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研究是一個很專業的事情。一些號稱可以預報地震的業外人士,要麼是運氣不錯,要麼就是欺世盜名。1977年,裡氏震級公式的創始人Richter曾經有一個著名的評述:“記者們和公眾湧向地震預報的設想就向豬湧向裝滿的食槽……(地震預報)為業余愛好者、狂熱分子和一些嘩眾取寵的騙子們提供了一個快樂的角逐場所”。
但是地震研究的專業性並不妨礙將一些基本的事實告訴公眾。這裡有一點很重要:應該向公眾多講基本事實,而不只是灌輸流行的概念和理論。甚至一些專業研究人員,在努力求證自己的想法的時候,恐怕也會忘記一些基本事實。
這裡給出兩張圖。圖1是中國的地形,圖2是中國 ...
(這是12年前的1996年,我們為美國《科學》雜志做的一篇報道,介紹中國為預報地震所做的30年的努力——地震預報計劃的由來、產生的結果和當時的狀況。報道由我當時的同事李慧執筆,《科學》的編輯補充采訪了一些美國的地震學家,並且專門介紹了1976年河北青隆縣“擅自”預報地震消息而避免了唐山大地震滅頂之災的案例(報道原文見http://www.sciencemag.org/cgi/reprint/273/5281/1484.pdf)。這篇報道中所涉及的人物,現在有的可能已經退了。但是報道的內容,似乎仍然有作為背景了解的參考作用。報道解釋了中國為什麼要開展地震預報研究——邢台地震災區一位老農民的請求,世界上100年來10%的7級及 ...
汶川發生大地震令人震驚和悲痛。我也想起了32年前在唐山大地震中遇難的我的二姐。二姐為人善良,與我關系尤其好,在經歷了內蒙建設兵團的多年艱苦生活後剛剛回到北京,因為去唐山訪親而不幸遇難。這是我人生中最早經歷的死別。我非常理解喪失了親友的人的痛苦心情,如果能夠預報地震,避免人員的傷亡該有多好。
但是,現在經過多年的研究,地震預報並沒有明顯的進展,而且按照我們現在的理解,地震本身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很可能是無法完全准確預報的 (這裡要說明,我所說的地震預報指的是臨震預報,也就是能把大地震時間限定在某個很短的時段內因而可以組織人員疏散的預報, ...
汶川地震這場巨大的災難所引發的嚴重傷亡,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於各種建築抗震質量的關注。
地震專家對歷次地震的分析顯示,人員傷亡總數的95%以上是由房屋倒塌造成的,僅有不足5%的人員傷亡是直接由地震及地震引發的水災、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導致的。
作為地震中最直接威脅人民群眾財產安全的建築物而言,其抗震標准如何?此次大地震波及範圍較廣,北京震感強烈,北京等大城市是否能抵抗此類災害呢?
建築抗震標准體系較完善
我國把地震烈度分為12度來表示,建築的防震措施主要應用於6度至10度地區。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後,我國對城市建築的抗震標准進行了嚴格的規範。
在此前 ...
人類對地震這樣的自然災害還是束手無策的,即便我們能或多或少的預測到。20世紀中國曾發生不少災難性的地震,讓我們回顧一遍,悼念逝去的人們。
1920年海原地震
1920年12月16日20時5分53秒,中國寧夏海原縣(北緯36.5度,東經105.7度)發生震級為8.5級的強烈地震。這次地震,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裡,死亡24萬人,毀城四座,數十座縣城遭受破壞。它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波及範圍最廣的地震,寧夏、青海、甘肅、陝西、山西、內蒙古、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東、四川、湖北、安徽、江蘇、上海、福建等17地有感,有感面積達251萬平方公裡。海原地震還造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地震滑坡 ...
大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子時分,忽然地震,勢如風雷,驚覺人口,出戶立站不定,只見樹梢點地,房倒歪斜。河南地方稍輕,山陝極重,別省微覺地動。有西安府鹹、長並華州、乾、耀、三源(原)十余州縣各申稱:前項月日,同時地震,聲如轟雷,致將城樓、牆垣、垛口、王府宮殿、官民宅舍、倉庫、公廨、監房搖塌殆勁壓死人口不知其數。臨潼、渭南、涇陽等縣,河水泛漲,平地成渠,橫流黑水。平陽府夏縣,四門陷塌,井水沸溢,官民房屋傾頹,壓死男婦數多。城內土長約高丈余,平地出水。安邑縣衙門盡塌,民房約倒八分,壓死人口萬余,頭畜無其數;城西半裡崩出水泉十數 ...
歷史上的康熙皇帝是位勤勉好學的人物,他從少年時代起就刻苦學習,到青年時已熟讀經、史、子、集;並對自然科學有所造詣。他任用比利時人弗拜斯特為欽天監監正,向他學習西方天文、地理知識,並向西方傳教士中精通自然科學的傳教士學習歷法、數學、測量知識。在他的一生中,撰寫了天文、地理、物理、地質、地震等方面的論文數十篇,這在封建帝王中是難能可貴的。
康熙繼承王位後,華北地區地震不斷,康熙一面下詔賬恤災民,一面對地震成因進行研究。1721年,67歲高齡的康熙皇帝在他病逝前一年,結合自己在數次大震中的感受和體會,撰寫了論文《地震》,《地震》著於康熙6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