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蔣介石三度打算出兵朝鮮始末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遠東軍總司令兼“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曾多次建議並邀請蔣介石派兵參加朝鮮戰爭,蔣介石也先後三次准備派遣其第52軍入朝參戰。但是,美國政府從其全球戰略決策考慮,最終都否決了麥克阿瑟的建議並拒絕了蔣介石出兵朝鮮的要求。在事隔50年後的今天,筆者根據掌握的有關歷史資料,願將這段塵封的歷史整理出來,披露給讀者。朝鮮戰爭爆發後,麥克阿瑟和李承晚面對潰敗的戰局決定請求國民黨軍出兵援戰。逃匿台灣的蔣介石感到這是“反攻大陸的天賜良機……”1949年6月底,美軍撤出韓國各駐地後,韓國總統李承晚立即派兵接防,將其國防軍中的步兵第1 ...

明代宦官管理制度

明代宦官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包括選用制度、管束制度、獎賞制度、病老喪葬制度等。選用制度。當時規定,凡自願閹割要求成為宦官者,事先必須得到官府的批准。明代曾規定,一家有四五個孩子以上、願意將其中的一個孩子閹割者,由相關部門登記造冊,待收補之日選用,如果私自閹割,一經發現,課以重治,鄰居知而不報者,一並治罪。但是,這一規定並未能嚴格遵行。從明代錄用宦官的實際情況來看,除了按照規定報名就閹、候補收用者之外,朝廷還大量直接錄用了那些未經報名起送而私自至京的自宮者。明代宦官錄用事務的主管機構為禮部。但是,隨著司禮監地位的不斷提高,錄用宦 ...

李世民與楊廣劣跡PK

命運最是神奇,最是奈何不得。早年,楊忠幫助宇文氏建立了北周政權,立下赫赫戰功,兒子楊堅卻奪了宇文氏的帝位,做了隋文帝。若干年後,楊堅的兒子楊廣又在第三次巡游江南時被宇文氏活活勒死。歷史在這裡轉了個彎,誰也不欠誰的了。細細想來,隋煬帝楊廣不是一般的冤屈。他只下了三次江南,就被後世多少代多少人說成驕奢淫逸,禍國殃民;而七下江南的乾隆皇帝卻是風流倜儻的楷模,留下無數逸聞故事娛樂民間,更是兩岸四地影視作品的大熱門,且屢演屢贏,屢贏屢演。當初,秦始皇和楊廣都擔著罵名,不惜一切地給後人留下了一樣舉世聞名的禮物。秦始皇留下了萬裡長城,楊廣留 ...

劉備、關羽、張飛家庭生活年譜

由於《三國演義》在家庭生活上重劉備,輕關羽張飛,所以編劉關張的家庭生活年譜有些困難。此處先試著整理一下主要事件。一條原則:所有數據來自《三國演義》,正史上的紀錄不可采信。先從出生年份說起。《三國演義》給出了劉關張的死亡年份和年齡。關羽死於公元219年(建安24年),58歲;張飛死於221年(章武元年),55歲;劉備死於223年(章武三年),63歲。我們可以推算出劉備生於公元161年,關羽162年,張飛167年。張飛小好幾歲。桃園三結義三人第一次出場,據書中交代,劉備當時28歲,所以關羽應該是27歲,張飛22歲。在那個時代,這個年齡都應該是成家的了。但從後面的故事發展看, ...

清朝皇帝的死因

自清軍入關,多爾袞攝政,定都北京到清朝滅亡。大多數皇帝早夭,使人們引起各種猜測,眾說不一,那麼,這些皇帝究竟死於什麼原因呢?福臨帝(順治)順治帝遷都北京,十月初一在紫禁城的太和門舉行登極大典。從此清王朝統治中國近270年的歷史正式開始了。順治帝本來就身體羸弱,經常心悸失眠,他常嘆自己“骨瘦如柴,壽命難過卅。”順治十四年,皇貴妃董鄂氏所生皇四子夭折,對其是沉重打擊,順治十七年寵妃董鄂氏又逝,使順治萬念俱灰,聲稱要出家為僧,終曰郁郁寡歡,精神不振,每況愈下,不到半年又染上了天花,於初七曰半夜死在養心殿,時年24歲。玄燁帝(康熙)玄燁政績非 ...

劉備發跡史:老板與員工間的友誼

劉備在窮途末路之中,只好帶著兄弟們投奔荊州的劉表。劉表很客氣地接待他們,給他們補充了兩千名士兵,讓他們駐扎在新野縣。新野縣是荊州的戰略防線,離許昌很近。劉表的意思,其實是讓他們充當抵抗曹操的炮灰。此時的曹操和劉備,在實力上完全不能對比。一個“挾天子而令諸侯”,手握千軍萬馬,鐵蹄所向,無人能攖其鋒。一個寄人籬下,連吃飯都得看主人的臉色。我們不得不捏上一把汗,劉備的反曹大旗還能打多久?幸運的是,劉備重新擁有了他的團隊。當他只身投奔袁紹的時候,他感到自己是多麼孤單。他萬萬沒有想到,他和他的兄弟們還有重逢的那一天。尤其沒有想到的是,當 ...

古人的元宵節如此好玩

很多時候,現代人沒有古人好玩。比如過“元宵節”,現代人心裡沒有過節的內容,因此,現代人過節其實就是不過、不會過。這個富含文化內容的節日,在現代城市尤其是發達的城市,跟死了差不多。儀式沒有了,只剩下一個空洞的概念,一點意思都沒有。因此,節慶文化的喪失和簡化,使現代人的生活少了許多豐富感,許多色彩。元宵節又稱“上元節”,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古人過元宵節,夜晚燃燈,有盛大的燈會。在照明不容易、燈光稀罕的古代,燈會是很震撼人心、很來氣氛的。其實那些燈要是擱現在,隨便哪個縣城的夜間燈光工程,恐怕都比當時的京城上元燈會要好得多,但是二者 ...

見證中國歷史滄桑的十大酒局

中國是一個發明酒的古國,也是盛產酒的大國,因此歷史上酒局數不勝數,但是能夠見證中國歷史滄桑的酒局並不多。現國人海選出來的下面十大酒局,不是能左右歷史走向的風雲際會,就是歷史上名人大家的風流佳話,確實是見證中國歷史滄桑的不朽範例。十大酒局之一:盛唐飲中八仙長安酒會讓政治走開,讓殺伐讓路,讓一切不痛快消失,讓所有快樂降臨,這就是盛唐飲中八仙長安酒會有幸成為十大酒局之首的原因。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有一首詩就是《飲中八仙歌》。這首詩十分熱鬧而有趣,把“飲中八仙”描繪的姿態各異,活靈活現。古人說“二士共談,必說妙法”,這“飲中八仙”齊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