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雜談



1976年唐山大地震簡介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9分56秒,唐山市發生7.8級強烈地震,這是中國歷史上、也是400多年來世界地震史中最悲慘的一次。 這次地震破壞範圍超過3萬平方公裡,有感範圍波及全國14個盛市、自治區,相當於國土面積的一半,這次地震有24.24萬人死亡,重傷16萬,輕傷36萬。 震後唐山一片廢墟,倒塌房屋530萬間,經濟損失100億人民幣。震時列車出軌,橋梁坍塌,供水供電,交通,通訊等系統破壞。 唐山地震在震後救援工作方面取得了寶貴經驗,國際社會充分肯定了救援體制的形成對開展抗震救災的重要性。這項工作在後來的工作中逐漸完善起來,它主要包括:實施國家級救災對策,以部隊為主體,專業 ...

1975年海城地震簡介

1975年2月4日19點36分,我國遼寧海城-營口縣一帶發生了一次7.3級強烈地震,震中烈度為Ⅸ度,這次地震發生在人口稠密、工業發達的地區,是該區有史以來最大的地震。由於我國地震部門對這次地震做出了預報,當地政府在震前及時采取了有力的防震措施,使地震災害大大減輕,人員傷亡極大減少,但房屋建築和其他工程結構卻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和損失,此次地震共傷亡人員26579人,占總人口的0.32%,其中死亡2041人,占總人口的0.02%,傷亡人員多為老、弱、並殘、兒童和不聽指揮的人。地震造成城鎮房屋倒塌及破壞500萬平方米,公共設施損壞165萬平方米,農村房屋毀壞1740萬平方米,城鄉交通,水 ...

1964年阿拉斯加大地震簡介

1964年3月27日,當地時間下午5點36分,美國阿拉斯加州發生8.5級地震,震源深度在地下25~40公裡之間,震中距安克雷奇約150公裡,破壞面積13萬平方公裡,有感面積130萬平方公裡。 地震時地表變形規模很大,在安克雷奇以東有一塊岩層長640公裡裂為兩半,從遠在夏威夷的地殼都發生永久變形。在震中320公裡半徑範圍內的沿海區有許多裂縫。地震造成的海浪傳到南極,地震造成的地下水位變動,影響到歐州、非州和菲律賓。 地震時建築物遭到破壞,但這種破壞不是由於震動而是由於地崩造成的。震中區安克雷奇地震時形成4個地崩斷層。一般來說,位於地崩斷層附近的建築破壞不可避免。但由於安克 ...

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簡介

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地區發生8.2級地震。這次地震摧毀了包括東京和橫濱兩大城市在內的關東地區。這兩城市距震中分別為90和64公裡。地震時有50~80%的房屋完全倒塌。 地震引發火災,橫濱市內約200處,東京被大火化為灰燼。在高層樓房之間形成“火流”,讓人目不忍睹。東京有4萬人逃到一處空地,由於處於“火流”流竄處,3.3萬人因無路可走而活活燒死在這塊空地上。 這次地震死亡14.3萬人,其中9/10被燒死。 這次地震引起海嘯,高達9米的海浪,掃蕩沿岸的公共設施和村莊。這次地震引起山崩,連火車一起開進海裡而死的人相當多。這次地震產生出露斷層,水平位移達4~5米,在海灣中心有的 ...

1966年邢台地震簡介

1966年3月8日5時29分,在河北省邢台地區隆堯縣東,發生了6.8級強烈地震,震源深度10公裡,震中烈度為9度強。繼這次地震後,3月22日在寧晉縣東南分別發生了6.7級和7.2級地震各一次,3月26日在老震區以北的束鹿南發生了6.2級地震,3月29日在老震區以東的巨鹿北又發生了6級地震。從3月8日至29日這21天的時間裡,邢台地區連續發生了5次6級以上地震,其中最大的一次是3月22日16時19分在寧晉縣東南發生的7.2級地震。這次地震震源深度9公裡,震中烈度為10度。這一地震群統稱為邢台地震。 邢台地震的破壞範圍很大,瞬間便襲擊了河北省邢台、石家莊、衡水、邯鄲、保定、滄州6個地區,80個縣市,1639個鄉鎮 ...

1556年華縣大地震簡介

公元1556年1月23日,今陝西華縣發生8級地震。陝西關中地區,平原沃野,人口稠密,是我國古代文化發祥地之一。這次發生在關中東部華縣的地震,死亡人口之多,為古今中外地震歷史的罕見。據史料記載:“壓死官史軍民奏報有名者83萬有奇,其不知名未經奏報者復不可數計”。這次地震極震區烈度為12度,重災區面積達28萬平方公裡,分布在陝西、山西、河南、甘肅等省區,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有感範圍遠達福建、兩廣等地。 這次地震人員傷亡如此慘重,其重要因素是由地震引起一系列地表破壞而造成的。其中,黃土滑坡和黃土崩塌造成的震害特別突出,滑坡曾堵塞黃河,造成堰塞湖湖水上漲 ...

我國用現代地震科學觀測的第一個大地震

我國著名的地震學家傅承義教授曾經說過:“用現代的科學方法來觀測地震,在中國可以說是從一九二0年的甘肅大地震之後才開始的”。 一九二0年十二月十六日的海原8.5級地震,是一次中國地震史中有記載的最強烈的地震之一。因當時海原屬甘肅管轄,所以許多學者稱為甘肅大地震。在蘭州市白塔山三台閣的一塊匾上,稱這次大震是“環球大震”。 為了研究本次地震發生的原因,調查地震所造成的人畜傷亡和經濟損失,在一九二一年四月,內務部、教育部、農商部派遣的翁文灝、謝家榮等六委員赴災區調查。他們調查的目的,正如他們說的:“此行目的,有注意科學之研究,故除調查震災狀況 ...

我國歷史上波及範圍最廣的是哪次地震?

我國歷史上波及範圍最廣的地震是1920年12月16日發生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的8.5級大地震,震中烈度Ⅻ度,震源深度17公裡,震中位於北緯36.5°、東經 105.7°。該次地震波及寧夏、青海、甘肅、陝西、山西、內蒙、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東、四川、湖北、安徽、江蘇、上海、福建等17個盛市 、自治區。有感面積達251萬平方公裡, 約占我國面積的四分之一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