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照片刊登於1964年的《中國畫報》封面。照片中,大慶油田的“鐵人”王進喜頭戴大狗皮帽,身穿厚棉襖,頂著鵝毛大雪,握著鑽機手柄眺望遠方,在他身後散布著星星點點的高大井架。鐵人精神整整感動了一代人,但此照片無意中也透露了許多的秘密。日本情報專家據此解開了大慶油田之謎,他們根據照片上王進喜的衣著判斷,只有在北緯46度至48度的區域內,冬季才有可能穿這樣的衣服,因此推斷大慶油田位於齊齊哈爾與哈爾濱之間。並通過照片中王進喜所握手柄的架式,推斷出油井的直徑;從王進喜所站的鑽井與背後油田間的距離和井架密度,推斷出油田的大致儲量和產量。有了如此多的准 ...
60多年過去了,人們對百團大戰的評價,經歷了大起大落的幾個階段。非常是隨著這一戰爭的主要發起者和指揮者彭德懷政治上的沉浮,人們對百團大戰的評價也就褒貶不一,這種現像無疑值得人們深思:第一階段,從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是充分肯定階段。這一階段,正是百團大戰進行的時間,從中共中央到中央軍委、從八路軍總部到各戰略區領導人,紛紛發表文章和談話,盛贊百團大戰;第二階段,從1943年至1945年中共七大,是基本肯定階段。這段期間對於百團大戰的評價,雖然從總結教訓的角度也談到了其中的一些消極方面的問題,但總體上還是比較客觀、有分寸的,是持基本肯定態度的;第三 ...
1960 年底至1961年初,中國邊防部隊與緬甸國防軍在中緬邊境“金三角”地區前後兩次實施了聯合清剿國民黨殘軍的作戰行動,史稱中緬聯合勘界警衛作戰。這是我軍歷史上特殊的、鮮為人知的越境作戰行動,作戰目標和目的是清剿國民黨殘軍為中緬聯合勘界掃除障礙。從1957年開始,緬甸邊防軍就幾次明求或暗示,希望中國邊防部隊在緬軍對盤踞在“金三角”地區的國民黨殘軍攻擊時,進入緬甸境內給予協助。但這跨國界的軍事行動,地方部隊是不能定奪的,只能等待雙方最高決策層的決斷。1960年4月末,周恩來結束對緬甸、印度、尼泊爾的國事訪問,在前往柬埔寨、越南之前,曾在昆明短暫停留。 ...
1979年3月5日的越南河內街頭的緊張備戰景像1979年3月5日我軍距離越南首都很近了,河內市街頭全民總動員1979年3月5日我軍離越南首都6-70公裡,河內街頭緊張氣氛傳說中的越軍某邊防英雄團 ...
鄒伯奇用他制作的相機自拍像。(翻拍)鄒伯奇研制出中國首部照相機的雕像。1844年鄒伯奇用木箱、玻璃制出中國第一部相機主要用來測繪地圖話說在鹹豐年間,南海的潯峰洲上,或是省城的越秀山上,不時會見到一名身傳長袍的中年人經常手持一個怪異的“木箱”,看到喜歡的人或者景物時,就用“木箱”對准一段時間,然後又心滿意足地繼續前行。這種行為在160年前的清代,確實讓很多人摸不著頭腦。這個鹹豐年的“潮人”正是鄒伯奇,他手中那個“木箱”是他親手制作的中國第一部相機,名曰:攝影器。鄒伯奇也因此被稱作“中國照相機之父”。前面兩篇報道,我們依據鄒伯奇手稿,分別解 ...
小孩子們最喜歡萬聖節10月31日是萬聖節前夜,美國的街上四處可見精彩的現場表演、戲台上演的幻覺魔術、逼真的游屍和鬼魂,及各種恐怖電影的放映。到了晚上,便趕緊將蜘蛛絲架起來,再幫負責嚇人的演員上妝。鬼屋的內容,則大多與電影主題有關,如:神鬼傳奇、星際傳奇、鬼故事…。這些場景的布置、化妝技術和戲服,有如真的情境,一不留神,肯定令人驚聲尖叫。這場嘉年華盛會的由來是在公元前五百年時,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人們相信,往生人的亡魂會在10月31日這一天回到生前所居住的地方,並在活人的身上找尋生靈,以獲得再生的機會。當地居民因為擔心鬼魂來奪取自己的 ...
1960年,南越吳廷琰政權向美國及加拿大政府,要求軍事援助,隨後第一批美軍直升機部隊進駐南越。同時美軍的軍事顧問團積極為吳廷琰政權培訓各類作戰人員。
...
1939年竣工的總理府內部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希特勒在裡面的辦公環境是什麼樣的呢?這些一直以來都很少為人所知,今天我們就跟隨當年的老照片一起,走進希特勒的私人空間去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