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清運河鈔關舊址
明清時期的京杭運河南北貫通,商賈絡繹,征收過往船只、商品的關稅遂成為政府的稅收來源之一。鈔關作為京杭運河上的稅收關署,既是京杭運河暢通的產物,也是商稅制度在明代發展的必然結果。
鈔關的設置始於明宣德四年,名為鈔關,是因為它與當時流通的大明寶鈔密切相關。據《明史》載:公元1429年,“以鈔法不通,由商居貨不稅。由是於京省商賈湊集地市鎮店肆門攤稅課……悉令納鈔”,鈔關之名由此而生。成化以後,鈔關開始折收銀兩,後雖幾經變化,但這一名稱始終未變。清沿明制,但將原有鈔關改稱常關,也統稱榷關,因常關隸屬戶部管轄,亦稱戶關。
明代 ...
根據歷史學界的研究,“走西口”之人,既有來自晉中的貿易商販(其中當然有部分巨腹商賈,但更有下層的提籃小賣),也有營謀開墾的丁壯,還有一些為逃避兵役和官司的社會閑雜。
“闖關東”、“下南洋”、“走西口”是我國歷史上幾次比較有名的大規模移民活動。最近,央視播出的電視劇《走西口》形像地反映了上世紀初山西人背井離鄉“走西口”的某些歷史細節,引起了人們對這段歷史的關注和熱議。那麼,“走西口”的歷史情況如何?請看——
歷史上的“走西口”是指山西、陝西等地民眾前往長城以外的內蒙古草原墾荒、經商的移民活動
歷史上的“走西口”,亦稱“走口外”,是指山 ...
直隸總督署正門
署衙內的古炮和古碑
在古都的歷史上,京畿的範圍究竟有多大?
觸摸歷史,自古以來,作為“關山帶河,聯絡表裡,控扼燕薊,四達之衝”的保定直隸總督署,與古都北京息息相關,在清代180年間它始終是京師的碩大拱衛圈。
總督部院
直隸總督署,又稱直隸總督部院,是我國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省級衙署。原建築始建於元,明初為保定府衙,明永樂年間改做大寧都司署,清初又改作參將署。1730年(清雍正八年)經過大規模的擴建後正式建立總督署,歷經雍正、乾壟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八帝,計有180年的實用歷史,直到1909年清朝末代皇帝遜位才廢止。
在 ...
來源:華夏地理論壇志願翻譯小組譯者:西紅柿燉豆腐轉載請注明譯者及出處華盛頓,2009年3月10日周二,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的官員確認,亞伯拉罕•林肯的金懷表內記載有關於美國內戰的“秘密”信息。這些信息由鐘表匠Jonathan Dillon於1861年書寫,部分內容為“薩姆特堡遭到造反者攻擊”以及“感謝上帝,我們有一個政府”。Dillon曾在聯盟軍進攻南卡羅萊納州的查爾斯頓時為時任總統的林肯修理過這塊表,那次戰鬥成為了南北戰爭的導火索。Dillon的玄孫Doug Stiles告訴路透社,林肯從來不知道手表裡有這些文字。 ...
這就令人費解了:在群雄逐鹿、英才擇主而事的時代,他若真是這麼個孱頭,憑什麼吸引人?智勇雙全的趙雲為何要拋棄公孫瓚而投奔他?滿腹經綸的諸葛亮為什麼會許他以驅馳?憑他的"仁德"?多少經學家的"仁義道德"比他更純粹。憑他是"劉皇叔"?劉姓宗室遍天下,他是破落戶,劉表、劉璋早已是一方諸侯,有根有基。這個答案在《三國志》中。歷史上的劉備並非平庸之輩。諸葛亮不全是因為要報知遇之恩才為之鞠躬盡瘁的。《三國志》作者陳壽說:"亮深謂備雄姿傑出,遂解帶寫誠(即推誠相待),厚相結納。"劉備在某些方面比如說駕馭、拔用人才上確有高明之處。據《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