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地理論壇志願翻譯小組譯者:大希律王轉載請注明譯者及出處

一處藏有70000多顆來自17世紀世界各地的珠墜的地窖,在佐治亞的聖凱瑟琳島上出土。該島嶼曾是西班牙與中國和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貿易航線上的一處驛站。這些珠子有著不同的形狀、色彩、大小,並且由不同的物質組成,種類繁多,令人驚訝,考古學家們分析,這暗示17世紀西班牙帝國龐大的勢力範圍。截至目前,該發掘工作依舊在進行當中,從事於這項工作的研究者們已經發現了大約130種不同類型的珠子,其中的一些種類,其數量可以達到20000顆之多。該項目是由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資助的。“與那些來自意大利、法國,和荷蘭核心地區的珠子一起,我們還發現了,可能是西班牙珠子產業的第一個證據。”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考古實驗室主管Lorann Pendleton在一份聲明中這樣說到。上圖所示的珠子中包括:一枚受損的中國產綠色珠子(最上一排,中部);一枚呈十字型的西班牙產黑錳玻璃墜飾,並帶有波紋和小圓珠裝飾(圖片右下方);一枚可能是法國產的棕色玻璃圓墜,鑲嵌有綠黃色的小珠(圖片右上方);還有一個(圖片最上一排,左數第二個)經過切削的水晶質地樣品被估計為西班牙所產,因為其工藝水平及質量要遠低於同時期威尼斯和法國同類水晶珠子的標准。——圖片友情提供
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

目前國家歷史博物館仍在進行中的發掘工作,主要集中在島上的“聖卡特琳娜戴高樂”教會上,該教會在17世紀的大多數時間裡由聖芳濟會的傳教士組成。目前為止發現的70000多珠子中的大多數,就是在對該教會教堂墓地進行發掘後出土的,珠子狀的器物被放置在墓葬當中,以陪伴死者,幾乎一半的珠子是在幾個人的墓葬中被發現的,這些人中有些非常年輕,就埋葬在教堂的聖壇旁邊。“聖凱瑟琳是教會前沿,同時,也是當時西班牙帝國東海岸的一個谷物產區,”國家歷史博物館的Lorann Pendleton在一份聲明中這樣說。“在聖奧古斯汀(現在的佛羅裡達州境內)的傳教士們當時正在忍受的飢餓,你可以在當時所著的信件中讀到相關的內容,那是因為那一地區對谷物生長來說,太過潮濕炎熱了,而聖凱瑟琳當時可以用其生產的谷物來交換面包。“——圖片友情提供
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

大多數在發掘17世紀的西班牙聖凱瑟琳教會時被發現的珠飾,曾是古威尼斯人的。比如,那個鈷藍色的種子珠(圖片最上方一排,左一),被發掘出的與之相似的珠子有20905顆之多。但是,其他更獨特的樣本也一並出土,例如,來自中國的藍綠西瓜珠(圖,左下方);來自西班牙的鍍金卵形玻璃珠(最上一排,中);來自荷蘭的5層V盾環層疊珠(最上一排,左二)。最重要的是,這些明顯是來自古代的中國、波希米亞、印度以及波羅的沿岸諸國的珠飾,都是在這座喬治亞海岸邊的島嶼上發現的。——圖片友情提供
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