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強瓜分中國天文儀器 瓦德西: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歷史

導讀 ▲ 為了拆除天體儀,城台上的部分城磚被侵略者拆毀用來鋪設一段斜坡,天體儀的球體即由此滾下。照片中的天體儀球體已被包裹好准備運走。背景台上是已經拆卸了一部分的黃道經緯儀。 正在拆卸中的天體儀。 ▲ 德國士兵在天文台上看守即將被拆卸的天體儀。天體儀,古稱“渾像”,是我國古代一種用於演示天像的儀器。1669年至1673年,由來華的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 ...

▲ 為了拆除天體儀,城台上的部分城磚被侵略者拆毀用來鋪設一段斜坡,天體儀的球體即由此滾下。照片中的天體儀球體已被包裹好准備運走。背景台上是已經拆卸了一部分的黃道經緯儀。

正在拆卸中的天體儀。

▲ 德國士兵在天文台上看守即將被拆卸的天體儀。天體儀,古稱“渾像”,是我國古代一種用於演示天像的儀器。1669年至1673年,由來華的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監制。天體儀因其重要的像征作用,被譽為“諸儀之統”。

▲ 德皇威廉二世把地平經儀等天文儀器安放在皇家花園的草坪上。

▲ 1873年英國攝影師約翰·湯姆遜拍攝的璣衡撫辰儀。乾隆十九年(1754年)制成的璣衡撫辰儀是古觀像台上最晚制成的一件天文儀器,由當時欽天監的傳教士戴進賢、劉松齡設計監制。

民國時的古觀像台。

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破北京城。北京這座“充滿神話色彩的城市”毫無遮攔地展現在入侵者面前。巍峨的宮殿,精致的寶塔,古樸的廟宇,還有價值連城的古玩字畫、金銀珠寶都成為他們囊中之物。當強盜們把能搬得走的寶貝都塞進自己的口袋後,安放在建國門外觀像台上的天文儀器又成為他們爭搶的對像。

見到這些天文儀器,任聯軍司令的德國統帥瓦德西驚嘆道:“這些天文儀器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它們的造型和各台儀器上的龍形裝飾都極為完美。”法軍統帥伏依隆也對這批儀器垂涎三尺。他向瓦德西提出,要把它們運往法國,理由是這些儀器在制造過程中曾得到過法國傳教士的幫助。為此兩個強盜爭執不下。後來,在德軍參謀長什瓦茲霍甫與法方代表馬香的協商下,他們決定瓜分這些天文儀器。德國以觀像台位於德國管理區為由,得到了天體儀、紀限儀、璣衡撫辰儀、地平經儀和渾儀,而法國則得到地平經緯儀、黃道經緯儀、赤道經緯儀和簡儀。

在帝王時代,天文儀器不僅是科學工具,還是皇帝與天對話的工具,是君權神授的像征,乃國之重器。當得知德法兩國要瓜分天文儀時,中國政府的和談代表慶親王瑛勖趕緊派蔭昌去求情,希望德國人不要動這些儀器。蔭昌當過駐德公使隨員,在德國人面前容易說得上話。然而,不可一世的瓦德西拒絕了中國政府的請求。

1900年12月2日,德法兩國士兵在光天化日之下拆散了這些儀器,並把它們分別運到德、法公使館。不久後,因為各種利益關系,法國將它們還給了中國。而德國人則把它們裝上輪船運回德國,並安放在了德皇威廉二世的皇家花園裡。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向巴黎和會提出,要求德國將掠走的古天文儀器歸還中國。巴黎和會把德國占領區青島給了日本,在歸還天文儀這樣的小事上遂了中國的願。巴黎和約第121條中規定:“所有1900年及1901年德國軍隊從中國掠去之天文儀器在本約實行後12個月概行歸還中國。所有實行此項歸還之舉,所需一切費用,包括拆卸、函裝、運送及北京建設之費用在內,亦由德國擔任支付。”

1920年6月10日,這批儀器在波茨坦拆卸後裝上了日本的“南開丸”號輪船,准備途經神戶再運到天津。不料輪船到達日本後,又出現了意外。日本政府竟強行扣留了這批天文儀,要求中國政府做出選擇:要麼放棄儀器,要麼就承認巴黎和會上規定的日本在山東享有的種種特權。當時,德國政府希望能盡早與中國恢復外交及經濟關系,於是委托荷蘭公使歐登蒂克從中斡旋。1921年1月25日,5件天文儀器終於運抵天津港。當年4月7日,闊別北京20年的天文儀器重新回到了中央觀像台(即古觀像台)。當時《北京晨報》報道:“今者趙璧重歸,聞觀像台不日將特開大會,刊印圖說。俾邦人士共相觀覽,聞此項儀器交涉歸還頗費手續,即就中央觀像台搜集的證據而論,亦非一朝一夕之功,且歸還事件,列為德國和約專條,蓋國恥關系,各國頗視為巨大事件。”

1920年10月10日,幾件天文儀器重新安置好後,民國政府組織了一次規模空前的參觀活動。看到這些歷盡滄桑的天文儀終於重歸舊址,參觀者們無不百感交集。趙南生/文

(本版圖片由北京古觀像台、徐家寧、秦風老照片館提供。)


精選文章: 歷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