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死亡形成的壯麗景像

天文

導讀據國外媒體報道,超新星1987 a(SN 1987a)位於大麥哲倫星雲方向,科學家在1987年發現了這顆超新星的明亮閃光,其前身是一藍超巨星,在進入超新星爆發階段時,所有的物質開始拋射,是一次較為典型的大質量恆星演化案列。現在科學家再次組織對超新星1987 a的觀測,卻發現了不一樣的情景,從巨大的塵埃團中發現了一些有助於揭開恆星爆發物質與早期天體系統演化、形成的� ...


據國外媒體報道,超新星1987 a(SN 1987a)位於大麥哲倫星雲方向,科學家在1987年發現了這顆超新星的明亮閃光,其前身是一藍超巨星,在進入超新星爆發階段時,所有的物質開始拋射,是一次較為典型的大質量恆星演化案列。現在科學家再次組織對超新星1987 a的觀測,卻發現了不一樣的情景,從巨大的塵埃團中發現了一些有助於揭開恆星爆發物質與早期天體系統演化、形成的跡像。

超新星爆發是宇宙中天體重生的一個標志之一。
我們已經知道現代宇宙的許多物質來自超新星爆發,來自倫敦大學的研究人員 Mikako Matsuura認為超新星爆發釋放了大量物質,而且還會產生一些此前所沒有的物質,因此宇宙中超新星的爆發也意味著“重生”,這些宇宙塵埃有助於未來新的恆星形成,也可以作為形成未來“地球”的原材料。

阿塔卡馬大毫米亞毫米陣列可觀測到超新星1987 a塵埃雲情況。
早期宇宙中塵埃物質主要來自超新星爆發,但是現在這方面的證據缺乏,在一些年輕的遙遠天體系統塵埃雲中該現像也不是非常明顯,這使得科學家試圖獲得這方面的觀測數據。現在一個天文學家小組通過阿塔卡馬大毫米/亞毫米陣列(ALMA)望遠鏡對超新星1987 a的殘骸進行詳細的觀測。

射電天文研究所觀測到超新星1987 a的高分辨率射電圖像。
超新星1987 a殘骸距離我們大約16萬光年,這場災難性的爆發光線在1987年2月份抵達地球,科學家認為這顆超新星爆發後其中將攜帶氧、碳、硅等元素。此前可以也通過紅外觀測設備對超新星1987 a進行調查,早些時候科學家的觀測時間是爆發後的第一個500天,結果只發現少量的炙熱塵埃,但是通過最新的觀測技術,可以將一些溫度較低的塵埃顯示出來,科學家估計其中大約有25%的太陽質量為“新生”的塵埃。

科學家首次發現超新星1987 a殘骸中的可形成新天體系統的塵埃雲。
科學家還在超新星1987 a殘骸中發現了碳氧化物和硅氧化物,超新星1987 a殘骸是一個特殊的地方,因為其周圍並不存在復雜的環境,爆發周圍空間較為簡單,沒有更多的引力相互作用,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超新星1987 a爆發後物質拋射的情景,然而來自阿塔卡馬大毫米/亞毫米陣列的數據第一次揭開了其中“隱藏的物質”,此前科學家並不知道該殘骸中還有許多未發現的奧秘。

超新星1987 a是一次距離我們較近超新星爆發事件。
超新星1987 a是出現在現代距離我們年代非常近的超新星爆發事件,其位於的麥哲倫星雲是銀河系附近的一個衛星星雲,來自美國宇航局的哈勃空間望遠鏡也拍攝過超新星1987 a的殘海


從1994年到2009年環狀塵埃氣體的演化過程。


精選文章: 天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