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集智慧、忠刷正直、廉潔於一身。但以我看來,諸葛亮也有不可逾越的心理障礙。具體地說,他有一個“荊州不該失”的情結和“雲長——文長移情”,並因此釀成了蜀國的一樁冤案!•“荊州不該失”情結使諸葛亮惆悵萬分“荊州不該失”情結是什麼?這首先要看什麼是情結。心理學對情結的定義是:由一系列被壓抑的無意識思想、感情、知覺、記憶等所組成的意念傾向。情結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一個人的思維和情感方式,使人形成特殊的偏見或偏好。情結也是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很難加以理性控制。諸葛亮為什麼會有“荊州不該失”的情結呢?這是因為諸葛亮一生的追求是匡扶漢室, ...
國之鼴鼠,監守自盜:詩曰:老驥伏櫪,志在千裡。道光二十三年,道光帝已62歲高齡。多年勞心操持,使他蒼老得異常快,此時他疲憊至極,寢食難安。他大概知道大清王朝已經走到了末路,內憂外患使清政府岌岌可危。鴉片戰爭的硝煙雖已散去,沿海各地復歸平靜,但舉目所及之處無一不是亂麻一團。此時,道光帝面臨的最大內憂來自財政方面,嚴峻的經濟形勢就像一座大山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持續兩年之久的鴉片戰爭用盡了3000萬兩白銀,戰後賠款對大清的財政狀況更是雪上加霜。諺語說,屋漏偏逢連陰雨,真是如此。就在鴉片戰爭爆發的同時,黃河連年決口,堵決口,救災民,兩千三百多萬兩白 ...
在遺傳學家看來,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孔子後裔",或換一種更確切的說法:根據遺傳學基本原理,當前正宗"孔子後裔"繼承的孔子的遺傳物質其實最少,他們最不應當姓孔;而有些目前不姓孔的人繼承的孔子的遺傳物質卻可能更多,更應姓孔。對姓氏的研究,可分別從社會學和遺傳學的角度來進行。在這兩個領域中,姓氏的內涵差別很大。目前,社會上有不少人認可甚至津津樂道"孔子後裔"這個概念,但在遺傳學家看來,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孔子後裔",或換一種更確切的說法:根據遺傳學基本原理,當前正宗"孔子後裔"繼承的孔子的遺傳物質其實最少,他們最不應當姓孔;而有些目前不姓孔的人繼承的孔子的遺傳物質卻可 ...
人稱“安大總管”或“安二爺”的安得海被提升為慈禧太後所住長春宮的總管之後,迅速地飛黃騰達起來。飛黃騰達之後的安得海膽大妄為,忘乎所以,簡直成了明末魏忠賢式的人物。聰明伶俐的安得海最大的能耐就是善於察言觀色,贏得慈禧太後的歡心。安得海最懂得慈禧太後的心。慈禧太後二十七歲守寡,那顆孤獨寂寞的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只有她自己獨自品味,也只有她自己獨自承受。自從有了安得海,慈禧太後感覺好多了,感到在她最孤獨、最寂寞的時候,終於有一個可以理解、可以傾訴而又值得依靠和信賴的人,這就是安得海!根據1910年英國人布蘭德與白克浩斯兩人合著的《慈禧外 ...
金兵直逼汴京(今開封市)時,北宋徽宗趙佶又氣又急,身子一日不如一日,於是把皇位傳給太子。繼位的太子就是宋欽宗。宋欽宗和宋徽宗一樣,也是苟且偷安、不思自強之輩,結果斷送了大宋江山,自己也做了俘虜。被俘的還有徽宗和他的哥哥、弟弟及他的32個兒子、22個女兒,除九子趙構在外勤王、幼女僅一歲外,都做了俘虜,連同宮廷後妃、宗室貴戚、大臣約3000人被金人擄到北方。當時正是農歷四月,北方還很寒冷,徽宗、欽宗二帝和鄭氏、朱氏二皇後衣服都很單薄,晚上經常凍得睡不著覺,只得找些柴火、茅草燃燒取暖。欽宗的朱皇後當時26歲,艷麗多姿,還經常受到金兵的調戲。被擄人員 ...
事情的起因,則是 1966年初夏,原北京 “六一 ”學校的趙廣智等老師,在革命造反派的監督之下,挖開了原清朝恩濟莊太監墳地(恩濟莊太監墳地之名為雍正所賜,當年皇帝曾撥銀萬兩修建,據說該墳地所埋太監共有 2700余人)中的李蓮英墓。令人吃驚的是,李蓮英棺槨裡,只有一顆骷髏頭,卻不見屍骨。李蓮英的軀干在哪裡呢,他又為什麼會身首異處?關於這一段往事,中央電視台《探索發現》節目曾有上下兩集的片子,予以記述。此處不提。總之,只有頭骨而沒有屍身的李蓮英,不可能是病死的。唯一的原因,他可能死於 “他殺 ”。民間傳說,也有大量李蓮英被殺的說法。1985年,學者佟洵女士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