兩大主要方面: 第一,塔基堅實,建築場地開闊。有的即直接建造在“根深蒂固”的大片基岩上,所以“固若金湯”、“穩如泰山”;第二,上部建築中心對稱、結構嚴密、跨度孝形狀規則、整體性強,符合力學要求。 歷代我國大江南北建有佛塔千百座,只要細看福建泉州兩座大石塔,便知其中奧秘: 被國外專家譽為“世界第一塔”的泉州東、西兩塔,都有五層,東塔名鎮國塔,通高48.24米;西塔名仁壽塔,通 ...

中國古橋梁抗震史話

安平橋(俗稱五裡橋) “天下無橋長此橋”。始建於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的福建泉州安平橋,橋長2公裡以上,保持了八百年之久的全國橋梁長度“冠軍”。 千百年來,她經歷了無數次強震、台風暴雨的衝擊,尤其經歷1604年泉州灣外8級特大地震考驗,雖有修葺,仍基本保持原貌。其抗震能力之強主要是橋基填砌采用“筏形基幢。現存橋墩三百余座,分有長方形和一頭尖一頭平的半船形和雙頭尖的船形墩三種,分別築於非水深急流、最高潮水位之上與高潮水位之下地段,可見,當時就能巧妙運用潮汐漲落規律,區別不同部位采取形態各異的橋墩結構,以緩和海潮衝擊。渾然用巨型花崗岩構築而 ...

野外避雷秘笈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今年雨水又別多,出行遇雷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7月15日,筆者在金山嶺長城准備搭帳篷露營時,被管理處的工作人員阻止了,原因是長城地處山頂,四周的山頭比較高,很容易遭到雷擊。所以,出行中如何避免遭到雷擊,下面幾點很關鍵: 1、不要在巨石,懸崖下和山洞口躲避雷雨,雷電的電流會從這些地方通過時產生電弧,擊傷避雨者。如果山洞足夠深,盡量躲在裡面; 2、不要在雷雨中騎車或騎馬,更不要放風箏因為雨中放風箏,極容易引雷擊身; 3、不要躲在曠野中孤立的小屋內,如果要在建築物內躲避雷雨,成群的建築物是避雷的好地方; 4、遠離開地,不 ...

在戶外如何觀天像

俗話說:“雲是天氣的招牌”。偏西方出現的雲,若由遠而近,由少變多,由高而低,由薄變厚,那就預示著天氣將由晴轉陰雨。在暖季早上,天空如出現底平、突頂、孤立的雲塊,即俗稱“饅頭雲”(淡積雲),或移速較快的白色碎積雲,天氣晴好。早晨若天空出現棉絮狀雲,天氣很可能變壞,發展成雷雨天或大風大雨天。當你看到形如“,”的鉤狀雲從天邊移來,則意味著天將下雨,即所謂的“鉤鉤雲雨淋淋”。出現魚鱗狀雲或雲層變厚、相交,日落時太陽光盤呈現出一片胭脂紅,均表明即將出現風雨交作的壞天氣。若清晨7點以前下雨,上午11點前有可能停止。 在陰雨天看到西北方向雲層裂開, ...

漫話溫泉的歷史

日本溫泉 我國發現和應用溫泉治病,已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早在先秦的《山海經》裡就有了“溫泉”的記載。寇水出代群靈丘縣高壓山……,又東合溫泉水,水出西北喧谷,其水溫熱若湯,能愈白芨百疾,故世謂之溫泉焉。漢代天文學家還專門寫了《溫泉賦》,文中寫到:“覽中域之珍輕,無斯水之神靈。……於是殊方跋涉,駿奔來臻,天地之德,莫若生兮。帝育臣民,資厥成分。六氣淫錯,有疾療兮。溫泉泊焉,以流歲兮,除苛,服中正兮。熙哉帝哉,保性命哉。”這一段文字生動的描述了當時的勞苦大眾紛紛去溫泉洗澡的盛況。公元400年,北周庾信寫了《溫泉碑文》,記述了溫泉的治病作用 ...

地理學發展簡史(五)

三、以戴維斯、哈特向為代表的美國地理學 戴維斯(Davis1850—1934) 美國地理學奠基人之一,他創立了侵蝕循環學說(地理輪回說)。他假定地殼抬升後再沒有上升和下降運動及大的氣候變化,由流水逐漸夷平地表,先從以下蝕為主的V 型河谷的河流青年期開始,經過側蝕為主的壯年期,最後進入侵蝕微弱、谷地間地面降低成緩坡的老年期,整個地表被磨蝕成幾乎是起伏不大的平原,即准平原。然後地殼再上升進入第二個輪回,往復下去。戴維斯的理論一直是地貌學的基本理論,影響長達數十年,對20 世紀初期地貌學有較大的推動作用。當然用今天的科學水平來看,戴維斯高度抽像化、模式化,用 ...

地理學發展簡史(四)

近代地理學(19 世紀—20 世紀50 年代) 一、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洪堡、李特爾及德國地理學 洪堡和李特爾是同時代的人,在科學的歷史上有如巍巍高山,①成就卓著。作為地理學者在世界學術界、教育界如此享有盛名者至今尚無他人。他們是古典地理學的集大成者,是近代地理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是繼往開來的一代地理科學大師。洪堡(AlexandervonHumboldt,1769—1859)出身於德國貴族家庭,1789年就學於哥丁根大學,學習拉丁文、植物學、物理學、語言學、考古學等。在此期間他遇到了剛從庫克船長的世界環航返回的喬治·福特,在他的影響下,對地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790—1792年在費賴礦業學 ...

地理學發展簡史(三)

四、地理大發現及其影響(15 世紀以後) 所謂"地理大發現",是指歐洲人對離之遙遠的地方的發現。事實上,早在公元9—10 世紀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維京人早已發現了美洲,包括西方學者在內,許多學者考證認為中國人最早發現美洲,有殷民東遷說、漢北匈奴東遷說、五世紀慧深發現美洲說、法顯發現美洲說等。關於繞非洲的航線也早在公元前600 年由埃及法老派遺腓尼基人完成。就是歐洲本身在此以前已早被中國人、阿拉伯人所發現,只是受當時經濟技術條件的限制,沒有引起人們的廣泛注意而已,或者因為那些"歐洲中心"的文化史家們不願宣傳的緣故,所以不像"地理大發現"那樣稱著於世。"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