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解讀汶川5.12地震

自然地理

導讀本文依據的內容是S. Gao and K. Liu(1)整理的一系列幻燈片,並得到S. Gao同意。希望他們的介紹能對大家認識這次地震有些幫助。 要知道地球上每天地震在什麼地方活動,有多強烈,大家可以上下面這個網站得到即時的信息:http://www.iris.edu/seismon. 下面這張截圖是一個例子。 在地球歷史過程中,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曾經是分離的,但前者一直在向北移動。當它和歐亞板塊碰撞 ...

本文依據的內容是S. Gao and K. Liu(1)整理的一系列幻燈片,並得到S. Gao同意。希望他們的介紹能對大家認識這次地震有些幫助。

要知道地球上每天地震在什麼地方活動,有多強烈,大家可以上下面這個網站得到即時的信息:http://www.iris.edu/seismon. 下面這張截圖是一個例子。

在地球歷史過程中,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曾經是分離的,但前者一直在向北移動。當它和歐亞板塊碰撞並擠壓後者時,逐漸形成了青藏高原。這一過程從來沒有停止過。導致四川5-12地震的能量,就是來自於印度板塊推擠青藏高原的相對運動。中國的很多地震,都起因於這個大陸塊碰撞過程。


http://picasaweb.google.com/mail2vijayreddy/WorldAtlas/photo#5176003781132706594

下面這個圖顯示了中國的潛在地震區域,紅色越深,地震發生的危險性越大。


http://www.air-worldwide.com/_public/NewsData/000994/China_Risk_Map.jpg

四川5-12地震延“龍門山”斷層帶發生。這個斷層帶是過去400年有記錄的6級以上地震的原因。紅色圓點為汶川位置。紅色線條為大小斷層;龍門山斷層帶由若干北東-南西向的斷層構成。


Scanned from “Lithospheric Dynamics Atlas of China”

龍門山斷層很大的可能是青藏高原東部受力後向東“逃逸”所形成的逆衝斷層。當地殼受力後,應力不斷積累,達到一個臨界點後,某些位置的岩層斷裂錯動釋放能量,形成地震。

這次地震為7.9級,時間是2008年5月12日14點28分。地理坐標31.021N, 103.367E; 震源深度為10 公裡,位於成都西北80公裡。綿陽西南140公裡,重慶西北345公裡,北京西南1545公裡。

在汶川地震後30小時內,有40次大於3.5級的余震,最大的一次余震為6級,在主震後15分鐘發生。大部分的余震在主震北東方向沿斷層帶分布。

對於地震的准確預報,需要知道三個基本的內容:1)地點,誤差應當在幾百公裡的範圍才有意義;2)時間,誤差應當在大約一周左右才有意義;3)震級,誤差應當在1級以內才有意義(兩個差1級的地震釋放的能量相差32倍)。

地震的形成有極為復雜的因素,目前世界範圍內的科技能力還不能准確預測地震。有些地震“先兆”的說法,比如動物的異動等,並不是在所有大地震前都有規律發生的。同樣,其它的一些自然現像,比如地表傾斜,水化學變化,地球重力和磁場變化,以及大氣圈的變化(比如“地震雲”)等,也都沒有能夠用來預測地震的規律變化。

這次地震造成的生命、經濟損失是巨大的。除了面對直接的地震破壞要盡力進行搶救以外,還要高度注意潛在的危險。比如,震中附近的水庫大壩有可能存在隱憂。要嚴防可能的後續災難。在沒有受到地震直接破壞地區的有關科技人員,要嚴格檢查大型的建築物,橋梁,水壩等,防止災害的進一步延伸。

1) Steve Gao & Kelly Liu
sgao@mst.edu, liukh@mst.edu
Associate Professors of Geophysics
Missour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lla, MO 65401
http://www.mst.edu/~sgao


精選文章: 自然地理

評論