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明成祖用30名宮女殉葬

重開“活人殉葬”範例的明太祖明朝被選定的後妃們,大多數不僅要忍受寂寞的苦楚,還要面對更為殘酷的現實—殉葬!每當皇帝駕崩,皇宮裡就哭聲一片,她們並不是在哀悼死去的皇帝,而是恐懼自己即將為已死的皇帝殉葬。皇帝一死,太監們便把那些沒有生育子女的後妃,趕到一間小偏殿。地上放著一排小凳子,上面的橫梁上懸著一條一條的白綾,這些是為後妃們上吊准備的。據《明朝小史》卷3記載,朱元璋死後“伺寢宮人盡數殉葬”,為他伺寢的40余名妃嬪全部陪葬於孝陵。其後,成祖的長陵也有從殉妃嬪30余人,仁宗的獻陵有7名妃嬪陪葬,宣宗的景陵則由10名宮人“殉節從葬”。妃嬪殉葬時 ...

錦州發現小日本人墓柱 侵華日軍又多一罪證

來源:遼沈晚報“這個區域曾是日軍侵華期間的日本人墓地。”昨天,記者在遼沈戰役紀念館采訪時了解到,在前一段時間的施工改造過程中,紀念館西側挖出了一根墓柱,而墓柱上記載的三個名字很可能是日軍侵華期間,日本方面在錦州設置的代理機構負責人。“這根墓柱,是日軍侵華並實行殖民統治的又一證據。”昨天,記者在遼沈戰役烈士陵園西側的一塊空地上,看見了這根高一米左右,15釐米見方的墓柱。在它的一個側面上,清晰地刻著這樣一些字跡:“常務總代:山本瀧次、西內芳市、金井綱紀”。據有關工作人員介紹,這個墓柱原來埋在地下,前一段時間,遼沈戰役紀念館改造工程涉及 ...

平鬼子墳還是保留遺跡

本報昨日《海口驚現侵瓊日軍“神社”》一文刊發後,引起了讀者和網民們的普遍關注。有關文史專家昨日證實,海口人民公園內的遺跡為當年侵瓊日軍設立的日本神社和日軍陣亡士兵骨灰存放間。他們表示,該神社不僅是日軍侵略海南的罪證,更是瓊崖人民英勇抗擊侵瓊日軍的歷史見證,應該予以保留,並對該遺跡設立碑文,結合海南人民抗日歷史做詳細說明以作警示。據了解,海口人民公園內的侵瓊日軍神社及刻字石碑,是該市現存的少有的日軍侵瓊的歷史實物見證。在海口市史志辦林明主任提供的《海口市志》中,記者看到如下記載:“大英山,位於海口市新華南路南端、大同路、大英西路東 ...

明朝海禁源於明太祖小農意識

明太祖是中國歷史上惟一出身赤貧的皇帝,他想恢復一種“雞犬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簡樸的農業社會。如果有可能,他甚至想廢除貨幣和商品交易。在這個背景下,明太祖實行海禁就一點也不奇怪。明朝實行的海禁閉關鎖國的政策與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政治理念是密切相關的。明太祖是中國歷史上 惟一出身赤貧的皇帝,他想恢復一種“雞犬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簡樸的農業社會。如果有可能,他甚至想廢除貨幣和商品交易。明朝每戶人家都要承擔實物稅和徭役,這徭役很可能就是從千裡之外押運征收的幾百塊城磚或幾千張紙送往南京,輪到這一任務的家庭,結局往往是破產。軍隊也 ...

魏晉風度與藥石春-藥及性之關系

魏晉風度,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是文人士大夫們所津津樂道的話題和追崇的典範。在很多人看來,魏晉風度是一種真正的名士風範,所謂是真名士自風流,由正始才俊何晏、王弼到竹林名士嵇康、阮籍,中朝雋秀王衍、樂廣至於江左領袖王導、謝安,莫不是清峻通脫,表現出的那一派“煙雲水氣”而又“風流自賞”的氣度,幾追仙姿,為後世景仰。魯迅在其著名的演講《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中,不但談到了魏晉風度和何晏等人物,同時亦多處提到了由何晏大力倡導服用的藥物“五石散”。實際上,我們在談論魏晉風度時,必定會說到這個“五石散”,因為兩者幾乎是聯系在一起的。而服 ...

世界最老古天文圖繪於中國唐初

李淳風,岐州雍人。父播,仕隋高唐尉,棄官為道士,號黃冠子,以論撰自見。淳風幼爽秀,通群書,明步天歷算。據英國圖書館的研究,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圖比此前人們認為的要早300年。這張天文圖是在中國敦煌的一個洞穴中發現的。對於這張天文圖的制作年代,科學家現在已經得出了最後結論,認定它制作於公元7世紀。這張天文圖是英國冒險家奧雷爾·斯坦因從中國得到的數萬件寶貝之一。這張長1.98米的天文圖標注了1339顆星星的位置,英國圖書館從斯坦因手中得到了這張天文圖。專家們最初於1959年對這張天文圖的制作年代進行了估算,但公元940年這一時間不太准確。現在,英國圖書館專家蘇 ...

有權便是爺:解謎古代官場“拜門”陋習

“拜門”是中國古代官場的陋習,其實質是一種依仗權勢而互相拉攏、互相利用的手段,以達到互惠互利的雙贏目的:拜門者,為自己的仕途找到一把保護散一個護身符;被拜者,也可得到一筆價值不菲的橫財,並且藉此培植自己的勢力。 拜門只是建立一種名義上的師生關系,門生並不計較被拜為老師的輩份、年齡、人品、學識,只要有權有勢就行。拜門時有一定程序,經他人引薦後,呈上“門生帖子 ”,並交納一筆豐厚的財禮,再行拜師禮。“門生帖子”要寫清雙方姓名,自願建立師生關系等內容。拜門以後,門生就可以對人炫耀自己是某某權貴的弟子,從此,可以憑借老師的權勢在官場上春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